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词特点及其在音乐与语言共生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性

歌词特点及其在音乐与语言共生机制研究中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意见认为“歌词姓诗”,歌词追求诗的特质,应该有诗意、诗美,主张把歌词当作诗来写;一种意见认为“歌词姓歌”,歌词就是歌词,有着自身的艺术个性。歌词的文学性非常重要,它使歌词能够脱离音乐单独存在。歌坛提出“歌词姓诗”的观点,也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这说明歌词并不等同于诗,它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创作要求也往往更为严格。它们综合构成了歌曲的整体结构,每一部分又有各自的结构与特点。

歌词是歌曲的语言成分,但它不是普通的语言,而是结构规整的、能够演唱的语言。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歌坛曾为歌词“姓诗还是姓歌”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辩论。一种意见认为“歌词姓诗”,歌词追求诗的特质,应该有诗意、诗美,主张把歌词当作诗来写;一种意见认为“歌词姓歌”,歌词就是歌词,有着自身的艺术个性。[24]我们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歌词虽然与诗有着很多共同特征,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独立的音乐文学体裁,兼有诗的文学性和歌的音乐性。

(一)歌词的文学性

在东西方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歌词与诗常常是一种样式。印度最古老的诗集《梨俱吠陀》,有些诗歌是印度上古居民的民歌。[25]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有诗篇皆可配乐演唱,实际上也可以算是一部歌词集。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荷马史诗》,节奏感强烈,适于吟诵歌唱。而荷马很可能是一位游吟诗人,将民间传说的零散篇章收集起来,整理集结,作词作曲,边弹边唱。[26]歌词与诗同出一源,因此也有着诗的文学特征:(1)歌词有诗的构思。歌词是作者用尽可能短小的篇幅,表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歌词抒写的常常是最典型的事物,抒发的是无比强烈的感情,能够非常集中地反映生活。(2)歌词有诗的意境。歌词是作者选择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情景,结合自己的感情、体会,通过艺术加工而产生的文学作品。歌词中具有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是情与景、意与境的巧妙融合。(3)歌词有诗的节律。它富有节奏感:虽然任何语言都有节奏,但歌词中语言的节奏更加鲜明、整齐。它注重韵律感:早期的诗绝大多数都是押韵的,现代的歌词或者严格押韵,或者大致押韵。节奏和韵律共同形成了歌词在朗诵上的铿锵和谐之感。

歌词的文学性非常重要,它使歌词能够脱离音乐单独存在。许多历史上曾经是可以歌唱的歌曲,由于时间的推移曲调失传了,而其文学部分被保留下来。我们现在读《诗经》,读楚辞,读乐府,只能读到几千年前的语言,却无从获取当初的配乐。正是因为歌词有独立的文学价值,这些作品才能流传至今。但是,如今一些歌曲在创作中,置歌词的文学性于不顾,思想空白、感情肤浅、语言粗糙,毫无诗意可言。歌坛提出“歌词姓诗”的观点,也是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不过,根据历史发展规律,缺乏文学性的歌曲往往“好景不长”,很快就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

(二)歌词的音乐性

作曲界有这样一个观点:“一首好词必是一首好诗,而一首好诗未必是一首好词。”这说明歌词并不等同于诗,它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创作要求也往往更为严格。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歌词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歌唱,它对音乐性的要求是整体而全部的。从根本上说,要从获取题材开始。富于音乐性的题材应该是富于感情并具有可唱性的,是可以用音乐语言表达而不是只可意会的。[27]一首诗,可长可短,既有两句短诗,也有千行长诗。歌词则不同,篇幅一般不长不短。由于受到音乐的影响和制约,歌词既不能像格律诗一样严整固化,也不能像自由诗那样放浪不羁,谋篇布局更加讲究,遣词造句也更为用心。现代歌词的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1.通俗

歌曲的产生是为了交际,是为了把歌词信息传播给更多的人。歌词要合乐而唱,曲调的节奏有快有慢,往往快比慢多,加上乐器伴奏,歌词语言若不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听者就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其中之意,更无法口耳相传、产生深远影响。歌词要通俗,用词须讲究,应该使用高频词,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口头上一般不用的文言文和书面语;还要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同音词或近音词。歌词的易懂不意味着肤浅,而是要以深入浅出为标准,表面看起来好像是大白话,实际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才能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2.简练

歌曲是一门时间艺术。一首普通歌曲最长不过五六分钟,加之中间总是会有重复的句子,歌词的篇幅因此不会太长。但是,歌词的信息容量很大,它要用少量的字句表现丰富的思想,容不下任何多余的字、词、句。歌词写作中常常使用省略、浓缩、跳动的手法,获取简洁精练的艺术效果。[28]简练不是简单,它要求语言要有高度概括力,但绝对不能形式化、概念化。

