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掌握训练步骤

学习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掌握训练步骤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扎实的钢琴基本功,就算有再完善的“歌唱性思维”也无法胜任钢琴伴奏。钢琴伴奏者对伴奏音色与音量具有良好的控制力,不仅是完善钢琴伴奏者“歌唱性思维”的技能基础,而且还是演奏者自身能力的体现。

学习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掌握训练步骤

(一)加强钢琴演奏技能是前提

声乐钢琴伴奏者通常要面对丰富的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不但要熟练掌握经典的声乐曲目,更要经常接触陌生的新作品。如果在准备排练或演出之前,用来练习和准备声乐作品的时间比较紧,就需要钢琴伴奏者有较好的钢琴技术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对新作品的适应力,快速地熟悉和掌握陌生的声乐作品。所以,完善伴奏者的演奏技能与综合能力是把握声乐钢琴伴奏的“歌唱性思维”训练的第一步。笔者认为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手指技术与演奏能力

声乐伴奏者常会接触到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作品,例如舒伯特的《魔王》,歌曲的前奏部分,描写了紧张的父亲骑着马,抱着小孩快速地冲过漆黑、荒凉的森林的情景,呼呼的风声、急迫的马蹄声和阴森的夜晚通过右手快速的八分音符与左手低沉的音乐动机生动地表现出来。右手快速地重复八度对伴奏者的钢琴演奏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需要伴奏者具有很强的演奏技术能力。

又如,威尔第歌剧《弄臣》中戈莱托的唱段《你们这些狗强盗》,其前奏部分的演奏速度要求急切而快速,这使得原本简单的演奏部分变成了钢琴伴奏者难以应付的高难度伴奏作品。其实,无论是钢琴伴奏者还是独奏者,都要立足于自身的演奏技术。没有扎实的钢琴基本功,就算有再完善的“歌唱性思维”也无法胜任钢琴伴奏。

2.视谱演奏能力

声乐伴奏者的视谱演奏能力强,可以节约大量的作品准备时间,特别是在临时演出或者是初次排练的情况下,钢琴伴奏者需要迅速视奏伴奏乐谱。笔者认为,钢琴伴奏者首先要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找出歌曲中有变化的地方如变换拍子、转调、情绪转变等。其次,抓住声乐作品伴奏部分的骨干音和弦,要能跟上演唱者的演唱速度,保证作品的演唱节拍和基本旋律不受影响。对于新接触的陌生作品,伴奏者尽管很难做到马上把每个音符都弹得非常清楚,但是起码要保证在和演唱者初步合作的情况下迅速熟悉乐谱,把握作品的弹奏感受。识谱能力是由伴奏者自身的专业水平决定的,提高方法只有一条:大量接触新作品,包括钢琴的、声乐的、器乐的,做到有谱就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识谱能力。

3.音色与音量的控制能力

声乐钢琴伴奏者应加强对不同音色的控制能力。在歌剧伴奏中,钢琴充当交响乐队的角色,模仿各种器乐声音,钢琴者的模仿能力直接影响演出的整体效果。如果伴奏部分明明是模仿小提琴美的琴声,伴奏者却用大力度弹奏;作曲家用大管厚重的声音象征沉重的脚步,钢琴伴奏者在模仿时弹得轻飘飘,这些音色处理明显地违背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音色好比是音乐的画笔,为作品增添色彩。音乐中不同的情绪需要伴奏者运用各种音色为其上色。所以,伴奏者必须具备控制音色的能力。另外,控制音量的能力在钢琴伴奏领域非常重要,伴奏者要根据不同的演唱者的声音特点调整弹奏的音量,还要根据音乐中情感的变化调整音量。

例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的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当中有一唱段中鲜明的强弱对比增加了人物的表现力,我们从这种情绪变化中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幽默的费加罗。钢琴伴奏者对伴奏音色与音量具有良好的控制力,不仅是完善钢琴伴奏者“歌唱性思维”的技能基础,而且还是演奏者自身能力的体现。

