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凯,男,1970年5月生,绥德韭园沟乡吴家畔村人。自幼喜爱秧歌,17岁参加本村春节秧歌队,师从吴继业学习二人场子。1992年参加工作后,就很少有表演的机会了。2006年,有幸遇到了李增恒,李增恒一眼就看中了他。侯世凯又开始表演二人场子,并拜李增恒为师。
2007年4月至5月,在绥德政府广场与李增恒一起编排了八人场子;
2008年2月,与李增恒合作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表演二人场子;
2009年,加入绥德民间舞蹈协会,与李绥亚合作编排二人场子并演出;
2010年正月,编排一支水船队,赴定边县表演,同年4月被授予“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绥德踢场子)代表性传承人”;
2011年,与李绥亚一起为远竹中学学生教学十六人场子。
凭借对二人场子的挚爱,侯世凯积极宣传、授艺、参演、导演陕北秧歌,编排各种场子。他经常在绥德县城神龙大道等群众娱乐活动中心,为在场的业余爱好者们亲身示范,教他们二人场子的动作要领。
贾会平,1956年生于绥德县崔家湾镇寨子山村,是绥德县南路踢场子的代表性传承人。
1972年参加本村春节秧歌队,学习踢场子中包头角色,师从马向表。1985年开始与贺俊义、苏贵堂合作,并拜他们为师。1990年与二位老师一起去义合镇参加演出。老师说:踢场子时,男人要“健、刚、活”,女人要“俏、妙、笑”。
近年来,他每年参加村里春节秧歌表演,并担任导演和包头主演,编排各种场子、大秧歌,导演多部眉户小剧,多次代表崔家湾镇秧歌队参加绥德县举办的各类春节文艺会演和比赛。
在2014年正月绥德县举办的“新农村文艺会演”中,参演的三人场子被评为“优秀传承奖”。
李岗武,男,1940年生,绥德县韭园沟乡李家寨村人。上过冬学,从小喜欢闹秧歌,主学二人场子,师承林兴怀和李增恒,并受徒于马贝和李巧芸(李岗武孙女)。李岗武在陕北秧歌二人场子中擅长扮演挎鼓子、包头角色,他把二人场子的传统技艺掌握得相当熟练,可根据场地变换,因时因地即兴发挥。(www.xing528.com)
1960年,在义合秧歌会演中获一等奖;
1992年,在黄河治理委员会举办的十周年大庆中,他表演的二人场子获一等奖;
2011年,参加由陕西省民协举办的“山花奖”文艺比赛,他表演的二人场子获优秀奖。
李金梅,女,1966年生,1976年考入绥德县剧团,1990年调入文化馆从事群文工作。进剧团后积极参加各种民间文艺活动,善于模仿各位老艺人的表演风格,特别是李增恒的身韵步态,逐渐形成了自己流畅、娇媚、热烈、鲜活的风格,并将这种风格传承于女儿马媛。
与贺世成搭伴表演二人场子曾参加过陕西电视台《TV好时光》专场;
1988年5月4日,获绥德县首届青年业余歌舞大奖赛现代舞一等奖;
1991年7月,获“电信杯”陕西省首届个体劳动者文艺调演表演一等奖;
1991年10月16日,获陕西省文化馆、站,干部独唱、独奏、独舞、独说、独角戏比赛表演二等奖,同时获《绣盖头》独舞创作二等奖;
1993年3月1日,获榆林地区二人场子改编优秀奖;
2002年9月,获“电信杯”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霸王鞭表演一等奖;
2002年9月,获“电信杯”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大秧歌表演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