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又名毛头鬼伞。 菌柄形状似鸡腿,故名鸡腿菇,幼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色香味俱全。 鲜鸡腿菇含水量为92.2%。 每100 g 干菇中含粗蛋白质15.4 g,脂肪3.3 g,总糖58.8 g,纤维7.3 g,灰分12.5 g。 鸡腿菇含有20 种氨基酸,包括8 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鸡腿菇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经常食用可助消化和增加食欲。 鸡腿菇还有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2)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子实体较大。 菌盖直径4 ~6 cm,圆筒形,钟形至近平展,初期白色,顶部淡土黄色,光滑,后渐变深色,边缘具条纹。 菌肉白色,较薄。 菌柄(7.0 ~24.0) cm×(1.0 ~1.7) cm,白色,光滑,圆柱形,中空,基部渐粗。 菌环白色,膜质,后期可上下移动,易脱落。 孢子印黑色。 孢子光滑,椭圆形,大小(12.5 ~19.6) μm ×(7.5 ~11.0) μm。 子实体单生、群生或丛生;菌褶初期白色,随生长变为灰色至黑色,后期与菌盖边缘一同溶为墨汁状。
(2)营养及环境条件
①营养条件。 鸡腿菇属草腐和土生菌,适应性强,农作物秸秆、皮壳等均可作为鸡腿菇的培养料,棉籽壳、玉米芯、麦秸、稻草等是栽培鸡腿菇较好的原料。
②温度。 鸡腿菇属于中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 ~35 ℃,最适温度为22 ~28 ℃。 菌丝体在低温环境下可存活很长时间。 子实体形成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 ~30 ℃,最适温度为15 ~24 ℃,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子实体发生越多且生长快;温度低,子实体生长慢,但个体大。 温度在20 ℃以上时,菌柄易伸长,菌盖变薄,品质降低,极易开伞自溶。
③水分及空气相对湿度。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 ~70%为宜。 发菌期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 ~80%。 子实体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5% ~90%,低于60%,菌盖表面鳞片反卷,达95%以上时,菌盖上易生斑点。
④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菇蕾分化及生长发育阶段需要200 ~1 000 lx 光照。光照弱时,菇体色泽白,鳞片少;光照强时,鳞片色泽深。
⑤空气。 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新鲜空气。 所以人工栽培时,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
⑥酸碱度。 在pH 2 ~10 均能生长,最适pH 值为6.5 ~7.5。
3)栽培技术
鸡腿菇可采用熟料栽培,春、秋季节均可种植,在温度稳定的山洞可以常年栽培。
(1)原料
鸡腿菇菌丝生命力强,适用原料非常广泛,如麦秸、稻草、玉米芯、树叶、锯末、平菇及金针菇菌渣以及猪、牛、鸡粪都可作为栽培鸡腿菇的原料。
(2)常用配方
①麦秸70%,麸皮20%,玉米粉5%,氮磷钾复合肥1% ~2%,糖1%,石膏1%,石灰1%。(www.xing528.com)
②麦秸35%,食用菌菌渣35%,麸皮20%,玉米粉5%,氮磷钾复合肥1% ~2%,糖1%,石膏1%,石灰1%。
③棉籽壳76%,麸皮20%,氮磷钾复合肥1% ~2%,石膏1%,石灰1%。
④玉米芯73%,麸皮20%,玉米粉3%,氮磷钾复合肥1% ~2%,石膏1%,石灰1%。
⑤麦秸35%,玉米芯35%,禽畜粪20%,麸皮5%,氮磷钾复合肥1% ~2%,糖1%,石膏1%,石灰1%。
(3)培养料堆制
将上述配方按比例称好主料后,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料堆高1.0 ~1.5 m,宽1.0 ~1.5 m,长度不限,盖上塑料薄膜,1 ~2 天后待料内温度达60 ℃以上时,揭去薄膜通风散热,维持10小时左右,然后翻堆。 先在料面喷水,然后把料上下、内外对调。 翻堆后,继续把料堆成原来形状,盖上薄膜,待堆温升到60 ℃以上时,维持10 小时,进行第三次翻堆,方法同上。 采用这样的方法连续翻堆2 ~3 次,结束发酵,摊开堆,温度降到30 ℃左右时,按配方比例拌入麸皮、玉米粉、氮磷钾复合肥及石膏石灰后进行畦栽。
(4)作畦
大水灌溉,作畦,畦宽80 cm,深20 cm,畦长不限,撒石灰消毒杀虫。
(5)播种
层播,三层种二层料,每层料厚5 cm 左右,盖膜保湿发菌。
(6)播后管理
迎播种后2 ~3 天,菌种块萌发,4 ~5 天开始吃料,待菌丝吃料后,每天需揭膜1 ~2 次,每次1 ~2 小时,以后逐渐增加揭膜次数,促使菌丝向下生长。
(7)覆土
鸡腿菇最大的特点是不覆土就不长子实体。 选用有一定黏性的肥沃菜园土,撒适量的石灰,混匀后备用。 当菌丝吃料2/3 以上或发满后覆土,覆土厚度为2 ~3 cm。
(8)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喷水保湿,盖上薄膜,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 ~90%,8 ~9 天后,待菌丝爬上土层,揭去薄膜,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7 ~10 天幼菇开始形成,8 天后即可采收。 第一潮菇采收后,清理地面上的菇残体,通风养菌3 ~5 天,再浇一次透水,1 周后可采收第二潮菇。 总共可采收3 ~4 潮菇,生物学效率达80% ~150%。 注意大棚或畦面不要温度过高、湿度过大,否则容易产生其他杂菌,如总状炭角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