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语言共生:汉语歌曲教学对词汇习得和交际能力的积极影响

音乐与语言共生:汉语歌曲教学对词汇习得和交际能力的积极影响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部分的两个实验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使用Paribakht&Wesche的词汇知识量表为测试材料,用前测、后测、延时后测的成绩,证明了汉语歌曲教学对汉语词汇习得的积极影响。第二部分的教学实验长达一个学期,用学生听力、口语、读写的前测、后测成绩,证明了汉语歌曲教学对于汉语交际能力的积极影响。

音乐与语言共生:汉语歌曲教学对词汇习得和交际能力的积极影响

(一)通过文献分析,充实了对外汉语歌曲教学的理论基础

1.提出了音乐语言的“共生关系”

借用了生物学中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综合了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指出音乐和语言之间是共生的关系:

(1)从发展历史来看,二者同根共生,起源于同一种声音形式,这种声音形式兼有音乐和语言的特征。经历了漫长的进化,音乐和语言并没有完全脱离对方,而是保存了较多的相似特征,维持着共生的关系。

(2)从声音形式来看,二者的发声过程相同,都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这些声音要素构成节奏和旋律。音乐和语言的声音形式能够相互影响,主要是以语言影响音乐为主。所以,世界语言类别和世界音乐色彩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3)从表达意义看,二者都有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语言偏重于理性意义,约定俗成的词语能够更加准确地传递信息;音乐偏重于感性意义,给人带来更为直接的情感体验。它们不仅能够相互补充,而且也有相似的认知机制。

(4)从组织规则来看,音乐和语言都是听觉符号系统,其符号在乐句或语句中都不是简单相加的过程,而是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则将各成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层层叠叠、逐层递增的有序结构,通过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来表达整体的意义。这些句法加工运用类似的认知机制,需要相同的认知资源。

(5)从各类功能来看,音乐和语言共同承担了信息功能、交际功能、行为功能、思维功能、审美功能和治疗功能,它们在这些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在人类社会中共同运作、缺一不可。

(6)从活动脑区来看,无论是正常大脑还是受损大脑的研究,都证明了音乐和语言的加工区域既相互独立又广泛联系,一些脑区会在音乐与语言活动中都起作用。所以,音乐训练能够提升语言能力,语言训练也能够影响音乐能力。

(7)从习得过程来看,音乐和语言的习得过程是相似的,人们都是无意识地抽取中二者的组织规则,并都在1-5岁期间存在习得的关键期。而且,音乐和语言在习得初期是结合的,人们的母语习得离不开音乐的支持,早期的教育也总是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

音乐与语言的共生关系对语言教学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在母语习得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中,音乐和语言都能共同完善的语言信息处理机制。语言形式与音乐形式相互影响,我们学习一种文化的音乐,实际上也是间接学习这种文化的语言;相比而言,音乐更容易被不同文化的人接受和理解,这降低了第二语言的学习难度。所以,我们应该将音乐引入第二语言教学。对于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习者,用音乐来学习语言的方法似乎更有效。

2.分析了汉语与音乐的互动关系

跟其他语言相比,汉语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具体表现在字调的搭配、音节的组成、句调的组织、辞章的表达上。在汉语的制约下,汉族音乐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为鲜明的旋律、自由的节奏、线性的表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汉语与音乐在歌曲中共生,在歌曲中互动,《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可以算是歌词。由于歌词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汉语因此也就更多地被音乐所制约,显示出更多音乐的特质。所以,我们应该把歌曲引入对外汉语教学。

3.论述了歌曲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歌曲是音乐和语言紧密结合的形式,也是一种言语交际形式,并描述了歌曲语言的特征,就是通俗、简练、生动和重复。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歌曲可以直接作为语言输入材料,与普通语言材料相比,它能降低语言学习者的情感过滤器,并增强学习者的记忆效果。此外,歌唱作为一种语言输出形式,能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培养发音能力、提高语言流利度。如果我们将歌曲教学与教育教学理论相联系,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要求,并且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与多种第二语言教学法有密切联系,可以被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www.xing528.com)

4.联系了汉语歌曲与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

歌曲是一种语言、一种音乐,也是一种文化,它由语音、词汇、语法这几种语言要素构成,包含大量的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并且可以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写,能全面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完全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

5.归纳了和汉语歌词的类型

目前音乐学界对歌曲类型的划分远不够明确。我们按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需求,先将汉语歌曲划分为民间歌曲、通俗歌曲、艺术歌曲、儿童歌曲四种类型,再将汉语歌词划分为通语与方言、口语与书面语、白话文与文言文。这样,就证明了歌曲能满足任何语言形式的教学需求,并指导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二)通过教学实验,证实了音乐和语言的共生机制

本研究设计了两个部分的教学实验。第一部分的两个实验严格控制实验过程,使用Paribakht&Wesche的词汇知识量表为测试材料,用前测、后测、延时后测的成绩,证明了汉语歌曲教学对汉语词汇习得的积极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一般学生而言,使用歌曲材料进行汉语教学并不比使用普通语言材料更有利于词汇的初始学习,但有利于词汇的长时记忆。对于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学生,使用歌曲材料进行汉语教学比使用普通语言材料更有利于词汇的初始学习和长时记忆。第二部分的教学实验长达一个学期,用学生听力、口语、读写的前测、后测成绩,证明了汉语歌曲教学对于汉语交际能力的积极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教学相比,歌曲教学更有助于对学习者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验实际上证明了音乐与语言在习得机制上的共生关系,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添加了音乐的语言输入比单纯的语言输入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三)通过期末考试问卷调查,获取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需求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实验中,我们的考试方法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首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歌曲演唱。这种开放式的考试类型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演唱水平,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喜欢的歌曲类型与演唱方式。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喜欢正在流行的通俗歌曲,并且喜欢合唱的演唱方式。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份课程调查问卷,了解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和需求。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习者的选课动机是对中国音乐和歌曲的兴趣,他们认可唱歌学汉语的方式,并对研究者目前的教学满意。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和提出的意见、建议,有利于我们完善歌曲教学模式。

(四)构建了综合听、说、读、写、唱的对外汉语歌曲教学模式

对外汉语歌曲教学模式,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的、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歌曲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操作程序上,听、说、读、写、唱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歌曲教学模式。歌曲教学的实现条件即教学策略,包括五个基本方面:重塑师生角色,转型相互关系;充实教学内容,语言文化并重;歌唱作为主线,听说读写结合;完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资源;课内培养习惯,课外持续发展。歌曲教学的评价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音乐评价与语言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五)给对外汉语歌曲教材分类,为教材编写提供建议

目前市面上有十几种对外汉语歌曲教材,本研究根据教材所面向人群的年龄特征,将其为两大类:针对成人的教材和针对儿童的教材。这两大类教材又可以进一步细化,分为选编类、改编类和原创类。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分类分析得知,针对成人的选编类教材存在许多不足,应该予以改进和完善。我们为这类教材提出编写建议,指出在歌曲选择、课文呈现、练习编排、教材配套等方面的操作要领,并最后提出了歌曲的版权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