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1368—1398),湖北仅有两所书院:一是大约在洪武二年(1369)设立的江汉书院;二是曹国公李文忠在钟祥所建郢门书院。成化年间(1465—1487),湖北仅有书院4所,其中还包括并非教育组织形式的郢门书院在内。其余3所是:(1)襄阳人任显宗在永乐年间(1403—1424)创设的鹿门书院(院址在今襄阳县境内),负“教授乡子弟”之责;(2)都御史汪浩于景泰年间(1450—1456)在石首创建的成南书院;(3)麻城人周充于天顺年间(1457—1464)创设的龙溪书院(院址在今麻城市境内)。此期还恢复了义学书院(嘉鱼)、相山书院(咸宁)、隆中书院(襄阳)、龙川书院(鄂州)4所。此期湖北新建书院,仅有武昌的芹南书院和远安的新城书院2所。
弘治年间(1488—1505),湖北新建书院有7所:麻城的白果书院、东溪书院,黄陂的二程书院,浠水的南门书院,荆门的象山书院,随州的白云书院,宜昌的墨池书院。从正德元年(1506)到正德十六年(1521)的十五年间,湖北新建书院达10所之多。这10所书院是:雉峰书院(鄂州)、凤楼书院(襄樊)、凤山书院(蒲圻)、高堤书院(崇阳)、塔山书院(罗田)、凤麓书院(蕲春)、北山书院(当阳)、崇正书院(石首)、北山书院(宜都)、五贤书院(郧县)。
嘉靖以后,湖北书院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之所以出现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湖北在这一时期有较长的休养生息、稳定发展的时间,经济有了发展,为书院提供了经济基础。另一原因是,受湖北外部环境的影响,王守仁、湛若水等人兴起了书院讲学之风。此后,湖北各地新建了书院15所,它们是:濂溪书院(武汉)、东皋书院(鄂州)、凤台书院(鄂州)、青阳书院(通城)、辅仁书院(麻城)、道峰书院(麻城)、崇正书院(蕲春)、阳明书院(蕲春)、江汉书院(安陆)、西湖书院(孝感)、青峰书院(宜都)、六一书院(宜昌)、文忠书院(老河口)、郧山书院(郧县)、调梅书院(黄梅)。
到万历年间(1573—1619),湖北又建书院达14所之多。这些书院是:江汉书院(武汉)、叠山书院(阳新)、问津书院(黄冈)、孙公书院(浠水)、宋公书院(浠水)、云路书院(浠水)、天台书院(红安)、濂溪书院(钟祥)、碧霞书院(安陆)、大观书院(监利)、洌泉书院(襄樊)、武侯书院(襄樊)、龙门书院(郧县)、大观书院(钟祥)。
天启年间(1621—1627),权奸魏忠贤憎恨书院自由讲习风气,禁毁东林书院,又推及禁毁天下书院。此期湖北所建书院,只有浠水知县孔荣宗所建的大成书院一所。崇祯年间(1628—1644),湖北还兴建了鄂州的崇文书院、蒲圻的大宗书院、麻城的经正书院和罗田的白公书院4所。
清兵入关后,南明小朝廷的顾起凤在襄阳羊侯庙建立了凤山书院;又有陈柏在沔洲(今仙桃市)建立了复中书院。(www.xing528.com)
明代湖北建立年代无可详考的书院还有13所,即乾山书院(嘉鱼)、东坡书院(黄冈)、白云书院(麻城)、明德书院(麻城)、养正书院(罗田)、敬业书院(京山)、江阳书院(潜江)、同仁书院(潜江)、中州书院(潜江)、梦野台书院(天门)、东湖书院(天门)、白石书院(随州)、阳春书院(江陵)。
清初,湖北首先在省城武昌恢复了江汉书院。此书院本为万历年间提学副使葛寅亮创建,院址在武昌文昌门内。顺治年间(1644—1661),布政使黄志遴、黄尔素等,将江汉书院移建于忠孝门内巡道岭。省城建立江汉书院后,城内又建有书院多所,成为府、州、县效法的样板。
湖北在清代修复、改建明代书院共26所。这些书院是:江汉书院(武汉)、问津书院(黄州)、龙溪书院(麻城)、碧霞书院(安陆)、龙门书院(郧县)、竹林书院(公安)、文昌书院(钟祥)、寿昌书院(鄂州)、龙川书院(鄂州)、新溪书院(蒲圻)、青阳书院(通城)、叠山书院(阳新)、凤山书院(武汉)、望鲁书院(黄陂)、河东书院(黄冈)、义川书院(罗田)、凤麓书院(蕲春)、调梅书院(黄梅)、郢门书院(钟祥)、象山书院(荆门)、大观书院(监利)、山谷书院(松滋)、清竹书院(宜都)、墨池书院(宜昌)、六一书院(宜昌)、西湖书院(孝感)。
明清时期,书院官学化进程加快。据曹松叶统计,仅明代书院,便约有1200所,民办书院只有184所,仅占总数的15%;官办的书院828所,其中地方官办的635所,督抚办的135所,京官办的58所[54],所占比例极高。书院既然大部分为官办,那么,与正式官学一样,书院也成为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