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过程的特点及规律

德育过程的特点及规律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该规律对德育开展的要求由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特点,作为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德育过程的特点及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1)道德认识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2)道德情感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它伴随品德认识而产生发展,并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3)道德意志

意,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

(4)道德行为

行,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道德行为包括一般的行为和经多次练习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1)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才能有正确的道德行为,但道德认识并不能说明个体思想品德的真实状况,不能以此作为衡量道德品德的标准。

(2)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道德认识要转化为道德行为,需要一种巨大力量驱使其接受或者拒绝,而强烈的道德情感可以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促进其更好转换。因此,道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3)道德意志对道德行为起着维持作用。道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是关键,是衡量个体思想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光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3.该规律对德育开展的要求

(1)遵循这一规律,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性。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2)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端性,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并接受实践检验。

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

知识拓展

有效组织教育性活动与交往

1.明确活动与交往的目的性。任何活动只有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标、要求、意义时,才能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交往中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使他们成为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消极地应付公事。

2.活动与交往的公益性。公益性活动与交往使受教育者目标明确,清楚活动将会给他人、给自己的学校、家庭,以至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这对形成高尚的为公众服务的动机是有利的。

3.活动与交往的集体性。活动与交往以小组集体或以班集体为组织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参与者良好思想品徳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4.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与交往的形式应多样化,即使同一种类型的活动,例如思想品德课也应考虑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特点,为其喜闻乐见。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www.xing528.com)

1.德育过程是“两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2.“两化”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要实现这个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由于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进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帮助他们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同时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自我教育能力是思想品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结果

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反复培养教育和矫正训练的过程。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该规律对德育开展的要求

由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与反复性特点,作为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真题示例

1.【2019·饶平·单选】某教师改变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空泛说教,采用了对话、讨论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图片、音乐等媒体,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体现了活动与交往的(  )。

A.集体性 B.公益性

C.目的性 D.多样性

【答案】D

2.【2019·江门·鹤山·单选】某学生决心戒掉沉迷网游的不良习惯,坚持了一段时间后,禁不起玩伴的唆使、引诱,又开始逃课泡网吧。对该生的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3.【2018·梅州·单选】小明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当电视机里播出一些精彩片段时,小明总是不自觉地抬头看电视,因此小明的作业字迹很潦草,错误也极多。经过妈妈教导后,小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但经过努力仍无法改正,这是小明缺乏(  )的表现。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考点小结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给予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考生需准确把握德育过程的含义。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等因素构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该部分多以单选题、判断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培养与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该部分是以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考生需准确记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