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环境中碘的缺乏而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贴近喉和颈部的前面,由两个侧叶和峡部组成,呈H形,重约30克。它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作用。一般人的甲状腺由于被皮下脂肪和肌肉覆盖,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有当它的任何一叶超过本人拇指末节大小时才称甲状腺肿。如果在某一个固定地区内,有比较多的人都患甲状腺肿时,则叫地方性甲状腺肿,其患病率一般在5%以上。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地区性很明显,几乎是住在病区内的人就易发病,离开病区就可好转甚至痊愈(指中度、轻度者)。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世界上常见的地方病,尽管许多国家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估计患此病的人数仍不低于2亿。世界上最严重的病区是在安底斯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地区。我国除东南沿海个别省市外,几乎都有此病流行,尤以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为重,表现出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乡村多于城市、农区多于牧区的特点。
由非病区迁入病区,其中一些人于3~6个月内即出现症状,迟的不超过3~4年;当从病区迁入非病区后症状消失则较慢。
环境中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基本原因,没有碘则甲状腺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当然也就没有生理效应。正常人的甲状腺内都储存一定量的碘,供合成甲状腺激素之用,但当较长时间得不到碘的补充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都随之减少,由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反馈地使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使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大、增多以至发展成甲状腺肿,同时肿大的甲状腺也可造成激素的合成障碍,因而加剧了因缺碘引起的碘代谢紊乱,促使甲状腺肿的发展。(www.xing528.com)
多数甲状腺肿病人除颈部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初为弥漫型,时间一长便发展成为巨大的甲状腺肿,垂于颈下、胸前,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严重的可使气管移位、软化、弯曲、狭窄,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可引起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以至肺循环障碍等。
更严重的是,严重缺碘病区常发现地方性克汀病,又称地方性呆小病,患者会出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故名“呆小病”)、聋、哑、瘫等症状,成为家庭的灾难和社会的负担。另外还有一大批因缺碘而造成的智力迟钝、体格发育落后的儿童。
实践证明,碘盐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最切实有效、简便易行的措施。碘盐就是把微量碘化物或碘酸盐与大量原盐混匀后,供居民食用的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