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设计)优化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需求和数据操作需求。
数据库设计过程如图1-18所示。
图1-18 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设计分6个阶段。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阶段,也是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起点。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是最困难、最耗费时间的一步。
2.概念结构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是各种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数据模型更独立于机器、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它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是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面的抽象与模拟,最终设计出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面向现实世界的,它的出发点是有效和自然地模拟现实世界,给出数据的概念化结构。长期以来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即E-R模型)。该模型将现实世界的要求转化成实体、属性、联系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实体间的联系,即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就是E-R图。
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是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
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设计的步骤:
(1)将概念结构转化为一般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
(2)将转换来的关系、网状、层次模型向特定DBMS支持下的数据模型转换。
(3)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4.物理结构设计(www.xing528.com)
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选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的过程,就是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的步骤:
(1)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在关系数据库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如果评价结果满足原设计要求,则可进入物理实施阶段,否则,就需要重新设计或修改物理结构,有时甚至要返回逻辑设计阶段修改数据模型。
5.数据库实施
数据库实施是指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如Access)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进行试运行等。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试运行合格后,数据库即可投入正式运行。数据库投入运行标志着开发任务的基本完成和维护工作的开始。对数据库设计进行评价、调整、修改等维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设计工作的继续和提高。
在数据库运行阶段,对数据库经常性的维护工作主要是由DBA完成的,包括:
(1)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
(2)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3)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进。
(4)数据库的重组织和重构造。
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往往是上述6个阶段的不断反复,相互参照,相互补充,以完善各方面的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