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谱》作为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印行的琵琶乐谱,一共有三卷。分别收入了南北两派琵琶小曲62首,套曲6首。可以说是我国在琵琶艺术史首部琵琶谱曲的典籍。
1.《华氏谱》的书名由来
关于华氏谱的版本,国内有这三种不同的版本。第1个版本是在第1页的右边有着嘉庆年间的字样,中间印有“琵琶谱”三个字,左边有“小绿天板”的字样。第2个版本是光绪丙子年,即1876年出版的。这一版同样是在第1页中间位置印着“琵琶谱”三个字,但是在左边却是“文琳书屋藏板”的字样。第3个版本是民国十三年出版的乐谱。这一版在封面上加了书签,并提名“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
陈泽民先生曾经说过,若是一本书在封面上没有书签或提名,那么扉页上的提名则应该是这本书的名字。所以第1个版本和第2个版本曲谱应该称作琵琶谱;而第3个版本民国出版的曲谱,由于提名是后来加上去的,所以也不能将其称为书名。所以在现代的一些学术作品当中,将《琵琶谱》称作《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是不妥当的。但是,由于在琵琶艺术史上有着许多的曲谱以及手抄本的封面,而《琵琶谱》过于普通,又容易与其他曲谱混淆,所以便用这个谱曲编撰者的姓氏来命名,也正是今天的《华氏谱》。
2.《华氏谱》的编撰者
在明朝到清朝这一时间段,琵琶艺术在我国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即南北两种派别。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实力派王君锡作为北派琵琶的代表人物,他的琵琶表演可以说是名动一时。通过文献记载,王君锡演奏的《平沙落雁》《野马跳涧》等琵琶曲目令人拍案叫绝,表现出了曲目中或柔美或奔放的情感,使人身临其境;并且,他不仅仅在琵琶的演奏中有着高超的技巧,同时也传承了大量的琵琶曲谱,保持了北派琵琶所独有的豪迈刚劲、充满力量的艺术特色。而浙江派的代表人物则要以陈牧夫为主。他与王君锡一样,是当时声名赫赫的琵琶大家,其中他最为出名的便是《昭君怨》《月儿高》等。他的演奏与北派有着明显的不同,南派所演奏的琵琶曲目更为清逸娟秀,更具江南水乡特色;并且同样以他作为核心,传播出了很大一批南派琵琶曲目。
在明清两朝时期,由于当时的琵琶高手全都汇集在江浙沪一带,所以当时的琵琶界可以说是高手如云。例如杨廷果、华子同、朱幼泉等人,他们都参加了《华氏谱》的校订审核工作。
作为《华氏谱》主要编撰人之一的华秋萍也是江苏无锡人。可以说他是无锡派琵琶艺术的创始人。因为自幼受到音乐的熏陶,对于琵琶有着异于常人的执着。他在跟随许多琵琶大家学习之后,具有渊博深邃文学素养,并且由于对于音律有着天赋异禀的艺术才华,在各方面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他是一位饱学博雅之士。
华秋萍通晓音律,对于各个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自我见解。他不仅仅是擅长琵琶这一种乐器,对于古琴、昆曲也都是十分擅长的。但是在众多乐器当中,华秋萍最擅长最了解的还是琵琶,琵琶可以说是贯穿了华秋萍的一生。华秋萍与琵琶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期。他在青年时期的时候就操习琵琶,35岁左右与弟弟一起编订、刊印了琵琶乐谱,使这本琵琶乐谱也成为后世编订乐谱的范本。可以说在20到25岁这段时期是华秋萍在琵琶艺术上的最辉煌时期。尤其是华秋萍以及华子同二人,他们将当时在南北两派流传的曲谱进行收集、整理,加以编订,最终形成了我国琵琶艺术史上第一部发行的琵琶谱。
在《华氏谱》的记载当中,虽然是由8个人来进行编辑的,但是通过对于这本曲谱,具体细节以及内容的解析,这部曲谱是有华子同、华秋萍两位作为主力来进行编撰的,在该曲谱“跋”中就有明确的文字记录:“于吉古曲编为三卷,其中派有南北,俱为真传至执法节奏,更与兄秋萍细加参订。”这一段话,清晰地表明,华子同是这部曲谱的主要编撰者。并且他们二人,对于收集的南北两派琵琶曲谱当中的指法和节奏,都进行了认真的校对工作。并且在过去会将兄长的名字排在自己前面,所以说这本曲谱又称作《华秋萍琵琶谱》。(www.xing528.com)
3.《华氏谱》内容及象征意义
