首页 理论教育 芒草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区的生态分布情况

芒草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区的生态分布情况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叶鞘无毛,长于其节间。第2颖常具1条脉,粗糙,上部内折之边缘具纤毛。雄蕊3枚,花药长2.2~2.5mm,稃褐色,先于雌蕊成熟。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习见,生于山坡、山甸、草坡、路边、溪边等生境,在山坡、溪边常形成优势种群。

芒草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区的生态分布情况

中文异名:芭芒

英文名:awn, arista

分类地位:植物界(Plant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鸭跖草分支(Commelinids)

禾本目(Poales)

禾本科(Poaceae)

芒属(Miscanthus Anderss.)(www.xing528.com)

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

芒圆锥花序(徐正浩摄)

芒花期植株(徐正浩摄)

芒生境植株(徐正浩摄)

形态学鉴别特征:多年生苇状草本。株高1~2m,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无毛,长于其节间。叶舌膜质,长1~3mm,顶端及其后面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cm,宽6~10mm,下面疏生柔毛及被白粉,边缘粗糙。圆锥花序直立,长15~40cm,主轴无毛,延伸至花序的中部以下,节与分枝腋间具柔毛。分枝较粗硬,直立,不再分枝或基部分枝具第二次分枝,长10~30cm。小枝节间三棱形,边缘微粗糙,短柄长2mm,长柄长4~6mm。小穗披针形,长4.5~5mm,黄色有光泽,基盘具等长于小穗的白色或淡黄色的丝状毛。第1颖顶具3~4条脉,边脉上部粗糙,顶端渐尖,背部无毛。第2颖常具1条脉,粗糙,上部内折之边缘具纤毛。第1外稃长圆形,膜质,长4mm,边缘具纤毛。第2外稃明显短于第1外稃,先端2裂,裂片间具1条芒,芒长9~10mm,棕色,膝曲,芒柱稍扭曲,长2mm,第2内稃长为其外稃的1/2。雄蕊3枚,花药长2.2~2.5mm,稃褐色,先于雌蕊成熟。柱头羽状,长2mm,紫褐色,从小穗中部的两侧伸出。颖果长圆形,暗紫色。

生物学特性:花果期7—12月。

生境特征:生于山地、丘陵和荒坡原野。在三衢山喀斯特地貌中习见,生于山坡、山甸、草坡、路边、溪边等生境,在山坡、溪边常形成优势种群。

分布:中国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