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五节探讨

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五节探讨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进行着各自的功能。人们常常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把健康和疾病对立起来。虽然,疾病的发生常常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人类医学发展史来看,外在环境的致病因素始终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20世纪中期以前,导致人类健康损害的致死性疾病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鼠疫、天花、霍乱、麻疹、结核等。

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五节探讨

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进行着各自的功能。如由肺、气管支气管等组成的呼吸系统主要负责呼吸功能,它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进行着身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组成的消化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功能,它将水、食物摄入体内,进行消化,吸收进机体需要的营养和水分,将剩下的残渣和废物即粪便排出体外;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的泌尿系统主要负责泌尿功能,它排出身体的可溶性毒废物质和多余的水分即尿液;由心脏、动脉、静脉等组成的循环系统主要负责循环功能,它泵出具有营养成分的新鲜血液通过动脉流至全身,营养各个器官的组织、细胞,以保证各个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功能。各个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静脉带到肝进行解毒,再通过血液循环到肾,或不经过肝脏而直接通过血液循环到肾,随尿液排出体外。溶在静脉中的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则通过循环到肺,经呼吸排出体外;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调节着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和新陈代谢活动,是机体的自我稳定调节系统,维持着各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各种有害因素即病因作用身体的时候,身体对病因所引起的损害发生一系列抗损害反应,自我稳定调节系统努力维持着原来的平衡。当病因引起的损害十分严重,使机体自我稳定调节系统的功能失败或发生紊乱,机体的平衡被破坏,便会出现各种器官、组织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而这些病理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病理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特别是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减弱甚至丧失。这时我们说:机体生病了。

可见,疾病是一种状态,是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原有的平衡遭到破坏的状态,是身体的生命活动的异常状态。疾病又是一个过程,是有害因素侵袭身体、身体与有害因素进行抗争、恢复原有平衡的过程。疾病的发生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渐变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人们常常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把健康和疾病对立起来。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指一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对于健康的定义,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方面的健康,还包括心理方面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许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把心理健康排除在健康之外。实际上,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导致人们痛苦,影响其学习和工作,产生社会适应的问题,而且,心理健康还可以通过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和行为的中介作用,影响到躯体的健康,导致一些心身疾病、慢性疾病癌症等严重的躯体健康问题。心理和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的健康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身体的健康会影响到心理的健康。无论是身体或心理的健康问题,都会影响到社会的适应。

其次,健康和疾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健康和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不是说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不健康就是有疾病。健康和疾病之间是一条连续带,从疾病最严重一端到健康的顶峰,中间还有很宽的移行带或中间地带,每一个人都处在这条带的某一点上,大多数人处在中间“正常”的一般健康的位置。你可能没有疾病,但你可能并不健康,你可能处在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离疾病很近的状态,如不注意调养,就可能发展成疾病。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还可以更健康。

很多人常常是生病以后才认识到健康的重要,其实,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健康的维护,努力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那么,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疾病常常病因不同。

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心理社会的。(www.xing528.com)

(1)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各种射线的辐射、机械损伤等。

(2)化学性致病因素包括: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包括各种金属与非金属,如铅、锰、镉、铊、砷、汞、铊等;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如苯、一氧化碳、硫化物、氮氧化物农药等。

(3)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病菌和寄生虫等的入侵,身体自身组织的变性、代谢紊乱、免疫紊乱等。

(4)心理社会性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精神创伤、心理压力、负性情绪的困扰等,以及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社会文化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等。

另外,病因又可以根据来源的不同,而分为内在自身的原因和外在环境的原因。

(1)内在自身的致病因素包括:遗传的缺陷和变异、内分泌与代谢的紊乱、自身组织变性、自身免疫功能的降低或紊乱等。

(2)外在环境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因素对人体的损伤和毒害,各种微生物病菌的入侵,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带来的心理刺激等。

虽然,疾病的发生常常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从人类医学发展史来看,外在环境的致病因素始终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20世纪中期以前,导致人类健康损害的致死性疾病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如鼠疫天花霍乱麻疹、结核等。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抗菌素、疫苗的应用,这些传染性疾病已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由人类自身行为带来的环境污染、心理应激、生活行为方式等导致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心理疾病等慢性病却成了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的污染如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人类的生存将面临极大的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