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龙眼村有“崇仁书舍”、“祝君书舍”和“松荫书室”。民国时期私塾颇多,一批私塾先生致力传道授业。至今,村民仍记得曾为他们启蒙引路的老先生,他们分别是梁炎基、吕若愚、吕永康、梁侠先、梁著全、李胜洪、梁荫、梁昌怡、梁进亭和梁念劬。
1932年出生的梁孔章在1948年入学。读小学前,他曾读过两年半私塾,地点就在如今仪和巷中的梁氏云屏公四世祖祠内。私塾先生为梁炎基,当年仅三十岁左右,为医生兼老师。梁先生身穿灰黑唐装,简朴干净。他还记得,当年梁氏家族有三间祠堂开设私塾,如梅轩梁公祠和梁氏五世祠,就读人数约50人。
梁孔章介绍,当年小孩入私塾,首读《三字经》、《千字文》、《五字经》等,再学《四书》,再研习古文、《诗经》、《易经》、《幼学琼林》、《成语考》、《孝经》等。
上课时间在私塾上课,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上,约五点放学。梁孔章清晰记得,每位先生手中都有戒尺一把,俗称“戒方”,学生字写得不好,都要挨板子,这是他们一生最难忘的鲜活记忆。私塾老师一般只教诵读,不作解释。若要解释,俗称“开讲”,需多收费用。但多以米为算,一般为30—50斤米左右。此外,学得出色的学生多充当老师助手,教学生握笔练字,诵习《三字经》等。抗日战争后,私塾基本消失,但宣传抗日的新型学校渐渐出现,1939年后,私塾又渐复兴。
1934年出生的陆丽柔在1942年就读龙眼联防保校学习。学校为当时大户人家所开,旨在宣传抗日。学校全免费用,教育核心是打倒日本。设在吕氏大宗祠内,学校共3个班,20多人一个班。教师是来自大良的李英,当时三十岁左右,一生未婚。另一老师为潘孝直,任教后不久因染霍乱去世。当时教书先生不发工资,只有熟烟一包和两顿米粥。
陆丽柔清晰记得,当时的书本内容大多围绕抗日,因此,日军一旦进村,他们就要躲藏起来,随身携带的书本大多都藏得破损难全。不过,当时大家读书热情高涨。或许,读书就是生命危难时期最能维持精神生命的寄托。当时虽战火纷飞,但仍举行会考。来自江义、大晚、勒流、众涌、鹤村的学生汇聚一堂,挥笔应考。会考结果是全勒流只奖励50名学生,陆丽柔考得第七名。上台颁奖时,为表庆贺,他们以机关枪鸣响助兴。当时陆丽柔获得的奖品是水纸、歌书、铅笔、墨盒、墨等。(www.xing528.com)
★今天龙眼小学
陆丽柔说,当时获选参加会考,她兴奋不已,因为会考能吃上虾米煮萝卜。如今念叨当年情景,陆丽柔仍笑意盈眉。
据龙眼村老人记忆,1937年,公办的泽英小学开办,地点设在今龙眼小学前梁氏家庙祠堂内。学校也宣传抗日,但比联防保校更正规,学生可吹号擂鼓唱歌。1948年,龙清乡第一中心小学开办地点在今龙眼村股份社前的明馨梁公祠内,开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自然、体育等课程,后发展为龙眼小学。
原名“龙清一小”的龙眼小学创办于20世纪50年代,1997年12月,新校舍重建于原校址。多年来,村委和各级部门十分重视小学发展,如今学校是佛山市一级学校、佛山市优质学校、顺德区绿色学校。
近年,村委会不断加大教育发展力度。从2010年开始,村委会、股份社每年都下拨经费到龙眼幼儿园、龙眼小学和富安中学,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同时规定,除成人高考者外,凡考上全日制大专的龙眼户籍学生应届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考上全日制本科者,一次性奖励2000元。奖励机制的形成,有效激发村中少年读书上进积极性,形成越发浓郁的读书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