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踏板对音色的调控-钢琴演奏艺术研究

踏板对音色的调控-钢琴演奏艺术研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踏板的运用主要是使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增添一层润色的效果。例如,在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奏处,便可使用音前踏板,营造一种悲哀的、沉重的、凄怆的气氛。这些各种层次的踏板,其数字的标记只是相对的,主要还是根据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及脚下深厚的功夫与灵敏的听觉来调整踏板。钢琴中中踏板与左踏板的运用对于音色的变化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使演奏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

踏板对音色的调控-钢琴演奏艺术研究

安东·罗宾斯坦将踏板称作钢琴的灵魂,而李斯特说,没有了踏板,钢琴只会成为毫无灵性的“木条板”。踏板的运用主要是使钢琴演奏中的音色增添一层润色的效果。作为色彩的效果,右踏板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本人将主要介绍右踏板的基本技术的运用。

右踏板的运用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其最基本的用法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照踩下踏板的时间划分,主要可分为节奏踏板、音前踏板、音后踏板、颤音踏板四类;另一种是按照踩下踏板的深浅划分,大致有全踏板、半踏板、1/4、1/3等多层次的踏板。

1.根据踩下时间划分的右踏板的运用

节奏踏板,一般根据音乐的节奏,在一个和弦、一个动机或一个乐句的开始与收束的同时踩下又同时放开的踏板法,手的弹奏与脚的动作同步。节奏踏板能突出乐曲的节奏型,增强音量,增加声音的共鸣,经常起到丰润音色的效果。

肖邦马祖卡、圆舞曲、波兰舞曲等乐曲中,节奏踏板是十分常见的。例如,肖邦的《玛祖卡Op.7.N0.1》,音前踏板,一般用于乐曲的开始、新段落的开始或长时值的休止后。使用方法为,在弹奏前,先把踏板踩下,让制音器全部打开后再下键,这时泛音及共振与击弦同时发生,使声音一发出就具有一种丰满的音响效果。这种音响效果给人一种明显的空旷感,具有营造气氛的作用。例如,在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奏处,便可使用音前踏板,营造一种悲哀的、沉重的、凄怆的气氛。还有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中国乐曲《夕阳箫鼓》等。都可以运用音前踏板制造气氛。(www.xing528.com)

《“悲怆”奏鸣曲》音后踏板,其动作要领是手落下与抬脚同时发生,待手下弹出音后脚才能踩下。这时使脚踩下和手弹下形成先后相反的切分动作,因而也叫作切分踏板。音后踏板是以连接旋律和声为目的,加强了和声与曲调的倾向性,使旋律更具歌唱性,因此也被称为“连音踏板”,它具有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的效果。根据制音器的作用原理,在手指触键的同时将前面踩下的踏板放干净,此时,脚离开踏板,使制音器回到琴弦上。然后,在手指离键之前再迅速地将踏板踩下去,让制音器又离开琴弦,这样就延留住了这个音,使这个音既干净又有共鸣,并使前后音连贯起来。由于音后踏板的特殊效果,使它成为运用最广泛的踏板法。

颤音踏板,一般用于连续、急速的一串音阶、八度或长的颤音中,它是利用脚连续不断地急速更换、快速抖动踏板的一种特殊踏板法。颤音踏板既可以保持音量同时又可避免声音的浑浊。例如,在肖邦《革命练习曲》中,右手是铿锵有力地大和弦弹奏,而左手则是快速的狂风暴雨般的下行音型。假如此时不使用踏板,音色会感到干枯,缺乏宽厚、饱满的声音色彩,也不能表现出威武雄壮的革命斗志。而假如使用一踩到底的长踏板则会导致整体音响混浊。因而采用颤音踏板法,既可保持声音的饱满、共鸣,又可以避免音响的混浊。

根据踩下深浅划分的右踏板的运用:全踏板,是指脚要踩到底,之后又要全部放干净的一种基本踏板法。当脚踩到底时,使制音器全部打开,从而使琴弦达到完全自由的震动,它能够使音达到持续而连贯的效果。半踏板,要求踏板只需踩下一半,或l/4、l/3、3/4等等,或者也可以完全踩到底,但只抬起一半或1/4、1/3、3/4,而保留部分余音。这种踏板是根据低音比高音消失得慢的原理运用的,它可以尽可能使低音保留得长久一些,同时又能保持高音音色纯净。其标记为:1/2(1/4、1/3、3/4),一诀。这些各种层次的踏板,其数字的标记只是相对的,主要还是根据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及脚下深厚的功夫与灵敏的听觉来调整踏板。

在钢琴弹奏中,演奏者们可根据作品的风格、音色、和声的需要,运用右踏板的各种技能调整右踏板,以使音色能够更加绚烂多彩。钢琴中中踏板与左踏板的运用对于音色的变化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使演奏获得更加丰富多彩的音色效果。但由于中踏板主要只在三角钢琴中具有变化音色的作用,在平时实际的训练弹奏中运用甚少,而左踏板在运用时只需根据作品中左踏板的标记或音量的强弱对比、变化用左脚踩下,即可获得所需音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