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钢琴音色的两大要素

影响钢琴音色的两大要素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琴糙运动方式对音色的影响琴糙的速度根据钢琴发音的原理及特点,可看出,研究琴糙运动的状况,对控制钢琴的音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琴糙的速度比琴键的速度大约快五倍。琴褪与制音器运动的时间差钢琴弹奏主要是通过键盘来控制声音,而实际上是通过钢琴的击弦连杆来控制琴糙与制音器。

影响钢琴音色的两大要素

1.琴糙运动方式对音色的影响

(1)琴糙的速度

根据钢琴发音的原理及特点,可看出,研究琴糙运动的状况,对控制钢琴的音色是十分必要的。当钢琴弹奏时,琴键下键的距离一般为0.1—0.5毫米,此时,琴糙大约以其五倍的路程,到达琴弦。因此,琴糙的速度比琴键的速度大约快五倍。琴褪击弦时,琴弦会在刹那间向被打的方向陷过去,然后马上返回原状,并把琴褪弹回原来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琴褪和琴弦实际接触的时间是极短的。如果以琴弦当作对象,那么最理想的琴褪击弦时间是琴弦频率周期的1/2。我们以标准音a音为例,a音的频率为44OHZ,那么最理想的琴褪击弦时间就应为1/880秒。但钢琴的实际击弦时间,基本上是由各个钢琴的特性和保持的状态决定的。黑尔姆霍尔茨证明,裹毡的方法对琴糙与琴弦的接触时间接触的时间愈长,下方泛音就越突出缺少光彩;接触的时间愈短,上方泛音就越突出使音色更柔和,但使音色更明亮华丽,同时也尖锐、刺耳。而在实际弹奏中,琴褪击弦的时间则是由击弦时的力量而产生变化的。击弦的力量越大,由于琴褪的弹回也更快,击弦的时间就更短,音色也就会更明亮华丽、尖锐刺耳;反之,如果击弦的力量较弱,那么击弦的时间就更长,音色也就柔和而缺少光彩。

(2)琴褪与制音器运动的时间差

钢琴弹奏主要是通过键盘来控制声音,而实际上是通过钢琴的击弦连杆来控制琴糙与制音器。钢琴琴键下键深度一般为10毫米左右,通常情况下,使琴键开始起动大概需要50到60克的重量。本人将整个弹奏一个音分为三阶段,并研究其触键时的不同情况:第一阶段:当琴键下降到4毫米左右时,指尖就会感受到重量,琴褪也开始具有了一定的速度,制音器开始离开琴弦。一般当琴糙到琴弦间的距离为击弦距离的1/2时,制音器开始离开琴弦。第二阶段:当琴键下降到7.5到8毫米左右时,指尖会感受到很大的抵触力。随之琴褪推进到离弦2到3毫米左右,制音器也完全离开。同时,处在琴键与琴褪间、让琴键运动能传到琴褪的起动机突然脱落,琴褪离开启动杆,就不能与琴键的动作发生关联而自由运动。此时只能通过在琴褪与启动杆脱落的刹那间,为琴褪加上充分的速度,才能使琴褪按照惯性运动触发琴弦;如果不这样,琴褪的运动就会在与启动杆脱落时停止,使琴糙无法到达琴弦而发声。从这一阶段我们可看出,触键力度的强弱决定了琴糙与启动杆脱落时的琴褪速度,也可以说是由琴键的速度决定的。第三阶段:当琴褪与启动杆脱落后,琴键又会大约下降1.5到2.0毫米,但这时指尖感觉到的抵触力会突然消失。琴褪这时也完成了击弦的整个过程,弹回后被后护架制止。整个过程,能够通过弹奏者用手指控制的主要是从琴褪启动到脱离启动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钢琴的连杆装置使手指运动与琴褪运动同步,通常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前触键。而琴褪从脱离启动杆到恢复静止状态的过程,琴褪运动不受控制,通常将此过程称之为后触键。在前触键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琴糙与启动杆脱落的一刹那——断连时刻,即琴褪脱离琴键的作用力进入惯性运动的时刻。因此,演奏者能加以控制的变量一是施加在琴褪上的作用力,变量二是指琴褪的击弦距离,即从琴褪进入惯性运动到击弦发音之间的运动距离。现假设施加在琴褪上的作用力在断连时刻点为F,根据惯性运动定律,琴褪自断连时刻点起就离开人为的作用力F做惯性运动。因此,在相同的作用力下:击弦距离短就意味着琴糙在击弦发音时的运动速度快,同时琴褪对琴弦的作用力较大。根据物理学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道理,那么琴弦对琴褪的反作用力也大,即琴褪离开琴弦的速度也快,那么琴褪击弦的时间短。这样,我们可得出结论:相同作用力情况下,击弦距离与击弦速度和击弦时间成正比,即击弦距离越短,击弦速度越快,击弦时间越短。

现假设琴褪静止点为A,琴糙与启动杆断连时刻点为B,琴褪击弦点为D,击弦的力度为F;琴键静止点为a,断连时下键点为b,(ba距离即下键深度),在所有参数中,AD的距离是恒定的,那么当F一定时,根据杠杆原理:F·(AB=)f·(ba),要缩短BD的距离,就必须增加AB的距离,那么就必须增加ba的距离,根据距离二触键的平均速度乘以触键的时间,那么假如触键时放慢触键的速度,使触键深度ba间的作用力都小于F,击弦点D断连时刻点升琴撼静止点A对应的斯连时刻点b直到b这一点才达到F,可见它是在断连时刻点的瞬间发力,触键效率非常高,因此在相同力度下,获得的音色集中、饱满。这种触键为达到相同的F,延长触键深度和放慢ba间的触键速度,是相对慢一些的触键,一般称之为广义的慢触键。广义的慢触键是在断连时刻点的瞬间发力,力量的控制非常细微,手指触键必须积极,完全靠手指站稳抓牢以及指尖细微的动作来完成。当然,广义的慢触键中,F的变化范围是非常大的,因此击弦距离BD和触键深度ba也可随之增长或缩短。

