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洱海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大理市人口的增长速度来看,1989—2017年人口增长20多万人(表5.1、图5.2),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规模不断扩大,聚落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资源的有限性与传统聚落空间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014年8月,大理市被国家住建部列为全国“多规合一”的8个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11—12月,《大理市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2015—2030)》进行了批前公示[3]。规划范围为大理市行政区划全域,总面积1815km2,辖11个乡镇(下关镇、凤仪镇、大理镇、太邑乡、银桥镇、弯桥镇、喜洲镇、上关镇、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20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及洱海水域范围。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87万人,城镇化水平75%;市域总建设用地187.04km2,其中集中建设区76.73km2。规划2030年市域总人口107万人,城镇化水平85%;市域总建设用地252.80km2,其中集中建设区105.055km2。规划内容包括空间结构规划、产业空间结构、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重大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四区空间管制、全域城乡建设用地边界控制线等(图5.3)。
多规合一的城乡规划对环洱海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进行综合考虑,重点解决人口增长与环洱海区域聚落空间发展问题,以及自然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趋势,为当代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一些规划策略。
表5.1 大理市总人口(1989—2017年)统计表
注:此表根据《大理州年鉴》(1989—2018)整理而成。
(www.xing528.com)
图5.2 大理市人口增长分析图(1989—2017年)
图5.3 大理市城乡规划“多规合一”(2015—203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