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博物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摆放在显眼位置、栩栩如生的恐龙复原模型。你也许会想,恐龙已经灭绝了数千万年,只留下了深埋在地层中的残缺不齐的化石,那么人们究竟是如何根据一块块残破的化石把它们拼装、组合并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样子的?其实,复原恐龙是古生物学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含有很多的奥秘!
根据科学依据复原恐龙
恐龙复原工作虽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也不能凭空想象。古生物学家在对恐龙进行复原前,常常要进行许多详细、认真的考证以及无数次的模拟,最后再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这样做是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
澳大利亚博物馆中非洲猎龙的复原模型
1.认真观察,从骨骼化石的表面寻找线索。虽然大部分恐龙化石残破不堪,但如果细心研究,你就会发现它们的表面常常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比如肌肉结构、关节连接的痕迹等。要学会多用你的眼睛去发现真相。
2.合理想象,从现代动物的身上寻找灵感。虽然恐龙已经从地球上消失千万年,古生物学家无法获知关于恐龙的具体细节和信息,但他们会从许多现生动物身上汲取知识,进行大胆而又合理的假设、推演。毕竟,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比如:对于恐龙的皮肤是什么样的,古生物学家就会借鉴蜥蜴、犰狳等动物的皮肤特点。
3D数字模型:随着科技的进步,除了采用传统的复原方法,古生物学家还可以使用电脑制作恐龙的3D数字模型。和传统模型比起来,3D数字模型不仅细致、显得真实,而且可以不断进行调整,方便人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观看。另外,3D数字模型还能进行动作展示。(www.xing528.com)
各部位的复原
复原恐龙是一项精细的工作,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有时,古生物学家复原一只恐龙需要数年时间。即便现代科技发展飞速,制作一只恐龙复原模型仍然需要花费他们不少心血。古生物学家在对恐龙进行“白骨生肉”的复原时,常常要从不同的部位着手。
与时俱进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恐龙复原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古生物学家研究的深入,关于恐龙形态、姿容的新证据不断出现,相关理论也在不停更新。因此,古生物学家有时会发现自己以前对于恐龙的认识存在误差,并且在某一阶段内复原的恐龙模型存在错误。
一步步科学复原的禽龙
下列两幅图显示的是复原后的暴龙头部(左图显示的模型收藏于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近年来的观点认为暴龙鼻孔长在吻突前端,比图中显示的要更靠近嘴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