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下半叶的维也纳钢琴与伦敦钢琴是古钢琴向现代钢琴过渡时期的两款主流钢琴。维也纳钢琴的琴键较轻、触键较灵敏、音响较清澈;伦敦钢琴(布罗德伍德钢琴)的琴键较重、触键力度层次较多、音响浑厚而富有交响性效果。
莫扎特与其学生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更青睐维也纳钢琴,因为维也纳钢琴更宜于细小、流利、灵巧的技术,利于表现具有清晰织体的流畅而典雅的音乐。莫扎特在1777年试弹过施泰因的维也纳琴后,写信给父亲:“施泰因的琴无论我怎样触键,音色都是均匀的,而且没有敲击后的振动和噪音,膝盖杆也非常灵,我在上面弹了好几次我的六首奏鸣曲,最后D大调的那首(K.284)在施泰因钢琴上弹奏的效果精美极了。”
与莫扎特对维也纳琴的钟爱形成对比,贝多芬、穆齐奥·克莱门蒂及其学生克拉莫主张使用伦敦钢琴。尤其贝多芬在弹到伦敦钢琴后立即欣喜不已,因为他一直想要一架更结实、声音更洪亮的琴。在1796年写给乐器制造商约翰·施特赖歇尔(施泰因的女婿)的信中,贝多芬谈道:“钢琴常常让人觉得是在听竖琴……希望有那么一天,竖琴和钢琴能被作为两件完全不同的乐器来对待。”可见当时施泰因和施特赖歇尔公司的维也纳钢琴根本满足不了贝多芬的洪亮音响和宽大音域上的追求,在贝多芬以前,人们也从未意识到钢琴需要发出那么大的声音。直到1818年,约翰·布罗德伍德送给他一架声音洪亮的平台大钢琴,在当时来说,这架琴已经非常不同于竖琴的声音,所以成了贝多芬直到去世前一直使用的乐器。不过,贝多芬收到布罗德伍德钢琴时,他的耳疾已非常严重,听觉几乎丧失殆尽。(www.xing528.com)
克列门蒂认为自己后来在英国制作的钢琴远远超过了莫扎特那浅显、柔软清澈的维也纳琴,维也纳琴过于‘洛可可’,使人想起羽管键琴那种浪漫式的颤动。克莱门蒂早年在英国练习的是一架布罗德伍德钢琴,他在上面进行了很多演奏技法试验,当时新式的连奏风格“FULLLENGTH”就是他在这架琴上发展而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