当要获得相同的击弦力度F的情况下,除了延长触键深度ba,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F的大小,以获得同样的效果。由于F增加,是触键速度加快,导致断连时刻点提前,缩短了触键深度,因此将其称之为广义的快触键。快触键的速度很快,因此有助于协调臂腕力量的运用以及提高手指的跑动速度。我们现假设快触键时断连时刻点为B,广义的慢触键:不同于钢琴演奏中用于慢板乐句的歌唱性的慢触键,这只是狭义的慢触键,它只用于作用力F较小且节拍速度较慢的情况。

那么由于触键的变化就会使断连时刻点在慢触键断连时刻点B与快触键断连时刻点B'之间徘徊,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触键很自如地调控断连时刻点在B与B'之间的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各种丰富的音色。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由于前触键过程的长短造成了琴糙击弦与制音器离弦的时间差快慢问题,从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原理通过控制琴糙击弦来调控变换音色。

在后触键中,由于琴糙不受控制,我们是不能控制琴糙击弦的音色的,因此根据钢琴发音的基本原理声音:钢琴的声音在瞬间发出达到最大限度后,随后立刻因衰减而很快消失。下印在实际的演奏中,每个音从弹响到消失都是处于运动状态中的,他们融于每个乐句之中,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变化性。钢琴的声音在按下琴键,返回原来位置的中途,在比下键距离1/2稍高的时点,就会被制音器把音切掉。随着琴键的运动,已经离弦的制音器,要重新返回原位把琴声止住的速度,是与琴键运动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调整琴键返回的速度,来选择钢琴琴声的消音方式的,使钢琴发声过程中的衰减过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演奏时的音色。跟琴声响出的情况一样,对声音消去方式的选择对改变钢琴声音特性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因为其关系到音与音之间的衔接。(www.xing528.com)

2.踏板对音色的影响

(1)右踏板

右踏板运用的机械原理是:当踩下右踏板时,制音器会完全离开琴弦。这时当琴褪击弦时,不仅使被敲击的琴弦发生振动,其他的琴弦也受到共振的影响,产生共鸣,使泛音增多,从而也使音色也变得丰富多彩。但运用踏板时一定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不宜用力过猛或让多余的音夹杂进来,因为此时制音器打开,所有的琴弦都处于振动之中,极易导致声音嘈杂、音响混浊的音响效果。

右踏板对钢琴音色的调控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由于它能延长琴弦的振动时间,因此它能把单独无法用手指保留或连接的音符通过踏板将其延长或连接起来,使音与音之间平稳过渡,使钢琴声音更具歌唱性,从而减少钢琴声音中干涩、不持续的缺点;第二它能增强声音的共鸣,为钢琴的声音增添色彩,使琴声更加悦耳。右踏板的运用几乎就是这两种作用的经常不断地相互运用。其次,右踏板有时还有另一称呼——“响踏板”“强踏板”,也就是说,它能使弹奏的音符听起来感觉更强一些。

(2)中踏板

在三角琴和立式琴上,中踏板的功能和结构完全不同。中踏板在三角琴上又被称为“延音踏板”或“保留音踏板”。中踏板的结构是由一根连着制音器最底部的一根长木杆来控制。当踩下中踏板后,木杆稍微转动,就可以抓住任何提起来的制音器,使所弹音的制音器打开。中踏板和右踏板同时使用时,中踏板可以保留住所需延长的一个音或几个音(和弦),而右踏板仍可按照自己的规律和音乐的需要该怎么换就怎么换。由此可见,中踏板的作用是可以保留一个低音(或一些音),而不影响其他声音的清晰。它是增加色彩和使音乐织体清楚的最宝贵的工具之一。但是立式琴的中踏板不起保留音的作用,只起大幅度减弱音量的作用。它通过降下横隔在琴糙与琴弦之间的绒布,使糙子直接击到绒布上,从而使触键的声音变得更加微弱了,对演奏中音色的调控不起重要作用。

(3)左踏板

左踏板一般标记为unacorda(意:一根弦),有时又被称为sordino(弱音器)。在立式琴中,当踩下左踏板后,使枕木上击弦的琴褪整个向前移动,缩短了琴褪与琴弦的距离,使褪子击弦的力量减小,声音也就自然减弱了。三角钢琴则不同,当左踏板被踩下去时,整套琴褪会稍向左侧移动,因而此时琴褪敲击的是两根弦而不是三根弦,音量也就相对减弱。但对音色来说更重要的是,由于琴褪的表面反复触弦,会在琴褪经常触弦的表面形成一道道的沟痕,而且随着使用的频繁,有时甚至会破坏毡子的回弹性,使沟痕处变硬,而踩了左踏板之后,琴褪移动,触弦的是琴褪的柔软处,从而使音色更为柔和。因而,左踏板也被称为柔音踏板。同时,当琴糙敲打其他两根弦时,没有使用的那根弦会发出轻微的振动,产生一定的泛音,给音乐蒙上一层薄纱似的音色感觉。很多钢琴家都认为左踏板是调控音色的一个重要工具,将其视为演奏中一个艺术性的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