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国在西周时期的创建及选官简况

楚国在西周时期的创建及选官简况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周成王封地定爵赐姓,楚子熊绎由是有国,此即楚国之肇建。值楚国立国前后,即西周早期,在其周边有十来个小国,大多处于今日湖北境内。熊渠在位期间,“当周夷王之时”。自后,楚国公室多次发生内讧,根本无法继续熊渠开拓国土的战略决策。更何况一旦中央王朝雷霆震怒,楚君立马收敛,取消封号。无疑,这与其国的后进文明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西周时期的

楚国在西周时期的创建及选官简况

撇开对历史传说成分的繁琐考证,我们将史有记载的可信人物鬻熊定作楚国历史的起点。

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为西伯侯时,“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由是,“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这里的“鬻子”,即后来楚人敬为祖先的鬻熊。再据《史记·楚世家》载,“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子事文王”。由此可知,在周文王姬昌为取得天下奠定周室基业之时,鬻熊是其追随者,且作过贡献之人。因此,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是说周成王登基后,对文王、武王时期为开国作过贡献的人物论功行赏时,鬻熊的后嗣熊绎得封楚地——“楚子熊绎之始国也”。熊绎者,鬻熊之曾孙: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48]据《左传》隐公八年所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自周成王封地定爵赐姓,楚子熊绎由是有国,此即楚国之肇建。据史籍记载,周公姬旦行政七年后返政成王。又言,周公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后大规模分封诸侯。而成王在位为公元前1024—前1005年,据此可知,楚国立国当在公元前1020—前1010年间。

值楚国立国前后,即西周早期,在其周边有十来个小国,大多处于今日湖北境内。[49]这些国家与楚国一样,都并不强大。因此在其初期,楚国与它们之间尚能和平相处,历经数代君王而无事。楚人其时所工,主要是斩荆劈莽、营建家园。直到第六位楚君熊渠,楚国才开始拓土开疆,吞食“江上楚蛮之地”。

据《史记·楚世家》载,熊绎生熊艾,熊艾生熊亶,熊亶生熊胜。熊胜死,以弟熊杨继位。熊杨死,其子熊渠立。由此可知,熊渠虽为第六位楚君,其实自熊绎而下实为第五代人。熊渠在位期间,“当周夷王之时”。其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交相攻伐,且有不朝天子之事。乘此动乱时机,熊渠对内励精图治,对外睦邻安邦,于是“甚得江汉间民和”。在此基础上,他酿成了两起在中央王朝看来是犯上作乱之大事:一是兴兵伐庸、杨粤;一是擅自立子为王。前者借武力开疆拓土,将楚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今日湖北的中东部和西北部;后者实为一场政治体制的变革,正如他在分封三子熊康、熊红、熊执疵为句亶王、鄂王、越章王时所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这一大胆举措,直到周厉王登天子位后以残暴手段惩治反叛方国时,他才因“畏其伐楚”而自动地削去三子的王号,然而封地未改,“皆在江上楚蛮之地”[50]

熊渠死后,其子兄弟争位。自后,楚国公室多次发生内讧,根本无法继续熊渠开拓国土战略决策。直到熊徇卒,其子熊咢立,局势才有所缓和。据《史记·楚世家》所记,熊咢在位九年,卒后,其子熊仪立,“是为若敖”。但若敖二十年(前771)时,周幽王即为犬戎所弑,周室东迁,自是进入东周时期。若敖在位二十七年,死后子熊坎立,“是为霄敖”。霄敖在位六年,死后其子熊眴(钦)立,“是为蚡冒”。蚡冒在位十七年,死后其弟熊通弑蚡冒子而代立,“是为楚武王”。据《今本竹书纪年》载,楚武王熊通继位仅三年,即公元前738年(周平王三十三年),就挥师渡汉,北上“侵申”。申,为姜姓国,在今日河南南阳地区,在汉北诸侯国中,以其最大。后在公元前700—前691年间,熊通用武力灭掉了邻近在今日荆门当阳之间的权国,并以权国故地为权县,命斗缗为权尹。此为中国历史上设县之初举。[51]自是而后,楚国东征西讨,进行着长期的灭国兼并活动。据范文澜的研究:“楚在春秋时,先后吞并四十五国,疆土最大。”[52]然而据有关研究者的考证,“除汉阳诸姬不能确知几国外”,楚国先后兼并诸侯封疆“总六十四国”[53]。直到公元前223年,秦王灭楚,楚国在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其国土最广时期,系自公元前334年灭越至前312年秦取汉中之前。其时,“楚版图称全盛”:

北有河南省汝阳道十之八九,与韩、魏为界;郾城、西平间,魏、楚界也……中部则全有湖北、安徽、江苏三省……及山东省济宁道之泰安兖州二府地……

南则有江西省浔阳、庐陵、豫章三道及湖南全省……

东有浙江省之钱塘、金华、会稽三道……(www.xing528.com)

