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男,1984年生于绥德县名州镇五一村。1995年考入绥德县剧团学员班,学习戏曲艺术表演。2004年被聘为绥德县黄土地艺术团舞蹈演员,从事民间舞蹈表演。现为国家三级演员,黄土地艺术团舞蹈队队长。
在舞蹈《米脂婆姨绥德汉》《火火秧歌情》《霸王鞭》,跑驴《回娘家》和腰鼓舞《黄土雄风》等节目中担当主演和领舞,并获得了许多重大奖项。2007年,参加了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陕北秧歌传承培训班学习,在魏建明的亲传指导下,掌握了陕北秧歌踢场子挎鼓子的技艺精髓。
2002年9月,陕北跑驴《回娘家》获“电信杯”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2007年5月,参加第四届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秧歌专场,获优秀奖;
2007年7月,在全省文化馆(群艺)业务干部技能展演系列活动评比中,民间舞蹈二人场子《乡恋》,获一等奖;
2007年12月,获陕西省群星表演奖,表演节目《瓜地挑瓜》;
2008年9月,在陕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中,《黄土欢歌》获演出奖;
2008年10月,在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中,舞蹈《瓜地挑瓜》获节目奖、表演一等奖;
2008年11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首届农民艺术会演中,《闹秧歌》获银穗奖杯、丰收奖杯;
2009年5月,在全国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陕北大秧歌》获金奖;
2009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吉祥腰鼓》获太阳神鸟银奖;
2009年10月,在首都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群众大游行中,《陕北秧歌》获优秀工作者奖;
2010年7月,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获编导金玉兰奖、特殊贡献奖;
2010年11月,在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中,伴舞《廉洁颂歌》获节目奖;
2011年9月,在陕西省外事办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意大利城市文化友好年交流活动”中,《回娘家》获表演奖;
2012年9月,在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中,《欢天喜地》获金奖;
2013年6月,在“全国鼓舞邀请赛”中,腰鼓《欢天喜地》获和谐之鼓奖。
李绥亚,女,1965年生于绥德县名州镇郝家沟村,1984年考入绥德县第一家业余晋剧团,从事晋剧旦角艺术表演,2003年加入绥德县群众文化艺术团,曾任业务团长。多年来,在团内舞蹈《老伞头》《喜迎新春》《大辫子》《谁不说俺家乡好》《二人场子》《三人场子》《多人场子》等节目中担当主演和领舞。
2007年,在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陕北秧歌传承培训班学习,掌握了陕北踢场子包头角色的技艺精髓;
2011年7月,参加陕西省举办的第五套健身秧歌培训;
2013年12月,参加陕西省体育局举办的全省第六套健身秧歌培训班;
2013年12月,参加陕西省体育局举办的全省第二套健身腰鼓项目培训班;
2015年6月,参加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首届广场舞培训班;
2016年2月,在绥德县“新农村文艺会演”中,二人场子表演获二等奖;
2016年12月,参加“舞动榆林”舞蹈大赛,秧歌舞《老伞头》获一等奖、《喜迎新春》获二等奖,花绳舞《幸福如歌》获二等奖;
2016年12月,参加中国第11届艺术节绥德分会场的演出;
2017年12月,在绥德县举办的春晚上表演二人场子;
2019年,绥德县“非遗”展演走进东街社区,展演二人场子;
2019年8月,陕西广播电视台录制的榆林“非遗”传承——踢场子,录制了李绥亚和侯世凯表演的二人场子。
马海强,男,1963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李家湾村。从1988年起,在清涧道情艺术团参加演出活动。
从小喜爱陕北秧歌,是绥德踢场子南路代表性传承人。少年时期受到贺俊义的亲传,自1982年以来,每年参加县乡的春节秧歌活动,担任包头角色。
多年来,马海强往来于各村、镇、县级的春节活动或慰问演出。演出的曲目有《选女婿》《睁眼瞎》等眉户剧。
2009年夏天,在榆林市世纪广场与贺俊义、李增恒、苏建国等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演出。
2014年应邀参加绥德县举办的新农村秧歌比赛,他参演的二人场子被评为舞蹈声乐类二等奖。
马利利,1962年生,14岁随父亲学习跑旱船中“老艄”角色,20岁开始独立表演,每年参加本村春节秧歌队。
2002年,加入绥德县春节秧歌表演,先后参加过绥德县老龄办秧歌队、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队、绥德县东街社区居委会秧歌队等演出活动。
