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考试史:士子童试、进学、入泮,明清考棚全纪录

湖北考试史:士子童试、进学、入泮,明清考棚全纪录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士子的入学考试,称为童生试;应试者,均称为童生、文童或儒童。考入府、州、县学成为生员,称为进学、入泮;未进学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湖北省在州、府建有主持童试的贡院。同全国各省童试的情形一样,湖北的童试三年两考,隔年一次,以府为整体、县为单位,各县同时举行,以便集中晋府应试。这种榜式,在湖北省各县也是不统一的。明清时期,湖北各地的童试,都有专门的场所——考棚。

湖北考试史:士子童试、进学、入泮,明清考棚全纪录

明史·选举志》曰:“士子未入学者,通谓之童生。”“童生”作为未入儒学的士子,尚无任何功名。他们要获得功名,成为地方缙绅,一般都先要进入儒学,成为生员(即俗称之“秀才”)。生员享有“免其家差徭二丁”[14]的优待,并可由附学至增广、由增广至廪生、由廪生至岁贡,由此通过科举而步入官员队伍。所以说,秀才是仕进的第一步阶梯。

士子的入学考试,称为童生试;应试者,均称为童生、文童或儒童。生员又称诸生、秀才、茂才、博士弟子员等,是一种终身享有的学衔,也是士子科举生涯获得的第一级身份。考入府、州、县学成为生员,称为进学、入泮;未进学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童试与乡试、会试,组成科举考试的三个环节。因而,对广大士人而言,要成为儒学生员,就必须通过童试。

湖北省在州、府建有主持童试的贡院。荆门州建立贡院时,曾颇费周折。按照惯例,直隶州和府,都有贡院之设。但由于荆门与安陆府较近,是故荆门的士人,长久以来均赶赴安陆应试。后荆门改为直隶州,辖当阳、远安两县。三县生童便吁请依例自设贡院,并联络州中人士商同捐修,且绘制了图纸,选好了地址。出图之日,“一时观者如堵墙,莫不喜形于色”。但是,学台批示:“荆门赴安陆附考不远,业经咨部,断不可再请更张。”州中人士则据理力争谓:

安、荆间阻襄河,每遇水势大发,漫淹黄土坡,一望波涌如山,横渡二十里,始登彼岸,荆、当生童,尝有临河返者。况远安在万山之中,越荆渡安,疲敝已极,再欲整顿应试,情形逼真万难。

学台见言词恳切,又兼以荆门办理教育素有成绩,遂据情题奏。后荆门终于获准捐修贡院。贡院竣工后,“即命该学臣往赴荆门考试”[15]

明初战乱之后,府、州、县学生员入学不经考试,由守令官从“民间俊秀及官员子弟”中亲自进行选拔。其标准是:“人才挺拔、容貌整齐、自年十五以上,已读《论语》《孟子四书者,乃得预选。”[16]后社会安定,士子渐多,各省设专理学政的提学官,形成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在内的童试,生员录取正规化。到清代,“各省文童三年考试两次”[17]。每次童试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湖北录取生员的名额素有规定:府学、大州州学及大县县学,均定为20名;次等州、县学的名额分三等,即15名、12名、8名;也有少于8名的。荆州驻防录取名额,与府、州、县有所不同。其规定为:岁试、科试文生,岁试武生,均5名取1名;翻译(指满蒙文、汉文互译),亦5名取1名。

童试考题,由学台衙门统一拟题密封,临期由各县主考官当场开封发卷。考试内容,一般情况下:县试为四书、本经、论、策各一篇;府试为本经、论各一篇;院试仍为四书、本经、论、策各一篇。能否录取,以四书和经义为主。士子通过县试、府试、院试,取得入学资格后,还须进行复试,以防作弊顶替者。

同全国各省童试的情形一样,湖北的童试三年两考,隔年一次,以府为整体、县为单位,各县同时举行,以便集中晋府应试。县试由知县主试,并亲自阅卷,县衙派教谕、训导二人协助之。除重大案件外,知县在考期内概不受理词讼。考试分为5场,头场人数多,放榜约需5天,以后递减。榜式别具一格,用长方纸划成许多圆圈,绕圆周围行列名,圆心空白,每圈50名。第一圈顶端正中为第一名,谓之“案首”(俗称“押草案”,是不固定的意思)。以下由左至右顺序排列:第二名至第十名,谓之“前列”;第十一名,谓之“结案”。每名用朱笔点红,以资识别。这种榜式,在湖北省各县也是不统一的。有的圆圈,分内外两层,外层约30余人,内层只10余人,名次均依顺时针顺序,由左而右,两层人数的总和仍为50。(www.xing528.com)

明清时期,湖北各地的童试,都有专门的场所——考棚。如黄陂县考棚设在县城大西门内左侧(后在此处建城关第一小学)。考棚的结构,是一排排像鸽子笼的简陋木屋;一人一格,仅容单人木床和写考卷的小桌。每个房间都编有号码。据有关人士回忆:

考试期近,全县应考的童生,都齐集县城内,办好报名手续后,各人在旅栈定下房间住下来,有的也借寓在至亲好友家里。他们常利用考前空暇时间,三五结伴,上街蹓跶。一时城内的大街小巷,顿添了一群群攘来熙往的考生。商店生意兴隆,尤其是开馆子的,更是推进拥出,接应不暇……

考日一到,考生进入考场,按考棚房间对号,每人各住一间号房,安顿行李床铺,摆上文房四宝,等待考官颁发试题、考卷,全神贯注在妙笔生花的遐思中。

考生进入考棚,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不准携带书籍和文稿夹册。进入号房后,不准和邻房考生交头接耳,以防互通关节。但是号房之间,相隔只一层薄板壁,既可偎着缝隙用细声通话,又可以由缝隙中传递文稿纸条。[18]

虽然是最低级的童试,对考生而言,还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徇私舞弊之事屡屡发生。最常见的方法是“讨关节”,也叫“通关节”。黄陂县西乡有个胡秀才,在童科应试时,知道县官是他父辈乡试的同年友好,胡就以父执之礼晋谒。县官悟到胡同年哲嗣之来,必然是“讨关节”的,匆忙问及家庭近况后,随即暗示了一句:“猪也病了。”接着,主人端茶送客,胡如仪而退。归后秉告其父。其父浮沉宦海,经历毕竟丰富,稍加思索,便悟出考题为“尧舜其犹病诸”。后来的考题,果然不出胡父所料。胡临场不假思索,一挥而就,考官阅卷,批语第一。榜发后,名列“案首”,府考、院考均顺利通过。后来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当时有诗讽刺曰:“后门紧闭前门开,达地通天是秀才。‘猪病’巧连关节处,荣华富贵一齐来。”[19]

秀才的录取名额,各县情况略有不同。名额根据各县土地、出产、人口,主要是依据田赋额来比配。一般说来,大县的秀才比较多,读书的人也比较多,而老童生也比比皆是。

生员入学后,还有两次考试,即岁考和科考,均由学政主持。科考通过后,才可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科考未通过者或未参加科考者,可再参加补行的录科和录遗考试。通过者,亦可参加乡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