(二)提高声乐演唱修养是关键

歌唱家张权教授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演唱前,要了解作品,理解作品。把每首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写这首作品时是何等心情等编成一个故事,唱时要有形象与画面。这样唱每一首歌曲都变得有生命力,否则就是唱死歌。演唱每一首作品都要做到脑子冷静而心是热的。心冷,脑子也冷是唱不好歌的。”[5]这是歌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时的要求,说明了演唱者在演绎作品前必须先懂得在唱什么,了解作品讲什么,才能唱好声乐作品。笔者认为,这样精辟的演唱要求同样适用于担任声乐伴奏的钢琴伴奏者。

1.听唱结合,扩展作品数量

声乐钢琴伴奏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音乐艺术范畴,它不仅需要伴奏者有一定的钢琴演奏能力,还要求伴奏者具有声乐演唱的基本修养,充分把握伴奏时的“歌唱性思维”,换句话说,声乐钢琴伴奏者内心必须具有清晰的歌唱概念。所以,声乐钢琴伴奏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声乐学习

(1)多听声乐作品的录音是积累和提高声乐修养的有效途径

首先,对歌曲建立基本的感性认识。听熟声乐作品是培养钢琴伴奏者对陌生声乐作品快速掌握能力的途径之一,也是钢琴伴奏者最开始应做好的工作。伴奏者可以在熟悉旋律过程中认识声乐作品的大致风格、体裁、情绪。

其次,从不同角度研习同一首声乐作品:一是听著名演唱家演唱的各种版本。钢琴伴奏者通过学习不同演唱者的演唱,逐步开拓自己的艺术视野,增强对声乐作品的认识能力,丰富自身艺术想象,从而积累伴奏经验,提高与演唱者之间默契配合的应变能力。二是多欣赏声乐作品在多种伴奏形式下的演唱。如钢琴伴奏、交响乐伴奏等。除了艺术歌曲用钢琴伴奏外,其他种类的歌曲多数有各样的伴奏形式。如歌剧中的咏叹调选段,钢琴伴奏多用于排练,正式演出时则与交响乐团共同合作。歌剧的钢琴伴奏谱都是由交响乐总谱缩写而成,伴奏者在弹歌剧伴奏时要对乐队中的乐器音色进行想象。

再次,听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扩大自己对声乐作品的接触面。科普兰说:“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像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的聆听。”[6]钢琴伴奏者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类型的声乐作品,应该积极地接触与研习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伴奏,广泛地聆听和接触,丰富自己的艺术积累。

最后,要聆听合作者的演唱。钢琴伴奏者是的演唱者合作伙伴,钢琴伴奏者要揣摩不同合作者的声音特点;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细节处理方式;认真体会他们的每一个乐句的换气口,这样才能弹出与演唱者相符的音乐。

(2)演唱练习是学习声乐的必经之路

钢琴伴奏者要获得具体的歌唱概念,自己的演唱是关键性的步骤。笔者对此深有体会:笔者在刚开始练习声乐伴奏时,因总是怕弹错音符而将全部注意力投入伴奏乐谱的练习中,从而忽视了歌曲本身的旋律进行,更加没有顾及歌唱者的实际演唱,造成弹奏出来的伴奏部分如电脑机器般毫无歌唱感觉可言,令合作者在演唱时感到非常吃力,影响了正常的发挥。经验表明钢琴伴奏者只有从自己的口中唱出要伴奏的歌曲,才能切身感受到歌曲演唱的奥妙之所在,这是仅仅凭“听”作品无法体会的直接体验,也是钢琴伴奏者获得声乐伴奏中的“歌唱性思维”的直接途径之一。

另外,建立“歌唱性思维”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声乐技法理论。笔者在上海音乐歌剧大师班进修时,观摩了多位世界级钢琴伴奏大师的排练,他们不仅有无可挑剔的钢琴演奏技巧,还有非常全面的声乐技法修养。在给歌剧班学员上课时,他们能够准确地指出演唱者发声技术的不足,帮助演唱者克服演唱难点。钢琴伴奏者如果能提高自身的声乐技法修养,就能将心比心地从演唱者的角度看合作时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能够更加懂得在伴奏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去配合演唱者处理作品细节,在练习时提出合理的建议,在表演时助演唱者一臂之力。

