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介质在角频率为ω的单色光频电场矢量E的作用下,其内部电位移矢量D为
式中,ε0为真空中介电常数,P为介质内电极化强度矢量。在线性光学近似下有
式中,χ(1)(ω)为介质线性电极化率。将式(5-2)代入式(5-1)后有
式中,εr(ω)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它只由介质线性电极化率所决定;后者为二秩张量系数(可以为复数),但对各向同性介质而言它退化为一标量系数。
普通折射率被定义为介质相对介电常数实数部分之开方的形式,亦即
在入射光频率远离(远低于)介质任何吸收共振频率的前提下,线性电极化率为实数并可推导出为[参见第18章式(18-47)]
式中,为普朗克常数除2π,(pi)ab=(pi)ba为分子本征能级a与能级b之间偶极跃迁矩阵元,ωba为两能级间跃迁频率,Na是能级a上粒子密度,而角标a和b则分别代表分子所有可能的本征能级。(www.xing528.com)
对各向同性介质而言,非共振线性电极化率为一标量系数,则由式(5-5)可得
式中,(p0)ba是跃迁矩阵元,p0为电偶极矩算符矢量在入射光偏振方向上的投影。在导出上式过程中,已经假设了入射光频率ω远小于分子任何共振吸收频率ωba,故从式(5-7)中可以看出,折射率随ω的增加而变大,这对应着正常色散的情况。折射率随频率变化的正常色散行为,如图5-1中的虚曲线所示。
图5-1 折射率随频率变化的正常色散曲线和反常色散曲线(ωto为介质某一线性吸收频率)
现在进一步考虑当入射光频率足够靠近介质某一(单光子)吸收频率的情况。此时的线性电极化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仍由式(5-7)表示的非共振贡献(为实数),另一部分是共振贡献(为复数)。后者可表为以下的复数形式[参见第18章式(18-87)]:
式中,ωto代表分子由基态(o)向激发态(t)产生吸收跃迁的共振频率,Γ为该跃迁的线宽因子,No和Nt分别代表低、高能级上的粒子数密度。众所周知,上式中的虚部决定了介质的线性吸收特性(截面和线形),而实部则决定了介质折射率的反常色散特性。将式(5-8)中的实数部分代入式(5-5)后可求得
根据以上公式,反常色散曲线如图5-1中实线所示。
从本节的说明可以看出,在线性光学范围内,在共振与非共振两种情况下,介质折射率均与入射光强无关。这一结论,为激光出现以前的众多实验所证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