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语言共生机制研究:实现条件

音乐与语言共生机制研究:实现条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也指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四)完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资源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只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或许能够上完一节课,但这在歌曲教学中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歌曲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多媒体教学,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演唱、伴奏、MV、教学课件的播放都离不开相关硬件条件的支持。

音乐与语言共生机制研究:实现条件

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也指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与操作程序的直观性、完整性、稳定性相比,教学策略既有稳定性也有灵活性,灵活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进行变通和调整,使之更符合特定的教学目标。[11]对外汉语歌曲教学模式要想发挥功效和付诸实践,必须有赖于一套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保证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最优化组合。

(一)重塑师生角色,转型相互关系

歌曲教学模式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一是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教学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12]可见,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得以重塑,并相互转型:教师退居幕后,由“独奏者”变成“伴奏者”;学生走向台前,由“观看者”变为“演奏者”。

这就表明了在歌曲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歌曲里的语言文化知识,而是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考虑学生的国别、年龄、兴趣、性格、智能、语言水平等,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积极建构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例如,对于性格活泼、音乐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上台独唱,或担任合唱的领唱;而对于性格腼腆、音乐智能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集体合唱。对于语言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歌词翻译、歌曲写作等任务;对于语言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实际上,歌曲教学模式最提倡的学习方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听、说、读、写、唱的活动,完成对歌曲意义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只做被动的“观看者”,而应该主动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任务、做好组员分工、建立合作机制,并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组织交互式的讨论,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在歌曲的选择方面,教师也不能凭自己的感知去揣测学生的喜好,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他们沟通,不断更新和完善“歌曲目录”。甚至可以让学生充当一节课的“教师”,独立选歌,独立备课,教师只作为“助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协助作用。

(二)充实教学内容,语言文化并重

对外汉语的教学内容,包括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歌曲教学模式以汉语歌曲为教学材料,歌曲中的语言与文化都应成为教学内容。歌曲中的语言就是歌词,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以及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歌曲中的文化主要是歌词中的文化,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选择民间歌曲或“中国风”的通俗歌曲,因为“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是人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歌曲中的文化也是丰富多样的,但并不是每首歌曲的文化都是外显的;尤其是很多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歌词中并没有明确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所选歌曲,尽量充实教学内容,做到语言与文化教学并重。例如《因为爱情》中的那句“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就可以引入成语“沧海桑田”的解释: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田地,种桑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世界多变,人生无常,爱情却不曾改变,坚贞不渝。再如《两只蝴蝶》中隐含着中国的蝴蝶意象和梁山伯祝英台的美丽传说。教师可以对此加以阐释和讲解,由此引出一个新的话题。在文化教学中还应注意不同文化之间的对比,例如我们提到的月亮意象。这种文化差异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通过讨论更为深入地理解歌词。

(三)歌唱作为主线,听说读写结合

歌曲教学模式是从“听”到“唱”,以“唱”为主的教学过程,如果教学最后没有落实到歌唱层面,就不能完全发挥歌曲作为语言教学材料的能量,歌曲教学模式将与其他对外汉语教学形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即使不要求学生演唱,他们也会跟着歌曲录音哼唱,可见他们对于演唱汉语歌曲有极大兴趣和强烈愿望。但是,有些教师或是因为课堂时间限制,或是因为自己演唱水平不高,或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歌唱在语言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便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与语言、文化相关的活动,而把歌唱活动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上,淡化了“唱”的环节,把课堂变成了“歌词学习课”或“歌曲欣赏课”,使学生乘兴而学、败兴而归。(www.xing528.com)

歌唱是歌曲教学的主线,却不是歌曲教学的最终目的。歌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教师须从听、说、读、写的板块中各选出几项,与歌唱一起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在每个板块的具体分配上,则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定,最好每节课都有一些变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如在《茉莉花》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歌词排序(听)→听后回答问题(听)→歌词听读(读)→歌词跟读(说)→歌词讨论(说)→歌词朗读(读)→歌词改写(写)→歌曲合唱(唱)。在《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中,我们则可以这样设计:听后回答问题(听)→歌词听读(读)→歌词跟读(说)→歌词讨论(说)→歌词朗读(读)→歌词改写(写)→歌曲跟唱(唱)→歌曲合唱+歌曲表演唱(唱)。

(四)完善硬件设施,合理利用资源

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只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或许能够上完一节课,但这在歌曲教学中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歌曲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多媒体教学,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演唱、伴奏、MV、教学课件的播放都离不开相关硬件条件的支持。但是,歌曲教学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它时刻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种互动不能只通过多媒体设备完成。所以,应该选择一间既有多媒体设备、又没有固定座位教室,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组、随时拉动桌椅、改变教室格局、形成表演场地。

歌曲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一般由教师自己制作,这些课件不能单靠文字演示,而是要结合图片、音频、视频,提高教学中视觉、听觉的冲击力。例如,在介绍歌手时,可以展示这位歌手的照片;在讲解歌词时,可以搭配与歌词内容有关的图片;在演示歌曲时,可以播放歌曲MV或演唱会视频;布置小组任务时,则可以播放一段激励人心的音乐。这些资源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歌词错字连篇,把“精彩”拼作“精采”、把“不理不睬”拼作“不理不采”;有些歌曲录音质量较差,演唱者也不是原唱;很多MV的字幕是繁体字,容易使学生费解;歌曲的拼音要教师自己拼写或转换,而中文转换拼音的工具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教师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对于网络上的资源不能不加分析地拿来就用,而是要进行认真筛选和合理配置。此外,如果能选择一本合适的对外汉语歌曲教材,教师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课内培养习惯,课外持续发展

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应该让学习者从学习中体会到愉悦,并保持经久不变,坚持不懈地学习下去,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可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益”。[13]在歌曲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目的是“以教促学”,将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使学习者充分调动学习兴趣、发挥个人特长、挖掘内在潜力。这种状态不应该只维持在课堂以内,也应该带到课堂之外,促进歌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布置课后作业。这些作业可以是关于写作的,因为写作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也可以是关于记忆的,因为学生难以当堂记住歌词,需要持续不断地复习;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内容和形式的。由于歌曲类课程一般是选修课,所以作业要适量,不宜太难。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歌曲的音频材料和视频材料,这些歌曲必须是多种类型的,用于课外学习和欣赏。再次,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去KTV唱歌、参加歌唱演出或比赛。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更强烈的兴趣,而且他们会因为表演或比赛更认真地准备歌曲,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也就更好地习得了歌词中的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