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森林号子中的许多精彩的部分和段子,今天已经普遍地流传在百姓的生活当中了,更有的对当地的“民歌”“小调”“哨”“五更”“秧歌帽”“二人转”等等无论从形式上还是艺术上,包括音调和词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煎饼,卷大葱,
咬一口,辣烘烘,
干活全靠老山东。
这是对来长白山区闯关东的中原人的一种歌颂和赞美,而“号子”中也有在抬木时的歌中唱道:
大煎饼呀——
嘿哎哟呀——
卷大葱呀——
嘿哎哟呀——
咬上一口——
嘿哎哟呀——
辣烘烘呀——
……
这分明是借鉴了生活中的歌谣而形成了号子的内容。也可以说,长白山区的许多歌谣的艺术形式都与长白山森林号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和影响。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由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一种独特的东北民间森林工人的劳动歌,是抬木人在肩膀受到重压时发出的自然呼声。由于森林号子始于本土的民间劳动生活,发展于茫茫的长白山林海各采伐团体,经过一个又一个“杠子头”(领唱号子的人)不断地加工传承又流传下来,这使得森林号子成为森林采伐帮集体使用的文化,又凝聚着“号子头”独特的智慧创造和文化成果。这既代表了森林采伐工人集体的思想情绪,又传承了每一个号子领唱人这个创作主体的个性。长白山森林号子已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行为、喊唱,乃至对话方面的生活认同和思想表述等综合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作品。
号子的内容包含了东北民族生存的哲理箴言、民间谚语、歇后语、民间故事、笑话和传说等,是反映长白山区人民群众生活和自然风貌的百科全书。号子体裁既有临时发挥的散体,又有几天或更长时间不断使用的复合体,同时也有较长的叙事歌。号子的演唱方式虽然较固定,但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往往充满多样性,变化无穷。
起号和接号,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重要音乐艺术特色。起号人的第一句往往决定这首号子的成功和流传能力,主要表现在起号人的声音和时间上。每首号子每个号子头的起号声调特别重要,号声的大小、高低、粗细、强弱都决定着其他接号人抬木劲头,步伐步态,甚至运送距离和时间的掌握,都是靠号子来控制。(www.xing528.com)
一种调律,多种内容,这是长白山森林号子的另一重要艺术特色。一种固定的调律早已让人铭记于心,便于大家都“走在号上”。抬木是一种齐心协力的劳动形式,号子就是用自己的韵律来调节人的步伐,所以叫走在号上,这是调律的作用。而号子内容的变化,完全由“号子头”去完成,它的变化也要在统一的调律中去进行。这种变化,只能是词的变化,在统一的调律中发现不同的词语内容,去指挥大家共同抬木行走。
号子头的起号内容使得号子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从开始的“哈腰挂”到“撑腰起”“迈开步”“往前走”,直到他在抬木途中见景生情,见物比物的表达,不但为大家解闷,还有指挥上跳(上跳板)时的注意事项。到了“楞上”(木堆或车上)怎么放木,哪边先落先放等,都要由他的“号子”去“指挥”。这使得号子在固定的调律下内容却是千变万化,充分体现出长白山森林号子的独特内涵。
诸多长白山森林号子,在中国民间歌谣吉林卷的《白山歌谣卷》《通化故事歌谣卷》《延边故事歌谣卷》《集安故事歌谣卷》《临江故事歌谣卷》《敦化故事歌谣卷》等书籍和资料中均有记载,这已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
长白山森林号子的主要艺术特征是:
1.多样性
种类多样:除了以抬木为主要代表的《抬木号子》外,还流传着《上跳号子》《捞木号子》《拽大绳》。
内容多样:唱词中既有民间谚语、成语,又有许多俗语、俚语等地方方言;还有人生哲言、箴言、故事和传说小帽等。
号子头王守用在抬木头(二道白河贮木场,2008年5月拍摄)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集东北民间小调、民歌、秧歌帽、二人转说口之大集,许多号子头往往也是这种民间艺术优秀表现者。他们又通过自己抬木亲身体会而产生了号子,于是使号子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韵调。更重要的是它有号子自身的个性特点。
它是每一次抬木的具体感受所发,表达了人每一个时期的心理状态,记录了人复杂的生存背景和空间,号子是研究长白山文化和东北地域文化的重要之本。
动作多样:运木唱号子,唱的人步伐一致,但手、腰和步伐优美奇特,给人以一种在负重的场景中油然而生的动作美感。
2.创造性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抬木人即兴创作的一种歌谣。由于往往是见景见物即兴而发,所以保留了诸多“号子头”独特的创造智慧。如反复描写一个人物,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但又不枯燥,不显得重复。这主要是号子头通过自己的调的高低、粗细、长短、大小来调节了听的人的心理,产生了迷人的韵律。而且,虽然韵律固定,但由于富于创造性,所以百听不厌。
3.民众性
长白山森林号子是长白山伐木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森林里如果没有号子,长白山就没有了灵气。这话一点不假,这种号子声时时飘荡在长白山人的生活中,已经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息息相关,成为人们生活中难忘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