2009年,参加魏建明编导的陕北秧歌《跑旱船·二十四只水船》,到府谷县参加元宵会演;
2016年,在绥德县春节“新农村文艺会演”中,自编自导节目《跑旱船》被评为传承奖;
2018年,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秧歌队,代表绥德县参加榆林“过大年”秧歌队表演。
苏光福,男,1950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受父亲苏树旺影响自幼喜爱踢场子,15岁开始正式接触踢场子,并与父亲去各地演出。常年组织参加村中的各类踢场子活动。
2002年,绥德文化馆举办了绥德踢场子的培训班,苏光福与贺俊义、李增恒、魏建明四人担任教员;
2004年6月11日,外国艺术家来绥德采风陕北秧歌,苏光福带领村民组织了一场南路特色的踢场子;
2014年,苏光福与儿子苏卫岗组建了绥德县青年秧歌艺术团,到绥德县及周边县区进行巡回演出。
苏红卫,男,1964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西川村,1981年至今一直从事民间舞蹈表演工作。
从小喜爱陕北秧歌,是南路踢场子代表性的传承人。10岁开始学艺,前后师承苏玉前、苏树旺、苏贵堂。自1980年以来,每年参加县、乡春节秧歌活动,担任“伞头”角色,多次参与演出陕北秧歌剧《顶灯》《小放牛》《钉缸》《大小老婆》和二人场子、伞头秧歌等传统民间文艺节目。
2004年,在第二届“秦晋两省迎春伞头民歌大赛”中获鼓励奖;
2006年,在“首届绥德县陕北民歌大奖赛”中获一等奖;
2007年,获第三届“秦晋两省迎新春伞头民歌大赛”伞头比赛三等奖;
2009年,获第四届“秦晋两省迎新春伞头民歌大赛”伞头比赛三等奖;
2006年,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访。
王芳,女,1983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林家寨村,1990年在崔家湾镇铁茄坪小学上学,同年跟随其叔父王权学习踢场子。
2005年,嫁于名州镇白家湾村,经常参加春节秧歌表演;
2010年,师从苏建国学习踢场子;
2017年,参加“非遗”传承秧歌队,扮演蛮婆角色;
2018年,参加绥德文化馆举办的陕北秧歌表演技能培训班,同时加入绥德县戏曲协会;
2018年,参加陕西省艺术馆举办的陕北秧歌人才技能提高班,同年参加“塞北情”花轿队,担任媒婆角色;
2019年,参加“非遗”纪念日,与苏建国合演二人场子。
王怀恩,男,1949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崔家湾村,1967年至今一直在民间表演陕北秧歌和丑场子,是陕北秧歌南路代表性的传承人。从小爱好文艺表演,少年时期受当地民间艺人崔兆吉、王登文的影响开始学艺,在二人场子“老艄”的表演中,动作优美大方,语言生动感人;尤其在“丑场子”中扮演的老婆更是一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曾获得“首届绥德县陕北民歌大奖赛”团体第二名;“首届绥德县陕北民歌大奖赛”优秀奖;绥德县“联通杯”陕北民歌大赛优秀奖;“崔家湾镇首届民歌大赛”优秀奖。
每年参加村里春节秧歌表演,并担任导演和丑场子主演,编排各种场子、大秧歌,导演多部眉户小剧。多次代表崔家湾镇秧歌队参加绥德县举办的各类春节会演和文艺比赛。
王九莲,1972年生于清涧县石咀驿乡,1987年在王家砭村学习二人场子。(www.xing528.com)
2005年,迁绥德张家砭乡随“非遗”秧歌队表演二人场子;
2010年,参加绥德县文化馆陕北秧歌培训班学习踢场子;
2013年,随绥德县文化馆去延安参加秧歌比赛,获一等奖;
2015年,参加绥德县春节文艺调演,获表演二等奖;
2016年,参加绥德县戏曲协会演唱团,排演秧歌、踢场子、小品、小戏;
2016年,在第十一届绥德“非遗”纪念日表演二人场子;
2016年,为陕西省文化厅来绥采风团表演二人场子;
2018年,代表绥德县参加延安市延长县举办的伞头和道情大赛,获三等奖;
2020年7月,被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吸纳为会员。
魏雄雁,男,1975年出生于绥德县韭园沟乡魏家墕村,1996年至今在绥德县文化馆从事群文工作。
2007年,参加了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陕北秧歌传承培训班,在魏建明的指导下,掌握了陕北秧歌踢场子丑角的技艺。
1997年,去荷兰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演出;
1999年,参加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2001年,参加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2002年,参加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2007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群星奖表演,获表演奖;
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秧歌专场演出;
2007年9月,赴香港参加了香港回归10周年民族大巡游,获纪念奖;
2007年12月,获陕西省群星表演奖,表演节目《瓜地挑瓜》;
2008年9月,在陕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中,《黄土欢歌》获演出奖;
