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40年代,吴金鼎等对环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并对相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与分析(表3.1、图3.3、图3.4)。考古发现:①早在新石器时代,洱海东、西两岸的居民已处于定居生活并从事农耕制作;②居住地多建于缓坡台地处,被发掘的每个遗址包含4~5台,最多超过10台;③每个遗址的居民散住在各个台地上,不相连接;④当时的居民为同一血统或同一部落者,散居在同一山坡上,每家就其居所附近开垦农田。这一时期的传统聚落遗址海拔在2000~2600m。
这一时期的传统聚落多分布于山坡上,邻近水源(包括苍山溪流、洱海等水系),具有较好的朝向和开阔的视野。从大理市大展屯东汉墓中出土的陶水田模型(图3.5)可知,人们已经能够利用自然开垦农田,并形成水利灌溉系统;在池塘里养殖家禽与水生植物,与环境和谐相处。人们能够利用材料构建房屋满足居住。人们利用自然环境构筑居住、生活空间,利用自然的坡地地形构筑人工台地,在其上建造居所;构建城墙等防御设施,利用自然高差设置排水沟等防洪排涝;利用居住地周边的土地耕种农田;靠近洱海区域的聚落以捕鱼为生等。人们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天然资源构筑聚落空间,以满足自身生存的需求。
表3.1 洱海西、东岸新石器时代遗存田野调查汇总表
注:此表根据李云晋《洱海区域史前考古研究》整理而成。
图3.3 吴金鼎田野调查环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海拔分析图(www.xing528.com)
图3.4 吴金鼎田野调查发现的环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
来源:李云晋《洱海区域史前考古研究》
图3.5 大理市大展屯东汉墓中出土的东汉陶水田模型和东汉庑殿顶楼阁式陶房屋建筑模型
来源:大理州博物馆http://www.dlzbwg.c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