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示范技能的完成需要从五个方面考虑:示范目的、示范内容、示范方式、示范时机、示范与讲解。
(1)示范目的。示范目的决定了示范方式的选择,它是示范技能运用的出发点。体育教师在课堂前要充分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明确示范目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示范技能的实施。
(2)示范内容。体育课堂中需要示范的内容众多,如单个动作、多个组合动作、徒手动作、持器械动作等。而每个动作都有其构成要素,具体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节奏。对于所示范的内容要考虑动作要素间的联系,并进行重点的提炼。
(3)示范方式。体育教学中,不同的运动类型有其不同的内容呈现方式。为使全体学生对于所示范动作了解得更清楚、全面、深刻,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运动类型,充分考虑示范的组织方式、队形、示范位置、速度等。(www.xing528.com)
(4)示范时机。指教师提出或做出动作示范的时机。不同的时机进行动作示范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如导入的示范、学习阶段的示范、练习阶段的示范等,其时机也有差异。因此,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一堂课中,学生学习运用技术的时间较短,较为精深的动作技术要领被学生所体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时,教师要观察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及时总结,在恰当的时机做出相应的示范。同时要注意学生的精神和情绪,在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时进行重难点内容的示范讲解。
(5)示范与讲解。示范是使学生对动作形成直观的概念,但动作示范时人体肌肉的变化与配合却不能被直观感受。讲解的插入使学生视觉与听觉器官同步参与活动,从而将动作与内容相联系,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示范后讲解、先讲解后示范、边讲解边示范三种组合方式,来使学生更高效地接受和理解教学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