《华氏谱》一共有三卷,分别是记录了琵琶曲谱的总数、弹奏琵琶的左右执法以及相关的演奏说明。上卷作为专门收录北派琵琶的集成,有五首文板、七首武板,大曲、杂曲各一首;而下卷、中卷主要收录南派琵琶曲,十八首文板、十二首武板、五首八板、十四首杂板和五首大曲。
中国琵琶艺术有2 0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华氏谱》发行之前,琵琶谱曲的传承是通过口耳相传,并没有确切的书面记载,所以导致仅存的一些手抄本,伴随着艺人的流浪出现了失传情况。并且由于没有准确的书面记载每一个流派使用的指法,很难达到统一规范,从而也导致琵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可以说,《华氏谱》使琵琶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得到了延误。对于《华氏谱》在琵琶艺术史上所具有的意义,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清晰地记录了明清时期南北两派琵琶曲谱的曲目以及代表人物,将当时流传在南北两地的琵琶曲目都收集了起来,为后人学习琵琶艺术提供了便利;并且由于曲谱得到了清晰的记载,使得后人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更多的曲目。比如近代的琵琶大师、流派创始人汪昱庭还籍籍无名的时候,偶遇一位老者,指点他的琵琶技巧,并且赠送了他一本琵琶典籍,此后汪昱庭成了上海派的创始人。老者赠送他的那本琵琶典籍就是《华氏谱》,而汪派的琵琶演奏风格与技法也是深受《华氏谱》的影响。
第二,《华氏谱》收录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各种各样的演奏技巧、演奏方法以及演奏符号;并且华氏兄弟在收录之后,对于这些技巧方式都分别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以及科学的划分。由于过去的演奏技巧与方法都是通过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并没有文字依据,所以这也使得收录的过程有着极大的难度。
《华氏谱》中记载了琵琶演奏的各种技巧以及符号,仅左右指法就多达30余种。右手指法有空、弹、挑、勾、摇、夹弹、双、分、扣、摭、提、勾搭、拂、扫、轮指,轮又分单轮、双轮、长轮、满轮、勾轮、扣轮、扫轮、吟揉轮、双单轮、双双轮、双长轮。左手指法有泛音、吟揉、带、擞、打、推、煞弦、绞弦,绞弦又分绞四弦、绞三弦。并且会在每一种指法当中都以更为细致的文字说明具体的弹奏方法以及将会达到的音响效果。
兄弟二人通过总结前辈的弹奏经验,经由文字记录给后辈进行学习,对于琵琶艺术发展历史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并且通过细致的文字记录,可以看出南北两派在琵琶弹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着细微的差别。举一个例子,比如轮指这个指法技巧,华氏兄弟二人在典籍当中就明确地表明了南北两派在这一指法上的运用是不同的。以北派为例,轮指是“首先用小拇指、无名指、中指四指依照顺序往下弹奏,最后用大拇指向上挑。”而浙江派则是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顺序依次来弹奏,最后用大拇指向上挑。所以随着之后的发展,将北派这样的轮指技法称为下出轮,而浙江派这样的轮指方法称为上出轮。在南北两派实际的运用情况以及传承当中,南派更多的是使用上出轮,而北派一直到现在仍旧保持着使用下出轮指法技巧。
第三,兄弟二人在编撰这部乐谱典籍时,对于所收录的每一份乐谱都做到了遵照旧谱没有丝毫变动的规则,没有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时代背景,对于早就流传下来的旧谱进行新的改编或定义,展现出二人在整理整部典籍时严谨的态度。也正是由于二者对于记录的严谨,才使得典籍对于之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之具备了极大的文献价值。正是由于《华氏谱》严谨的编撰,对于后来琵琶谱的编辑者树立了榜样以及范本。虽然在后来刊印的琵琶谱当中,有一些细节的方面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于执法和符号的设计都是沿用了《华氏谱》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