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琵琶艺术发展到已经更加繁荣昌盛和趋于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清时期的琵琶形制在演奏家和民间乐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几乎定型,演奏技法也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在乐曲创作方面既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特点,也结合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个性,发展成具有琵琶作品特色的曲风曲调;二是琵琶艺术从最初的以宫廷为主要演奏场合,逐渐自立走向民间,这一历史变更可以说是琵琶艺术独立成型的标志;三是琵琶艺术走出佛教梵乐的局限,渐渐融合到民俗音乐当中,具有更广阔的听众和更多的艺术形式。琵琶演奏经过为乐舞合作,为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词曲小唱伴奏的磨炼和熏陶,发展到明清时期终于足够成熟,其鲜明的演奏风格和高雅的品质帮助它最终衍变成今日的华夏瑰宝。
明清时期的琵琶形制和近代的琵琶已经十分相近,相对于唐代琵琶来说有几处较大的变化。第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音箱的宽度,明清时期的琵琶音箱较窄,类似梨子的形状,比唐代的琵琶整体修长一些;第二个不同之处就是颈部的长度以及弯曲程度,明清时期的琵琶颈部较长,但是更加直挺,与指板背面的角度大致在45°;第三个不同之处是这个时期的琵琶发展成有品有柱的形制,其主要的形制特征就是多柱。这些形制上的变化都是为了满足明代琵琶乐曲创作的需要,明代的琵琶通常来说长度在100厘米左右,四相十品,主要的弹奏方式是手弹,因此面板上没有捍拨,颈部稍微向后弯曲,背板是扁平形状,这一点与现代琵琶的瓢型背板是不同的。十九世纪初的琵琶也是四相十品,清代琵琶的形制在《琵琶谱》一书中可以找到详细的描写和附图。从其中的“琵琶面图式”和“琵琶背图式”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琵琶形制和明代相比几乎没有什么较大的变化,除了面板上有凤眼外,其余地方的特征与现代琵琶全部相似。
除了形制上的完善,琵琶的演奏技法在明清以后也更加丰富和复杂,逐渐建立起统一的体系。琵琶的演奏姿势也由于形制的改变在不断发生变化,由最初的横抱、斜抱变化为现在的竖抱,在演奏的时候仍然是主要使用右手,但是左手的一些演奏方法也得到了普遍应用。琵琶曲谱的创作和编写也更加统一,甚至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琵琶乐谱的刊行,标志着琵琶成为一件独奏乐器。在琵琶艺术的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时候,生成了许多不同的艺术流派,许多流派到现代都还十分具有影响力。
明清时期的琵琶艺术发展可以说是琵琶历史上的另一个巅峰,主要作为宫廷音乐的演奏乐器逐渐开始走向民间,成为民俗音乐的伴奏乐器之一。由于其特殊的音色和强烈的情感表现力使得它很快在诸多乐器中脱颖而出,受到民间乐手的欢迎,也深受平民的喜爱。这一时期琵琶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演奏姿势从横式弹拨变为竖式弹拨,根据作品的艺术风格也被划分为文曲、武曲两种不同的作品。这些变化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手法和表现力,也使得琵琶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这一时期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琵琶名家,人才辈出,为琵琶演奏技术和指法的传承提供了必需的条件,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琵琶艺术在广大的演奏者手中不断继承和发扬,同时还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派别,例如崇明派、无锡派、平湖派等。可以说琵琶艺术在明清时期走向成熟的主要标志就是派别的形成,也包括各派传承体系,代表性乐谱、人物与曲目的产生。
在众多流派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发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北派琵琶艺术,当时涌现了许多十分有才华的琵琶名手,例如河南的张雄、安徽的钟秀之、京师的李近楼等。尤其是人称“汤琵琶”的汤应曾,其演奏技术和指法是许多琵琶演奏家都望尘莫及的,激烈动听,情感表现力极强。这些名家高手之间不少是师徒关系,但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由此生成了最初的北派琵琶艺术。其主要特点就是高超的演奏技法以及生动的内涵变现,也为之后文武曲两种不同的琵琶演奏风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历史记载的演奏曲目,著名的文曲有《洞庭秋思》《塞上曲》,武曲则有《楚汉》《海青拿天鹅》等。(www.xing528.com)
清代时期的北派琵琶艺术以王君锡为代表,他的演奏风格十分广阔,在北方众多的琵琶演奏家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声誉。他既善于弹奏抒情柔美的文板《平沙落雁》,也可以弹奏雄浑壮阔的武板《野马跳涧》以及大曲《十面埋伏》。此时南派琵琶艺术则是以浙江的陈牧夫为代表,他的著名曲目有文板《昭君怨》、武板《步步高》以及大曲《月儿高》和《海青拿天鹅》。清代文学家姚燮的《今乐考证》一书中录有燕京王君锡派琵琶曲目,其中对于北派琵琶艺术的主要曲目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的来说有五首文板、七首武板、一首大曲以及一首杂曲。书中也录有浙江陈牧夫派琵琶曲目,有49首小曲,例如《思春》《昭君怨》等;还有五首大曲,例如《将军令》《霸王卸甲》《月儿高》等。这些优秀的琵琶作品可以说是王君锡和陈牧夫在中国琵琶艺术史上树立的一座丰碑,他们两位也是南北派琵琶艺术当之无愧的巨匠。虽然这个时期的琵琶艺术并没有唐代的诗词那样出现盖世绝伦的作品,但是确确实实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继承和发扬。
琵琶之所以可以完成从宫廷主要演奏乐器到民间伴奏乐器这种身份的转变,正是由于它便于携带、音色优美的特点,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民歌伴奏,都可以见到琵琶的身影。由此可见琵琶在民间音乐艺术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歌的发展。因为琵琶在为民间歌曲伴奏的时候,其特殊的演奏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唱腔,在伴奏过程中运用的紧拉慢唱原则也起到了为演员拖腔、衬腔的作用。琵琶艺术在宫廷雅乐中的演奏技艺相对来说已经十分完善,丰富和指法和技巧使琵琶的宫廷演奏具有较好的效果。
由于民族融合以及众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明清时期的乐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个民族之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日渐增多,不少民族乐器突破原有的民族界限,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成为可以共同使用的乐器。乐器种类的繁多、乐器形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乐曲的个性风格,为这个时期琵琶艺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背景和条件。在众多的乐器中,对琵琶演奏技法和风格影响较大的有江南丝竹、福建南音等,这些乐器在合奏中互相影响和作用,对琵琶弹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之后各种乐器合奏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了新天地。
总之,明清时期的琵琶艺术发展得十分繁荣昌盛,大街小巷都可以听见琵琶的演奏声音,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各民族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背景。明清时期的琵琶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将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颗闪耀的明珠,它的成就和蓬勃发展也促进了同时期各种音乐的进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