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易》交叉组合图式:华夏传播理论

《周易》交叉组合图式:华夏传播理论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周易》的形式与内容是互相交织的。即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变易”的现象背后有“不易”的法则,因而人能“简易”地把握。“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体现在64卦的结构中,其主要特征是“交”。图8-1《周易》64卦“图式”“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同样体现在64卦的意义体系中,其主要特征是“通”或“不通”。

《周易》交叉组合图式:华夏传播理论

要解决以往研究结果中的矛盾,仍然需要回到《周易》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需要从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把握:形式层面体现为64卦结构,即“阴阳—八卦—64卦”的组合方式;内容层面体现为文本和意义体系,即从自然推及人事、从阴阳推衍到伦理的交往观念。而且,《周易》的形式与内容是互相交织的。因为《周易》与一般典籍不同,不仅仅是文本,而是“文本—卦象”结构的统一体。金景芳就说:“《周易》一书的精华所在于思想,而思想则主要寓于64卦的结构之中。”[62]也就是说,卦象结构本身就包含思想,文本是用来解释卦象结构的。正如《说卦》所言:“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周易》的整体观念首先体现在“易”之名称。它同时呈现了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易一名而三义”是被广为接受的解释。《周易正义》(以下简称《正义》)引《易纬·乾凿度》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又引郑玄《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63]“三易”之义在《周易》文本和64卦结构中都能得到印证。但问题是,“三易”之义在顺序上孰先孰后?从《系辞传》来看,顺序恰恰跟《易纬·乾凿度》及郑玄相反:“不易”第一,“变易”第二,“简易”第三。《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系辞上》开宗明义地表明了世界之“不易”,首先提出了“不易”的六对范畴(“天地”“乾坤”“尊卑”“贵贱”“动静”“刚柔”),并用四种状态(“定”“位”“常”“断”)进一步强化了“不易”。《系辞上》认为,世界有着“不易”的法则,总是以成对的形式稳定地存在。通过“不易”法则,人就可以把握人和世界的“变易”。人之“变易”体现为“聚—分”和“吉—凶”,世界之“变易”体现为“象—形”和“变—化”。《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因而把握世界,就是对“不易”的法则与“变易”的现象之间关联的把握。《系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变易”之中最重要的“不易”,对世界来说是乾、坤,对人来说是男、女,这是构成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基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对世界的把握就有两个重要原则:用“不易”推知“变易”,“变易”之中有“不易”。这样把握世界就很“简易”。因而“简易”被大书特书:“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系辞传》)此段文字精练地道出了《系辞传》作者对《周易》和世界的理解:世界是可知的,因为世界易知;易知是因为“变易”之中有“不易”的法则,“不易”的法则又能推出“变易”的世界。因而“易简”能够成就“可久之德”“可大之业”。如此看来,《易纬·乾凿度》和郑玄的“简易、变易、不易”与《系辞传》的“不易、变易、简易”虽顺序不同,却“百虑而一致”——都力推“简易”。即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变易”的现象背后有“不易”的法则,因而人能“简易”地把握。一言以蔽之: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

“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体现在64卦的结构中,其主要特征是“交”。64卦就可以看作“变易”世界的“简易”图式,其“绘制”其实“简易”。其思维模式是:先把世界的运行分成两个相反的极端,即阴与阳;然后把两端之间细分成八卦,象征八种事物;然后将八卦两两相重变成64卦,象征64种事物。当然,这是《周易》文本的思想成熟以后才出现的观念,而在其思想成熟之前,则未必如此精密。[64]第一步是“阴阳”的划分。阴阳是《周易》最基本的观念元素,阴阳的组合与互动是整个《周易》思想体系的基础。64卦归根结底,就是效法乾坤阴阳。《系辞下》:“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一方面,世界万物都呈现为阴阳分立,如自然的天地、昼夜,生命的男女、雌雄,状态的强弱、刚柔,等等。《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另一方面,世界的变化总是从阴阳的一端走向另一端。这既体现为世界是以循环的方式运行,如四季与昼夜更替,也体现为世界总是从一端走向另一端,如万物的彼生此灭、生命的新老更替。因此,把握了阴阳的两端,就把握了“变易”中的“不易”,因而也就“简易”。以往传播研究的“内在理路”路径,提取出“阴阳互动”的本体论,确实意义重大。第二步是阴阳成八卦、八卦成64卦。先由阴阳两爻组成八个三爻的单卦,再由八个单卦两两相重组合成64个重卦。阴阳的符号化,就是“”(阴爻)和“”(阳爻)。阴阳两爻在三个位置上的组合,就形成了一个三爻的单卦,包括“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八个单卦两两相重,就构成了64个“重卦”。从图8-1可以看出,64卦实际上是一个8×8的矩阵,八个单卦上下位置的不同交错,就产生了64个不同的重卦,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64卦就像人们认识世界的图式[65],“经线与纬线”的纵横交错,可以“定位”阴阳之间的任何变化。只要“按图索骥”,任何一种变化都能“对号入座”。有了交叉形成的64卦的图式,世界就可以“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

