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对教学的不同理解决定教师教育的不同取向。20世纪70年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主义教学观将教学视为可观察的课堂行为,可以被模仿、被简化为一定的程式,可经训练而获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渐形成的认知心理学教学观,尤其是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课堂是瞬息变化,由许多不确定因素构成的,教学被看作是复杂信息的加工过程,不再被简单地看作是外在行为,其内在复杂性得到承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们从更宽的视角,以解释观和生态观来理解教学的认知复杂性,强调教学是一种理解,是教师基于其经验背景和所处环境对教学事件的个人解释,这种解释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因人而异。
在外语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也致力于澄清教学的概念(如Freeman 1996; Freeman & Richards 1996; Wallace 1991等)。如Richards&Nunan(2000)区分了对教学的微观理解和宏观理解:前者将教学理解为局部的、可观察的课堂行为本身;后者认为教学既是课堂行为,又是行为的动因和意义。Freeman(1996)界定了三种意义的教学:(1)行为主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即做事(teaching as doing);(2)认知主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即思考和做事(teaching as thinking and doing);(3)解释主义的教学概念——教学即理解(teaching as interpreting)。总之,外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与外语教师的主导作用分不开的。以下将从教师心理、教师认知、外语课堂教学的分组和管理三个方面论述外语教学的心理过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