2008年10月,在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中,舞蹈《瓜地挑瓜》获节目奖、表演一等奖;
2008年11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首届农民艺术会演中,《闹秧歌》获银穗奖杯、丰收奖杯;
2009年5月,在全国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陕北大秧歌》获金奖;
2009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吉祥腰鼓》获太阳神鸟银奖;
2010年11月,在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中,《廉洁颂歌》获节目奖;
2012年9月,在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中,《欢天喜地》获金奖;
2013年6月,在全国鼓舞邀请赛中,腰鼓《欢天喜地》获和谐之鼓奖。
薛巧银,女,1981年出生于绥德县薛家河镇薛家坪村,1999年至今在绥德县文化馆从事群文工作。
2007年,参加了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陕北秧歌传承培训班,在李增恒和魏建明的指导下,掌握了陕北秧歌踢场子女丑角的技艺。
1999年,参加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2001年,参加第五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2002年,参加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2007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群星奖表演,获表演奖;
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舞蹈大赛秧歌专场演出;
2007年9月,赴香港参加了香港回归10周年民族大巡游,获节目纪念奖。
2008年11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首届农民艺术会演中,《闹秧歌》获银穗奖杯、丰收奖杯;
2009年5月,在全国传统文化展演活动中,《陕北大秧歌》获金奖;
2009年6月,在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吉祥腰鼓》获太阳神鸟银奖;
20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榆林》的录制;
2010年11月,在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中,《廉洁颂歌》获节目奖;
2012年9月,在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中,腰鼓《欢天喜地》获金奖;
2013年6月,在全国鼓舞邀请赛中,腰鼓《欢天喜地》获和谐之鼓奖。
郑冬瑞,女,生于1979年,本科学历。1995年考入绥德县晋剧团,2004年调入绥德县文化馆。
从小喜欢陕北秧歌,12岁开始跟着村里的秧歌老艺人学习踢场子、扭秧歌,并参加村里和乡上的秧歌会演活动。2007年参加了绥德县文化馆举办的陕北秧歌传承培训班,在李增恒的指导下,掌握了陕北秧歌踢场子女角(包头)的技艺。
2004年,获绥德县十佳民歌手称号;
2005年,获“秦岭水泥杯”第四届陕西省艺术节个人优秀表演奖,参演剧目是民歌剧《三十里铺》;
2007年,在全省文化馆业务干部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8年,在陕西省首届农民戏剧节中,获优秀表演奖;
2009年,获第六届“绥德县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2010年,在“延长石油杯”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中,获三等奖;
201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榆林》的录制;
2010年,歌舞《廉洁颂歌》获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剧目奖;
2011年,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中华美食周巡游演出,获优秀表演奖;
2012年,参加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腰鼓《欢天喜地》获金奖;
2013年,在第三届陕西省农民节演出活动中,陕北二人场子获优秀表演奖;
2015年,在第二届广西、柳州三月“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中,获最佳表演奖;
2015年,参加陕西省群星奖小戏小品大赛,小品《扫雪》获国家级入围奖、天津市“天穆杯”第五届小品展演最佳表演奖、陕西省群星奖;
2017年,小品《高原人家》获陕西省第二届小品文华奖三等奖、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
2017年12月,在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中担任主角青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