图8-1 《周易》64卦“图式”(8×8矩阵)

“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同样体现在64卦的意义体系中,其主要特征是“通”或“不通”。一方面,意义的组合方式与卦形的组合方式完全一致:每一个单卦分别代表一类卦象,象征一种德性,八个单卦卦象的交叉组合,就构成了64种“组合卦象”,代表不同的组合意义。64卦理论上包含64个交往情境[66],其意义正是由八个单卦交叉组合而成的(见表8-1)。另一方面,意义体系的组合不同于卦形组合,因为意义有“好”与“不好”之分。从表8-1对角的《乾》《坤》《泰》《否》四卦可以看出《周易》是如何从卦形组合到卦象组合的。《乾》卦()是“乾—乾”的“自我组合”,不涉交往,但代表一种基本交往德性,即“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乾·彖》)。《坤》卦()是“坤—坤”的“自我组合”,也不涉交往,代表另一种基本交往德性,即“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彖》)。《泰》卦()是“坤—乾”的上下组合,涉及典型的交往情境,即“天地交而万物通”(《泰·彖》)。《否》卦()是“乾—坤”的上下组合,涉及交往情境的“反面典型”,即“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否·彖》)。其余各卦除了从左上至右下的“自我组合”代表另外六种基本交往德性以外,均是《泰》《否》两卦交往情境(“通”与“不通”)的中间状态。

表8-1 《周易》“经纬”交叉组合而成的64个交往情境

注:每格第一行为卦名,第二行为上下单卦卦象,第三行为《大象传》的象辞,第四行为交往情境。(www.xing528.com)

“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更体现在《周易》的伦理法则中,其主要特征是对法则的“合”与“不合”。如果说64卦相对于复杂的世界来说显得“简易”,那么伦理法则相对于64卦来说显得更为“简易”。窥《乾》一卦就可观全《易》之“德”:“中”与“正”。“中”即中位(二和五),象征守持中道、行为不偏;“正”即当位(阴居阴位,阳居阳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象征遵循正道、符合规律。[67]如果符合“中”“正”之德,那么就是“好”的意义。《乾》卦的九二和九五有“中正”之德,因而是最好的爻。九二虽不当位(阳居阴位),但处中位,具有“中”德,因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五当位(阳居阳位),又处中位,因而既“中”且“正”,为“九五至尊”,故“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其他爻则各有所失:初九羽翼未丰,止而不进,故“潜龙勿用”;上九亢极而衰,进而又止,故“亢龙有悔”。九三处下卦之终,“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乾·文言》),故“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处上卦之初,“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乾·文言》),故“或跃在渊,无咎”。《乾》卦奠定了《周易》整个伦理法则的基调:“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凶,五多功”(《系辞下》),原因就是二和五的“中”与“正”。《小象传》对此讲得最清楚(见表8-2)。从表8-2可以看出,《小象传》不断为二和五的“好”意义提供重复的理由——“中”或“正”的伦理法则。《系辞下》:“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有了“不易”的法则,人与人交往就显得“简易”,只需考虑“合”或“不合”法则。

表8-2 《小象传》对二、五爻的意义阐发

续表

由上可知,《周易》的整体思维结构体现为“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形式和内容皆如此。体现在64卦的结构中是“交”(交叉组合);体现在64卦的意义体系中,是交往情境“通”或“不通”的程度;体现在伦理法则中,是对法则“合”与“不合”的程度。因此,本章试图从《周易》文本内部提取出三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交”“通”“合”。由于“交—通—合”是根据《周易》的整体思维结构推出的,因而具有如下优点:(1)“交—通—合”也源于“阴阳互动”的本体论,但体现了“不易—变易—简易”的思维,弥补了以往研究只注重“变易”的不足;(2)“交—通”不仅涵盖了“感—应”的内涵,而且指涉的范围更广,不仅指涉上下爻的关系,更能指涉上下单卦的关系,可以将“感—应”看作“交—通”的特殊状态;(3)“合”进一步体现了“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的思维方式,将“不易”的伦理法则与“变易”的64卦形成鲜明对照,弥补了以往研究在解释上的矛盾。

本部分论述了《周易》“化变易为不易,因不易而简易”的整体观念,并从《周易》文本内部提取出了三个交往的新观念“交”“通”“合”。“易一名而三义”意味着,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变易”的现象背后有“不易”的法则,因而人能“简易”地把握。从形式上说,64卦就可看作“变易”世界的“简易”图式;从内容上说,64卦代表了人类交往的64种现实情境,其中的伦理法则构筑了人类交往的理想世界。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交织的,64种交往情境的意义,是通过八个单卦卦象的交叉组合产生的。最基本的就是四卦:《乾》《坤》《泰》《否》。其中,《乾》《坤》代表两种基本的德性,前者“保合太和”,后者“德合无疆”,两者共同体现“阴阳合德”;《泰》《否》代表交往的两种极端,《泰》为“天地交而万物通”,《否》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其余60卦则是《泰》《否》的中间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