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善于总结前人的成果,汲取其中好的部分
如果说华氏兄弟在编撰《华氏谱》的时候,采取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于谱曲做到了真实的记录,没有丝毫修改;那么李氏父子在编撰《李氏谱》的时候,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保留了原来谱曲的风格,但是又在编辑的时候融入了自己以及当时各家名流对于琵琶曲谱的理解,再度进行了发挥和创造。例如,在《垓下大战》这一段当中,李氏父子扩充乐曲,使琵琶演奏的指法更加丰富,使得音乐的层次变化更加自然。左右手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指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场龙争虎斗、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李氏父子在进行编撰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都进行别有新意的二度创作。比如在收录一些民间的流行乐曲时,通常只保留几个主要的音节,然后来进行每一个越剧或是段落的扩充以及丰富,使得曲子的篇幅增长,曲子的丰富程度也得到提升。
2.聚少成段,将小曲串联成为套曲
在乐曲演奏中,通常会将一些小的段落或乐句串联起来进行演奏。而李氏父子在收录曲目的时候也借鉴了这样的表演方式,并且对其进行了固定化的使用。在李氏父子的收录当中,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将小的段落组合成一部曲子,而是在组合的基础上有着创新以及延续。比如由《昭君怨》《湘妃滴泪》《宫苑思春》所组合而成的《塞上曲》,整首曲子都是通过一种凄凉哀婉的旋律贯穿全曲,运用推拉、吟、揉多种技巧,借由往复的旋律来表现出当时宫廷妇女压抑的心情以及愤懑的情绪。
如果说李氏父子所收录的曲目是一颗颗零散的珍珠,那么他们再次的创作则是将这些珍珠聚集在一起的银链条,二者相互组合,才形成了最终的《李氏谱》。(www.xing528.com)
李氏父子在编撰的时候除了会加以自己的创作理解,同时也会在琵琶曲目当中加上典雅的标题。而这一行为也在学术界有着极大的争议。作为支持一派的则认为这样的行为没有可以指责的地方,而反对者却认为这样是有失妥当的。但总体来看,李氏父子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功大于过。因为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给乐曲增加标题是一项传统。不论是琵琶还是古筝等曲目,都会有这样的习惯。在《李氏谱》之前的琵琶谱中,就已经有这样的先河。并且李氏父子是通过前人所传承下来的曲目进行详细的编撰,所以都将十三套大曲加上了详细的小题。
对于标题的添加,可以说是益大于弊。一个小的标题可以使演奏人员更快速地感受音乐含义,帮助演奏者进行二度创作;并且使用标题的形式来详细的展现乐曲的意境之美,通过演奏人员富有创造意义的演出来塑造音乐的感受,使听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乐曲之美。而这样的感染力,是琵琶艺术被社会所认可的原因之一。当然,李氏父子增加标题也会有不足之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同李氏父子对于琵琶曲目所赋予的标题。并且一些标题当中常常会出现前后情绪不一、使人疑惑等问题。由于对于标题细致的添加,从而导致乐曲的篇幅过长,使乐曲整体听起来过于冗长繁复,显得拖拉,没有重点。
随着时代的推移,现在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已经不是当时李氏父子所处的时代。一件音乐作品很少会被视作纯粹描述事实,往往都是在借由对事实的描述来,抒发自己情感,借物喻情,使得整个乐曲达到情景相融的地步。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同时也是对生活的总结升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若是仅仅单纯的描写现实、记录生活,那么都不值得花费更多力气去宣导。当然,艺术是针对不同人群的,有一些也是作为通俗乐曲获得群众的欢迎,而这也是不用去加以非议的。
琵琶演奏的指法十分复杂,并且李氏世代相传的指法都极其华丽,但是在《李氏谱》中,并没有对于指法符号有着明确的文字说明。但是从清朝中期直到现在,李氏琵琶,在漫长的岁月当中,已经得到了非同一般的发展。并且使得大批的学生成为乐坛的佼佼者,对当今琵琶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