因此,声乐钢琴伴奏者应积极地学习声乐课程,并进行一定的声乐技术训练,在练声时感受歌唱时的各种状态,在练习演唱时体会歌唱作品时的需求。多注意听歌唱者的演唱要求,琢磨其歌唱时的思维与状态,充分运用“歌唱性思维”来指导自己钢琴伴奏的弹奏。

2.归类总结,积累演奏经验(www.xing528.com)

声乐钢琴伴奏者在接触了大量声乐作品之后,应该对众多的作品进行归类和总结,逐步熟悉和掌握声乐作品的伴奏规律,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比方说,在演奏舒伯特的声乐作品时,钢琴伴奏者的头脑中应该马上“调出”他“严谨细腻并具有戏剧性”的音乐创作特点并加以运用。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钢琴伴奏者才能使自己进行声乐作品伴奏时,“稳、准、狠”地抓住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从乐谱上看,不同的伴奏织体能体现出不同的情感表达。著名作曲家陆在易先生在《我爱这土地》创作中运用了多种伴奏织体表达歌曲丰富的情感。

第一种(10~31小节),运用六连音作为歌曲刚开始时的叙唱伴奏织体,这种织体如同流水般,衬托着歌唱者内心的叙说。

第二种(32~41小节),之前充满动感的织体突然转为静止的和声,歌曲在此时似乎被凝固起来,而感情却明显地更加深沉。歌剧的宣叙调经常运用这种静止的伴奏织体,突出演唱者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第三种(54~60小节),歌曲经过思潮澎湃的间奏过渡到幻想般的主题再现,左手的七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交叉使用,右手加入八度音程,给人以明朗的感觉。

第四种(64~82小节),钢琴伴奏左手重音八度音程与和弦加深了情感的抒发,右手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如装饰音般镶嵌在重音音程与和弦中。

第五种(96~104小节),这段是全曲的尾声也是全曲高潮,表情术语记号为引吭高歌,是作曲家精心设计的抒发个人情感的高潮的部分,钢琴伴奏左右手三个八度的远距离和弦连接,极大地增加了歌曲的气势。中国现代作品的高潮段经常会选用这种伴奏织体渲染气氛,例如《祖国,慈祥的母亲》《啊,中国的土地》等。

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分类法对声乐作品进行归类与总结,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域、歌曲创作时间、歌曲情绪等,这是钢琴伴奏者系统地建立起“歌唱性思维”的必经之路。

3.研习乐谱,把握作品内涵

把握声乐作品内涵无论对演唱者还是钢琴伴奏者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究竟在唱什么,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要把毫无生命力的音符演绎得动人心弦,把密密麻麻的“小蝌蚪文”变成宏伟的音乐诗篇,离不开演绎者对音乐内涵的把握与思考。把握音乐内涵要从词曲作家创作声乐作品的两个心理阶段着手:第一阶段是创作者从生活中获得心理体验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创作者把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转化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的阶段。

在2010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中国武警合唱团所唱的合唱曲《周总理,您在哪里》深深打动了笔者。《周总理,您在哪里》是一首由独唱曲改编的合唱歌曲,作曲是施光南先生。施光南先生在谈到这首歌曲的创作时曾说:“这个感情是积累了很长时间的,写的时候一边写一边掉眼泪。‘您在哪里’的音调,不是用作曲手法想出来的,而是自然地从心里呼喊出来的,写的当时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7]笔者认为,音乐家施光南先生说的这段话传达了三个信息:其一,这首作品在写成谱子之前在作曲家的心中积淀了很深的感情。其二,作品创作于作者所处的那个特殊的年代。其三,作品发自作者的内心,真实地抒发了作曲家最真挚的情感与澎湃的创作激情。这首作品表达了广大人民对周恩来总理深深的思念。钢琴伴奏者要抓住歌曲“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建立与歌唱者一致的惋惜、悲恸、怀念的歌唱情绪与状态。做到每一个音符、乐句、乐段都与歌唱者保持“歌唱思维”上的高度一致。