西则有陕西省汉中道及四川省东川道之半;其汉中道南郑以西属秦,东属楚……

当是时,楚地半天下……地方数千里。[54]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近八百年间,楚人主要的活动地区,在今日湖北。其国都,自熊绎立国直到楚顷襄王(熊横)二十一年(前278)迁都于今属河南淮阳的陈县外,其间七百四十余年,均设于湖北境内。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先秦时期楚国的一切制度的兴革,也就是其时湖北地区相关制度之立废。

通过上述简单的历史扫描,不难看出,直到进入春秋时期,虽说楚国起于荒蛮之地,与中原各诸侯国相比,文明程度落后了一大步;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一直遵奉西周朝廷之正朔,在思想文化理念上,一直以仿效华夏礼制为荣尚。这种状况,直到若敖、蚡冒时代都没有太大的或明显的改变。遑论熊绎受封后与中原各诸侯国君一道谨事西周中央王朝,像当年其先祖鬻熊事文王一样:“楚子熊绎与鲁公伯禽、卫康叔子牟、晋侯燮、齐太公子吕伋俱事成王。”[55]这就是说熊绎与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姜太公吕尚的儿子吕伋等人一样,同朝竭臣之道,忠于王事。即使在周夷王时代王室衰微之际,楚君熊渠一度率性妄为分立三子为王,正如有关研究者所指出,这种非同凡响的举措,“也只是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号之下实行部落联盟的延伸,与周朝基于成熟的宗法关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而实行的众建诸侯不可同日而语”[56]。更何况一旦中央王朝雷霆震怒,楚君立马收敛,取消封号。因此可以说,直到武王熊通继位之前,楚国的人才选用,主要依循的是前文所叙述的西周世卿世禄制度。正因为这样,楚人也极看重西周中央王朝对自己的态度——是否对楚与中原各诸侯国同等看待,做到一视同仁。故而直到楚灵王时,对其祖上熊绎当年服侍成王时,成王赐与齐太公子吕伋、卫康叔子王孙牟、晋唐叔子燮父、鲁周公子伯禽等人宝器时,独熊绎未能得赐一事,仍耿耿于怀。[57]

当然,由于楚国地处南蛮,生活习俗、语言传统乃至对诸多事理的价值观念,与中原各诸侯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疑,这与其国的后进文明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西周时期的选官任官上,既坚守着世卿世禄的制度原则,又有着自己的一些“地方特色”。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嫡长子制似乎在其时的楚国不起太大的作用,尤其在国君之位的传承上更是如此。如前述熊绎之曾孙熊胜,即以弟熊杨为继;而熊渠三子中,以次子熊红立;熊红卒,乃因“其弟弑而代立,曰熊延”;熊延子熊勇卒后,又以弟熊严为后。而熊严四子中,先为长子熊霜立,随后“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而少弟季徇立。熊徇传熊咢,熊咢传熊仪(若敖),若敖传霄敖,霄敖传蚡冒,而蚡冒卒后,其弟熊通又弑蚡冒子而代立。这里既有和平过渡,更有政变夺权。因此,他们的后裔令尹子上对楚成王说:“楚国之举,恒在少者。”[58]对这种少者掌权的现象,后来晋国大臣叔向将其概括为:“芈姓有乱,必季实立,楚之常也。”[59]这里的“季”,即兄弟排序之末者:一指同辈的幼弟,一指父辈的小叔。这种“常”规,几乎贯穿着整个楚国的历史:在约八百年间,幼弟杀其兄而自立有三例,小叔杀其侄而自立亦有三例;另外以和平方式兄终弟及者,有四例。而楚国真正坐稳君王之座者,总共也不过四十位(楚襄王立仅二月即被杀)。

二是楚国政治机构与职官分设,与中原各国有所不同而自成一系统。如其爵秩制度中,没有中原侯国的卿、大夫等名称。后来至楚穆王时期,始有“大夫”的记载。有关研究者认为:“这大概只是模仿中原国家爵秩的名称而已,其实与中原的卿、大夫等级并不相同。”[60]在其中央职官中,直到春秋早期还只见有“莫敖”这一官称。这也说明了,楚国在西周时期尚未正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或职官制度。“莫敖”或作“莫嚣”(如莫嚣大心),又称“敖”。其本义是军事首领,相当于统帅,职位仅亚于楚君。楚国的公子如果担任了军事统帅,便可称“敖”。如果后来立为楚君,则在本名前加上氏号“熊”字。楚君以“敖”相称者,除前文提及的若敖、霄敖外,后来还有杜(或作堵、庄)敖、郏敖及訾敖。这里的“若”“霄”等字,都是地名。到楚武王时期,莫敖的地位日渐下降。而楚国最高官职为“令尹”,令尹的辅佐为左右尹,其下有司马。楚官称“尹”,是向西周中央王朝学来的。但“令尹”的称谓,为楚国所独有。终楚之世,令尹自楚武王后为楚国最高执政官。其职入则治民政,出则为将帅,掌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