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系统是指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连为整体的所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古代中国建筑三原则为正德、利用、厚生,三原则的三位一体为“惟和”。天地和、阴阳和、礼乐和是一种至为理想的状态。唯有“和”,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才会君臣和、父子和、夫妇和、邻里和。而一切建筑的创造,也就应该落在这个“和”字上:创造和的空间,追求和的境界。古代中国人还主张“和而不同”的思想。
环洱海区域的传统聚落也体现出“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因普遍受到儒、道、佛三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兼收并蓄地将其纳入文化之中,构建出独具特色的宗教建筑空间,如大理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本主庙等(图4.19)。
图4.19 大理古城内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
在建筑的营造方面,环洱海区域的传统建筑在汉文化的影响和交融过程中派生出“汉式”合院建筑为主的建筑体系,即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借鉴中原传统建筑的先进经验,有效地移植、嫁接所创造出的具有本民族地域特征的另一建筑形式及其文化,不仅体现在“汉式”民居方面,也反映在其他类型的建筑方面。(www.xing528.com)
环洱海区域一直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区,但在传统聚落的支撑系统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一直推动着支撑系统的发展与进步。苍山马龙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已带有中原色彩,表明在远古时期,中原文化便已在环洱海区域得以传播,并融入当地文化。南诏、大理国时期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南诏太和城遗址与羊苴咩城的聚落空间格局与建筑也融入了汉式建筑的特点。
明清时期大理古城的在方形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地势形成古城内部双十字的空间形态特点。古城内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建筑中,则融入了白族建筑的风格与特点,运用当地的石材与木材构筑建筑空间。近代喜洲古镇则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了西式别墅,民居门楼中加入外来元素与装饰手法。
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支撑系统与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与居住系统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地改进与协调,共同推动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的良性发展,并最终形成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特有的环境生态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