触动人心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钢琴伴奏者必须透过乐谱去了解声乐作品背后的故事,通过作曲家的创作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建立起立体的歌唱性思维。

(三)培养合作演绎默契是目标

钢琴伴奏者积极提高钢琴演奏技能与声乐演唱修养,其目的是能更好地与歌唱者合作。对于钢琴伴奏与演唱者的合作而言,如何把两者的音乐思想和艺术表现高度统一起来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培养双方合作演绎的默契非常重要,这是声乐作品演绎的关键。

1.培养钢琴伴奏者的合作意识

声乐钢琴伴奏与钢琴独奏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要与歌唱者合作。很多钢琴独奏者习惯了独奏时的自由而充满性格的演奏,缺乏在声乐作品演绎中需要的默契合作与配合意识,导致他们不能胜任钢琴伴奏艺术的工作,甚至显得很“外行”。要让钢琴伴奏者树立起与声乐演唱者进行合作的心理意识,首要前提就是要真正认识声乐钢琴伴奏这个角色,树立对钢琴伴奏艺术的正确观点,对自身担任的伴奏工作的本质有所认识,才能“安心地”投入声乐钢琴伴奏艺术中去。

其实培养钢琴伴奏者合作意识的途径有很多,例如,可以让演奏者听听自己与声乐演唱者合作的录音,找出在录音中所显现的问题,包括速度的调整、音量的控制、音色的选用、音乐的处理是否与歌唱者的音乐思想相符,通过这个过程抓准自己的合作意识薄弱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另外,多聆听和研究优秀演唱家和钢琴伴奏者的合作演出,从他们的高水准的艺术演绎中汲取营养,寻求灵感,为自己的相关伴奏训练提供富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还可以多欣赏合奏类型的乐器演奏,体会不同乐器之间在进行合奏时的紧密配合与呼应,等等,这些都是培养伴奏者合作意识的方法。

2.培养合作中的应变能力

音乐家在创作声乐作品时,通常是把钢琴伴奏部分的创作和歌唱旋律的创作紧密相连,歌唱与伴奏在音乐上就是一个整体。通常来说,一首独唱作品的主旋律在声乐演唱的旋律部分,是一个单线条的旋律,而作品中蕴含的和声与织体的变化都体现在钢琴伴奏的部分。所以,在演绎声乐作品时,要依靠钢琴伴奏部分的丰富音乐表现来推动演唱部分的主旋律进行,使其音乐表现得更为丰满。钢琴伴奏部分是声乐主旋律不可或缺的音乐依托,钢琴伴奏者的合作应变能力在声乐演唱的过程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根据演唱者的实际演唱情况而进行密切地艺术配合。

在上台演出之前,经验再丰富的歌唱家也会有些许的心理压力,在实际演唱时,可能会因为心理上的波动而出现各种意外的变化。此时,伴奏者具有应变能力就相当重要了。如果声乐钢琴伴奏者能对演奏技法进行灵活的运用,充分控制好钢琴的音色、速度、力度等一系列的影响歌唱的因素,就可以随着演唱者在演唱时的即兴发挥而完成在钢琴演奏时随机应变的音乐响应。

3.钢琴伴奏者要有很敏锐的音乐感受

歌唱演员经常因为激动和兴奋,演唱时会部分地即兴临场发挥,这时,钢琴伴奏者就要通过听歌唱者的演唱,从其呼吸感觉到歌唱时的实时变化来实际调整钢琴伴奏上的配合。还有歌唱者对曲目不太熟练,因紧张而出错。钢琴伴奏者要及时发现并调整演奏,迅速跟上演唱者的演唱,尽量去帮助演唱者弥补音乐上的错误,力求保持整个演唱的完整性,从而帮助歌唱者重新进入正常表演状态。笔者认为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之间的合作默契度是在长期训练与实践中逐步积累和成长起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