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保证

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保证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学校普遍建立了体育课外实践活动制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变得十分普遍。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制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保证。如果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放任自流,体育活动就会达不到原有的目标,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引导得好,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更快的提升。

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保证

(一)体育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指的就是除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组织学生课余活动实践在我国教育史上很早就有了。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就十分重视课外活动,经常带领学生外出郊游。在现代社会,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交往日益广泛,这就对人的发展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在学生的参与活动中,愈加丰富的积极教育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和作用。在学生的课外活动方面,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对其越发重视。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青少年开始科学思维的道路的重要方式。“只有当孩子的愿望是每天有供自己随意使用的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空谈而已。”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界已经开始逐步重视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已经列入教学计划中,课外活动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结构因而就分为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个板块。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方案(草案)》中,课外活动由原本的1690课时,增加为3384课时。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相比改革前增加了整整一倍。

(二)体育课外活动的作用

1.体育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

作为课内教学活动的延伸,体育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一项不可替代的有益活动。因此,增强课外体育实践活动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体育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保证

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起着决定作用,同时也能够激励人奋发向上,使得社会及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更大的收益。如今学校普遍建立了体育课外实践活动制度,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象变得十分普遍。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制度是学生提高整体素质的保证。

3.体育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

体育课外活动的充实,指的是既有健康向上的内容,又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同时二者还要高度统一。若健康内容多,但形式单调,就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形式多,内容少,多次重复之后也会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体育课外实践活动要不断充实内容与形式,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4.体育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

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机会最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一言一行中就能做到。教师也是学生最好的朋友,不仅传授学生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还直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课外活动。如果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放任自流,体育活动就会达不到原有的目标,流于形式,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引导得好,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更快的提升。

(三)体育课外活动的原则(www.xing528.com)

1.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相结合

趣味性是学生课外活动的显著特点之一。如果学生在进行活动中失去了趣味,活动就很难进行下去。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和培养人才。没有了科学性,课外活动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学校一切工作几乎为零。学校教学基本目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教育必须要放在首位。在一切课外活动中,思想教育都应该自始至终贯穿全程。因此,教师在指导课外活动时,必须要坚持趣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并且高度重视这个原则。

2.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每个人的个性、特长、爱好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学生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里的共性指的是对学生共同的要求,是从整体方向上来谈的,例如对能力、思想品德的要求;个性是指每个学生的特性,每个学生的思想、身体水平都存在着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法不能从一而论。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对课外活动产生乐趣,投入其中,就要保证课外活动的形式要多种多样。首先,对课外活动的开展和普及要推广,为使学生的特长能够得以提高和发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提高型或特长型的活动,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发挥。其次,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有层次和要求上的不同,只有正确地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成长道路,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最后,要树立一个正确、全面的人才观,避免在教育过程中发生偏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会有很大的差异,每个人显露出自己才能的方面是不同的。有很多学生虽然专业课的成绩比较差,但却有着其他方面的特殊才能。教师在指导课外活动时不能对学生抱有偏见,排斥差生,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特长,使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得到发挥。

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由于每个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相同,因此,对课外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里的实际情况指的就是学校的设备及环境、师资力量和学生的水平差异。从学校的条件方面看,学校地址处于农村还是城市,是重点还是非重点,会有很大的区别。处于城市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开设家电维修、工艺美术等活动,农村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条件开设种植、养殖、无土栽培等活动。而从教师特长方面而言,要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课外活动还要考虑学生的不同之处,如爱好、兴趣等方面,不能一味强求。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时间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摸清学生的课业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课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来制定,不能盲目拔高,不能将学生理解不了的内容强行加入其中,更不能占用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所以,在开展课外活动时要量力而行。

4.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协助进行,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虽然课外活动主要还是依靠学校的力量开展,需要学校提供主要的物资、师资,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课外活动的领域要想得到拓展,就还需要其他社会方面的支持。在师资力量方面,有许多家长本身就是某个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比教师的兼修专业得多。他们可以辅导自己的孩子掌握某个方面的技能,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辅导一下其他的同学。社会力量,不仅可以为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管理人员和师资力量,还可以提供设备、场地(如少年宫)等。所以课外活动的开展不能局限在学校,还要与社会相挂钩,做到真正的教师请进来,学生走出去。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短缺,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学生可以从这些课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进行课外指导活动时,要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如此才能保证课外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5.寓教于乐

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依靠对课外活动的热爱,自己进行适宜的思想教育,让学生自己能够根据兴趣—乐趣—志趣的正确道路逐步发展。在课外活动中,要能够结合现实生活的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与社会主义的建设息息相关,使学生能够用饱满的激情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科技兴趣活动,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通过进行读书、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使学生的鉴赏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使他们自觉抵制腐朽思想。通过文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小组活动,使他们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上面这些原则,都是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教师应该对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牢记这些原则,不能生搬硬套和随心所欲地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