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播出了一期水体污染导致人们健康遭到严重影响的节目。以下为报道摘录:
河南省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坐落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畔,大约从十几年前开始,这个美丽的村庄就逐渐开始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
黄孟营村是一个大的行政村,包括黄孟营、苏楼、李寨三个自然村。这个村庄有2471人、726户,人均耕地还不到1亩(1亩≈666.67平方米),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在沈丘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黄孟营村也算得上一个贫困村。
根据村委会对1990年到2004年全村死亡情况的统计,14年中共死亡204人,年平均死亡率达到了8.2‰,而以往该村的自然死亡率在5‰左右,死亡率明显偏高。在死亡的人中,癌症105人,占死亡总人数的51.5%;正常死亡77人,占37.7%;不明死因的22人,占10.8%;癌症的患病率也明显偏高。癌症死亡年龄大多为50岁左右,最小的只有1岁。在调查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黄孟营村的残疾及其他疑难病症也很多,据统计,村里失明、聋哑、四肢残疾的有41人。
据记者调查,黄孟营村村民的食物与一般北方农村基本相同,村庄周围也确实没有什么空气污染源。如果不是空气、食物这些因素,那么最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就只能是村民的饮用水了。黄孟营村有大小16个坑塘,300多亩水域,占全村总面积的1/5,各个坑塘之间又有四通八达的沟渠相连,村外还有三条大的干渠环绕整个村庄。100多名癌症患者基本都居住在坑塘和沟渠的附近,而坑塘和沟渠周围几百米内的人家几乎都有消化道类的疾病。看来造成癌症、疾病和死亡的最大可能就是水污染。
那么水里究竟有什么物质,怎样危害着人的生命?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记者从离这里最近的安徽省阜阳市请来了一些专业人员,准备从村子里五个不同的水域取出五种不同的水样进行科学检测。这五种不同的水样分别取自村里的坑塘、村外的干渠和村民家里深度不同的压水井,只要按照水被污染的顺序检测出污染源、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的污染物成分,村里的癌症、疾病、死亡与水污染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就能够得到科学的解释了。坑塘里的水属于地表水,由阜阳市环保监测站负责检测;压水井属于地下浅层饮用水,由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检测。
据村里人讲,流入黄孟营村的水来自于2000米以外的沙颍河,当地老百姓习惯地把沙颍河流入到沈丘段称为沙河,而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也是历年来污染最严重的一段水域,在记者的请求下,工作人员也从沙颍河取了水样,现在从表面上看沙颍河是黑色的。
据阜阳市环保监测站提供的水质化验结果表明,沙河沈丘段、黄孟营村水塘、干渠等三种水的化学需氧量,也就是COD,以及氨氮等五项指标已经超过五类水的标准,属于劣五类水。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沙河和黄孟营村的地表水这种劣五类水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既不能用于工业,也不能用于农业灌溉,更不能作为公共给水的水源。
另据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压水井饮用水的检测报告,黄孟营村8米、10米、30米三种压水井的水质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的标准,水井越浅,超标的项目越多,污染物的含量也越高。村民孙德义家中8米深的水井中有8项污染物超标,而村里的压水井大多在8米左右。三种压水井的超标项目主要包括:硝酸盐氮、锰和总硬度。其中8米井的硝酸盐氮超标近3倍,锰超标近6倍,总硬度超标近3倍。(www.xing528.com)
专家认为,过量地摄入高硝酸盐氮的水或者食物会诱发一些消化道癌症,比如像食道癌、胃癌,甚至肝癌。亚硝铵含量过高会引起体内的一些机体的变化,就是说它本身是一个致癌因素,它活化一些致癌物质,诱变癌基因,从而引起肿瘤。在短时间可能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发病率也越高。村子里面很多哑人、残疾人等很可能是锰超标造成的。国际上研究都发现,锰对大脑神经有明显影响,高锰暴露的话,会对大脑产生危害,会产生大脑皮层的一些坏死、一些不利的影响,对人的智力发育或者对大脑的神经活动都会产生一些干扰或者危害。
根据科学的检测和专家的分析,黄孟营村十几年来发生的癌症、残疾甚至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都与水污染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就在这十几年间,黄孟营村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村里人说,十几年前的黄孟营碧水荡漾,鱼虾成群,可以称得上江北米粮之乡。每到下午5点钟以后坑塘里洗澡的人很多,坑塘就像一个大游泳池。1990年以后,坑塘里洗澡的人没有了,因为洗完澡之后,浑身会起疙瘩,痒得难受。
自从沙颍河的污水流入了黄孟营,干渠和坑塘里的水越来越黑,水里的鱼虾逐渐绝迹,而村里的癌症和死亡却一年比一年多。那么,沙颍河的河水究竟是怎样被污染的呢?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全长619千米,占淮河来水量的60%以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上游的郑州、开封、漯河、许昌、周口等地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都被排放到沙颍河支流,在周口汇入沙颍河。刘加强一直是沈丘县环保局局长,他见证了沙颍河十几年来被污染的历史。
在淮河两岸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20世纪)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拉稀生癌。
槐店大闸曾经使沈丘县成为全国有名的粮食高产县,但是自从清水变成了污水,四通八达的干渠水网把上亿立方米的污水送到了全县每一个村庄,全县21个乡镇全部被污染,给沈丘的百万人民带来了巨大而持久的灾难。少数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却是以百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灾难性损失为代价。算过这个经济账吗?
在媒体集中报道了淮河流域的一些“癌症村”之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批示,要求“对淮河流域肿瘤高发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研究人员在淮河流域进行的初步调查,已经证实了部分“癌症村”的存在。卫生部统计信息显示,位于淮河流域上中游的河南省沈丘县、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等地区,其癌症死亡率已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不仅如此,从淮河流域的上游、中游到下游,消化系统肿瘤的死亡率呈现出梯度上升趋势,下游一些地区又比上中游地区“高出很大一截”。这不能不让人怀疑,在淮河流域的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可能加剧了癌症发病的增长势头。
从某种程度上讲,淮河流域或其他一些村庄的癌症问题,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负面影响的一个缩影,它向我们敲响了环境保护的警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