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对环洱海区域当代的山地型、滨水型、平坝型3种不同类型代表性传统聚落分形维数进行比较,对传统聚落的要素如外部边界、街巷、建筑等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空间形态(表5.6、图5.55),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决定传统聚落的外部空间形态
传统聚落的外部空间形态由自然环境决定。位于洱海西岸的传统聚落多西倚苍山、南北临溪、东朝洱海,形成背山面水的空间格局,如周城村、上末村、双阳村、深江村等;位于洱海东岸的聚落也以背山面水的聚居方式构建聚落,如双廊村、金梭岛村。大城村虽未紧临洱海,但背靠自然的山体,构筑人工的水池,也是其主要的聚落构建方式。因受自然地形的影响,传统聚落的外部空间形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规则的长方形,如周城村、上末村、双阳村;不规则的自然形态,如双廊村、金梭岛村、深江村、大城村。自然环境的地形、自然资源等,影响着传统聚落的构建与居民的生产、生活的系统构建。
表5.6 不同类型代表性传统聚落分形维数汇总
(www.xing528.com)
图5.55 不同类型代表性传统聚落分形维数比较分析图
2)传统聚落内部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要素影响整体空间形态
传统聚落的内部空间结构主要以街巷为骨架,以四方街等为节点空间,公共建筑、民居建筑作为主要的空间要素,共同形成了传统聚落的内部空间形态。内部空间形态与外部空间形态的协调统一,影响着传统聚落的整体空间形态。如周城村的内部空间街巷与外部空间形态相协调,各个街区形成了规整的方格形态,合院式民居单元与街区之间相协调,整个聚落空间形成了“聚落-街区-建筑”的尺度层级,每个层级都具有较高的自相似性。而深江村虽然沿洱海具有较好的自然形态,且农田与自然环境之间具有较高的自相似性,但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并未以相似的尺度层级进行构建,形成的聚落空间呈现出的尺度联系性相对较差。唯有传统聚落的内部空间形态与外部空间形态协调一致,才能构建出具有较好尺度层级的聚落空间形态。
3)当代的环境生态发展影响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当前为保护洱海、改善环境而在传统聚落中加入的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电力、垃圾收集、公厕等设施,对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产生了影响。利用传统聚落内原有的排水沟、街巷等增设给排水设施、电力设施已成为主要的方式之一。但对传统聚落内原有的街巷肌理、院落空间等仍应延续其传统文脉,否则会造成建设性的破坏。新建道路与传统聚落的边界之间应以利用自然地形的高差为原则,并对聚落内的新建建筑进行合理规划。例如双阳村,其传统聚落具有较好的空间形态,而在溪流旁新建的道路两侧发展的新建筑,与传统聚落之间的协调性较差,破坏了传统聚落的自然肌理,并降低了整个聚落的分形维数,最终导致整个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受到了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