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洱海区域的传统聚落得以持续的良性循环,主要依赖于其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一动力的形成,归结于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环境生态的思想积淀。
(1)地理环境的馈赠与限定。
(2)自然环境的选择与应用。
(3)多元文化的交织与融合。
(5)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创造。
它们共同形成传统聚落发展的动力机制。在不同时期不断调适改变,以适应传统聚落的变化,长期的积累形成了具有规律的动力机制。环境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在外界能量输入系统内部的过程中,动力机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断地调节着环境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环境生态系统与动力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图4.20),构建了不同时期的传统聚落。不同类型的传统聚落各具特色,它们凝聚着传统聚落环境生态的智慧,也把这些智慧不断地传承下去。吸纳不同时期的精华,与传统的优秀文化相结合,共同推动着环境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这是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环境生态思想的重要体现。
图4.20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环境生态系统与动力机制
综上所述,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环境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人类系统、居住系统和支撑系统构成。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环洱海区域特有的环境生态系统特点,并具有独特的特点(图4.21、图 4.22)。
1)遵从自然的环境观与生态观
苍山与洱海是环洱海地区自然系统的本源,当地的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人居环境,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它是一切发展的基础。独特的自然、气候等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与本源。环洱海地区的传统聚落在其选址与建构中,充分地利用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相协调,才能成为宜居的人居环境。苍山马龙遗址利用台地构建聚落,修筑壕沟以防御水患;南诏太和城遗址利用自然地形构建军事防御聚落;大理古城利用平坦的地形与丰富的水系构建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喜洲古镇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农业与商业。可见,唯有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www.xing528.com)
图4.21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环境生态系统构成示意图
图4.22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环境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示意图
2)强调发展的社会观与经济观
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系统主要驱动力的人类系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推动系统的积极发展,又可能会因其消极的一面而成为系统的阻力,限制人居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才能保证环洱海区域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苍山马龙遗址的内城与外城凸显了新石器时期人们安全防御的社会观;南诏太和城遗址的外城、内城和皇城,体现了军事防御的聚落体系与传统聚落社会等级的空间结构;大理古城棋盘式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状况;喜洲古镇受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聚落功能得以发展与完善。强调发展的社会观与经济观成为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人居环境科学思想的特点。
3)突出特色的文化观与技术观
环洱海地区的居民一直以白族为主体。作为善于学习与吸纳外来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地域文化发展受到中原主流文化的影响。苍山马龙遗址出土的陶器已有中原文化的色彩;南诏太和城遗址的南诏德化碑清楚地记载了汉文化对环洱海地区的影响;大理古城的空间格局是对汉文化吸纳的见证;喜洲古镇的近代白族建筑群、苍山马龙遗址的壕沟、南诏太和城遗址的城墙都使用了当地特有的材料;大理古城利用地形构建了当地独特的双十字布局;喜洲古镇白族民居的建造与装饰工艺等。
【注释】
[1][英]达尔文.物种起源[M].谢蕴贞,译.伍献文,陈世骧,校.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56.
[2]胡蔚本在《南诏野史》(下卷)中记录了当时水利工程的相关情况:“高河,一名冯河。(在)大理府点苍山玉局峰顶之南……蒙丰佑遣将晟军潴山为池,导山泉泄流为川,灌田数万,源民得耕种之利,是名高河,一名冯河。岩壁耸削,潭嵌以石版,皆人力为之者,潭深莫测,水面有落叶,鸟辄衔去……武宗辛酉会昌元年(841年),(丰)佑遣军将晟军筑横渠道自摩用江至鹤拓,灌东皋及城阳田。与龙佉江合流于河,谓之锦浪江。”
[3]大理民间故事“雕龙记”的相关记述:“每逢清明时节,走远方的木匠师傅都要回家,帮助春耕……杨师傅手艺高巧,不仅能盖四合五天井的大瓦房,而且能建出角抢水的大牌坊,他雕龙画凤,跟活的一模一样……他读过木经……要刻出一条木龙,彩画起来,使它同真龙一模一样……杨师傅同大家从苍山顶上砍回了一棵万年古松……他砍下松枝……开始雕刻木龙……到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正午,杨师傅把雕好的木龙陈列在广场上……把木龙涂上白土,木龙浑身就像亮银一般……龙角上挂着红彩,红白相间,十分鲜明……铁匠赵师傅说,先前白龙失败,是由于没有装上铁甲、铁牙、铁爪……他愿去洱源凤羽山找矿工,开挖生铁,送到这里……赵师傅同铁匠兄弟们也来了,忙着铸生铁,打造铁甲、铁牙、铁爪……阿宝跟着赵师傅,学铁匠手艺;阿凤跟着杨师傅,学习木活。不久,阿凤雕出了一条小小的木龙,阿宝打好许多铁甲、铁牙、铁爪,替小木龙装甲。这条小小的木龙一装好,真是活灵活现……到了第二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正午,木龙又雕成了。它浑身装甲,白晃晃,亮晶晶,摆在广场上,好不威风。大龙身边围着八条小龙,这八条小龙是阿宝、阿凤相帮的手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