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促进语言记忆的研究成果

音乐促进语言记忆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时记忆又称永久记忆,包括一般知识和个人经验,是一个容量极大、保持时间很长的记忆系统。[55]与仅仅将标题作为记忆线索相比,曲调能引发更多地留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歌词。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大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认知系统,用以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语言文字信息和非语言文字信息。因为歌词的组织形式犹如诗歌,一些语言限制能够促进记忆。

音乐促进语言记忆的研究成果

(一)记忆的分类

学习是通过记忆开始的,记忆是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人类的记忆过程一般可分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以感觉通道为基础,把我们日常碰到的各种颜色、声音、图像、文字、气味,以原始的、未经分析的形式储存在记忆里,保持极为短暂的时间,大概半秒钟到一秒钟。短时记忆又被称为工作记忆,是对经过感觉记忆过滤的信息进行的加工,其容量非常有限,大概是7±2个单位,运作时需要有意识地努力和控制,如果在短时期内不能被强化和复制,就会被遗忘。长时记忆又称永久记忆,包括一般知识和个人经验,是一个容量极大、保持时间很长的记忆系统。在人类的记忆过程中,只有被注意到的输入才会进入短时记忆加工,才能够有进入长时记忆、并转化为语言输出的可能。在学习者接收语言材料时,感知显著性,即语言形式在输入中的突出性非常重要。[52]

(二)曲调对歌词记忆的影响

当代著名文学家吴伯萧在散文歌声》中写道:“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那里的景物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像在记忆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53]其实,音乐的记忆效应不仅仅是音乐外部的事物,当它与语言结合为歌曲,也会促进语言的记忆。与普通的语言输入材料相比,歌曲的形式活泼、内容新颖,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歌词大多形式工整、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重复性强,与曲调相结合更易于记忆。所以,语言常常在歌曲中保存和流传,目前在世界上仍依赖口头的传统的民族中,他们唱歌主要是为了记录而不是为了娱乐。[54]

歌词和曲调不仅在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是合而为一的,在记忆里也是互为线索的。如果要求人们背诵本国国歌的歌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必须唱出来,或者至少在心里默唱,为的就是把歌词记起。[55]与仅仅将标题作为记忆线索相比,曲调能引发更多地留存在长时记忆中的歌词。[56]Serafine等人对歌词和旋律这两个成分在记忆中的储存提出了3种可能:一是独立成分(Independent Components),对一个成分的记忆完全不能影响另一成分;二是整合成分(Integrated Components),对一个成分的记忆有助于另一成分的记忆;三是整体成分(Non-decomposable Whole),这是一种极端的整合成分,对一个成分的记忆只能依附于另一成分存在。他们从几十首民歌中提取歌词和曲调,组成了五种不同类型的歌曲,分别是老歌(听过的歌曲)、新歌(没听过的歌曲)、旧曲新词(听过的曲调和没听过的歌词)、新曲旧词(没听过的曲调和听过的歌词)和配错的词曲(听过的曲调和听过的歌词)。结果显示,当歌词或曲调与以前的成分相配时,被试者的辨认效果最好,说明歌曲中的这两种成分是整合的。[57]这种成分的整合也是歌词和旋律的“物理相互作用”(Physical Interaction),歌曲中的词语作用于曲调中的音符,使后者的声学特征有了些许变化。他们使用一定的规则把歌词中的元音、辅音进行了替换,将这种无意义歌词与曲调匹配,进一步证明了二者的整合效应。[58]Parmer指出,语言和音乐节奏的相互关系在歌曲中的体现最为明显,曲调的节奏结构有助于记忆歌词,而歌词则有助于识别曲调的旋律。[59]

歌词与曲调在记忆中的整合曾被人用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DCT)解释。双重编码理论认为大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认知系统,用以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语言文字信息和非语言文字信息。这两个系统能够相互作用,增强人们的识别和记忆。[60]Samson&Zatorre对歌曲中歌词和曲调再认记忆的实验发现了以下现象:经历了左侧颞叶切除手术的病人无法很好地识别歌词,无论它是以唱出来(无伴奏)还是读出来的形式;经历了左侧或右侧颞叶切除手术的病人都不能很好地识别歌曲;经历了右侧颞叶切除手术的病人不能很好地识别曲调(不伴随歌词)。这说明语音编码主要由左侧颞叶负责,而曲调编码则与双侧颞叶相关,歌曲的记忆存在双重编码效应。[61](www.xing528.com)

Welch改编了Peretz&Coltheart的音乐处理模型,使其适应于歌曲中的音乐处理(图3-2)。在这个模型中,歌词是单独处理的,与曲调处理平行。曲调处理包括对节拍、节奏、旋律、音程和调性的分析,并据此推断其中的情绪。节拍、节奏、调性等有关知识被储存在音乐词典里,它与语音词典一样,与个人记忆密切联系。音乐词典的输出取决于任务要求,如果是歌曲,那么音乐词典所产生的曲调则与语音词典所组成的歌词相匹配而出现。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歌曲的输出与原本的输入相匹配,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常常难以准确演唱本文化的曲调和歌词。长期的实验数据还证明,对于学过或正式听过的歌曲,多数幼儿能够准确地记忆和使用歌曲里的词语,但却不能无误地再现相同歌曲里的成分音高。相同的偏差也出现在成人当中,他们能更加准确地回忆新学的歌词。这个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发展的不均衡,语音词典的发展先于音乐词典,而且曲调可以促进对歌词的记忆。

图3-5 歌曲中的声音处理模型[62]

Racette&Peretz却认为以前的研究不能很好地解释音乐对记忆辅助作用,因为我们记忆歌曲的任务量大于单纯地记忆歌词,有些时候曲调阻碍而不是促进了语言的记忆。仅就歌词和曲调来说,前者似乎更容易被回想起来。因为歌词的组织形式犹如诗歌,一些语言限制能够促进记忆。语义、韵律、直线结构等语言限制都曾被证明能影响回忆,无论是在背诵还是在歌唱的境况下。相反,曲调没有语义或韵律,而有节奏、直线结构和音高重音。这些音乐特征有助于减少犹豫,让歌唱变得更为流畅,但并不充分具备帮助记忆歌词的功能。所以,音乐很可能是为记忆创造了一种氛围,而不是直接辅助语言记忆的工具。关于曲调能够促进歌词记忆的论说,也只不过是人们的“错觉”而已。研究者们同时也指出,虽然在歌曲学习的初期,歌词和曲调的记忆是分开的,但是对同一首歌的反复练习或许能使歌词和曲调紧密相连。[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