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微环境脱氯实验进行15 周后,对无碳源组(T-1)、乙酸组(T-1-AC)和混合脂肪酸组(T-1-CS)顶空气体进行CH4、CO2和H2的检测。结果表明H2均无检出。混合脂肪酸组的产气量最大,CH4和CO2的产气率分别为21.81 mmol/kg 和5.55 mmol/kg;乙酸组次之,CH4和CO2的产气量分别为15.67 mmol/kg 和4.87 mmol/kg;无碳源组的CH4和CO2的产气量仅为1.28 mmol/kg和0.56 mmol/kg,与添加碳源组的产气率相差一个数量级。对比发现,太湖无碳源组15 周时T-1 的甲烷产量只有同期哈德逊河无碳源组H-1 的一半,并较格拉斯河无碳源组G-1 低一个数量级。考虑到沉积物本底有机碳含量的排列顺序格拉斯河>哈德逊河≥太湖,沉积物产甲烷能力和其有机碳含量有关。碳源的添加使得产甲烷作用增强,大量CH4气体生成;说明较短链脂肪酸被微生物利用并完全矿化,这也是CO2产量升高的原因。15 周时,添加、FeOOH 的微环境中甲烷的浓度分别是T-1 组即无碳源添加组的13% 和17%,说明竞争电子受体的添加抑制了产甲烷作用。对比添加的哈德逊河沉积物微环境H-1-S 组发现,产生的抑制作用基本和哈德逊沉积物微环境相当,这可能和两种沉积物都属于本底含量较高和贫碳环境有关;对比添加了Fe(III)的哈德逊河沉积物微环境H-1-Fe 则发现,在哈德逊河中被完全抑制了产甲烷活性,在太湖中得以保持,而太湖本底的TOC 含量甚至低于哈德逊河,Fe 含量远高于哈德逊河。因此,我们认为,Fe(III)对沉积物微环境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不仅和沉积物自身可利用的碳源/能量源有关,也与本底中的Fe 有关,本底Fe 含量较高则有可能使微生物对外加Fe(III)的适应性增强,从而减少抑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