3.生动

歌曲是情感的吟唱,歌词要情景交融、富有意境。意境的表现离不开形象的刻画,因此歌词的语言必须生动活泼,将所要表现的对象,不论是具体的人,还是抽象的物,描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形象。[29]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形象,在词语的选择上,歌词中常用大量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虚词的使用,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适应音乐的曲调。在写作的手法上,歌词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段,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www.xing528.com)

4.重复

歌曲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曲调和歌词的重复,不断作用于人的听觉。歌词的重复有多种形式,可以叠加使用:(1)段式重复。所重复的是文本的核心段落,有高度的概括意义。(2)句式重复。起始句重复,能够烘托氛围、渲染感情;结束句重复,则能取得余韵深远的艺术效果。在这些重复中,还可以变换句中词语,既能全面阐释作品意境,又能避免单调枯燥之感。(3)词语重复。一般要重复核心词语,起到强调词义、点明主旨的作用。(4)词韵重复。押韵能够增加歌词的音乐性,使歌词好读又好记。汉语歌词经常押的是尾韵,重复出现词尾的元音;英语歌词经常押的是头韵,重复出现词首的辅音,它与汉语的双声颇为相似,但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化。[30]

可见,歌词不是普通语言,也不等于诗的语言,它受到音乐的影响,其主要特征在于通俗、简练、生动,并且有较强的重复性。一首好的歌词作品,既要易懂易记、贴近生活、被大众接受,也要构思精巧、用词讲究、有文艺色彩。因此,歌词写作也如同写诗,讲究炼词、炼句,反复斟酌、修改,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

六.歌曲的基本结构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乐和语言的结合程度是不同的。据此,可以将歌曲划分为两个部分:基本部分和从属部分。它们综合构成了歌曲的整体结构,每一部分又有各自的结构与特点。

(一)歌曲的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即人声的歌唱部分,也是歌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音乐和语言密切结合在一起,包含带有语义的歌词,肩负着表达主要内容的任务。因此,基本部分应该按照歌词需要,安排不同的结构形式,将歌曲的呈示、重复、变化、对比、展开、再现及高潮的布局,有条不紊地展现开来。基本部分的结构有大有小,包含的段落有多有少。当歌词表现单一、集中的内容时,一般用简短的结构,可以只包含一个段落;而对于复杂、多变的内容,则往往使用较大规模的结构,包含两个以上的段落。[31]

对于两段及以上的歌曲,我们把它的基本部分按照出现的位置及作用分为两种类型:主歌和副歌。主歌往往是歌曲前面的部分。此部分在反复演唱时,歌词变化很大,每遍都不相同。它是歌曲的陈述部分,是整首歌曲的基础,能将歌曲所表达的故事背景表述清楚。副歌则出现在主歌之后。此部分在反复演唱时,每遍的歌词都没有变化,或者个别字词稍加变化,因此也更容易被人们记忆和传唱。副歌与主歌在音乐诸因素上形成鲜明对比,能够集中表达全曲的中心思想。[32]一般来说,歌曲的高潮也出现在副歌里,这是情感、情绪的宣泄点,是一首歌曲中最为震撼人心的部分。

(二)歌曲的从属部分

从属部分即乐器的伴奏部分,只包含音乐成分,主要功能是在歌曲的整体结构中起引出、连接、补充、衬托基本部分的作用。我们把歌曲的从属部分按照出现的位置及作用分为三种类型:前奏、间奏和尾奏。前奏就是引子,是歌唱出现之前的器乐伴奏,也是整个歌曲的开端部分。它的特点就是简明短小,规模一般等于歌曲一个乐句或两个乐句的长度,主要作用是烘托环境、酝酿情绪,预先呈现歌曲的音乐风格,不仅使歌者正确把握音高、速度等内容,也能使听者顺利进入情境。[33]间奏就是过门,是出现在乐段、乐句之间以及乐句内部的器乐伴奏,它在歌曲中的功能由其所出现的位置所决定。乐段之间的间奏较长,前半部分常常重复前段的音乐材料,后半部分常常采用后段的音乐材料,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将两个乐段连接在一起;乐句之间或乐句内部的间奏较短,且结构简单,起到了间隙或连接的作用。尾奏是出现在歌唱结束以后、歌曲结束之前的器乐伴奏。它一般都是重复歌唱中的音乐材料,能够补充、再现或概括歌曲的情境,不仅使音乐的情绪表达更为充分,而且能使整个歌曲结束得更为圆满,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从属部分不是歌曲的必要部分,例如,原始的民歌常常只有歌唱、没有伴奏,音乐和语言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但是多数情况下,一首现代歌曲都包含前奏、间奏和尾奏三个部分,这些部分使歌曲的内容更加丰富、情境更加完整。歌曲的基本部分和从属部分是相辅相成的,后者的地位也绝不是无足轻重的。甚至有时候,从属部分的作用是基本部分所不能完成的。[34]所以,在一首歌曲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带有歌词的基本部分,也应该留意不带歌词的从属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