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洱海区域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成果

环洱海区域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洱海区域的环境生态学研究始于洱海生物,并逐渐拓展至洱海生物与地质环境、洱海水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然而,对洱海生态环境变化与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研究,以洱海湖滨带、湿地等技术措施为主,并未从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在生态环境变化的不同时期深入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环洱海区域聚落的空间形态研究成果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是生态学的重要应用学科之一,也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隶属于基础环境学(图1.10)。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是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环境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生态途径的科学。环境生态学着重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避免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图1.10 环境科学及其分支学科

来源:杨志峰等《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www.xing528.com)

环境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等。它的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识别、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探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技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生态系统管理、生态规划、生态预测等。环境生态学的研究通常采用调查统计分析、科学实验、系统分析历史资料分析等方法。

环洱海区域的环境生态学研究始于洱海生物,并逐渐拓展至洱海生物与地质环境、洱海水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其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主要以洱海沉积物、富营养化、污染物等为研究对象,探讨洱海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中国科学院团队主要以洱海生物群落、洱海水位、气候变化等为研究对象,分析洱海生态环境的变化;云南大学团队主要以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洱海环境价值评估等为研究对象;昆明理工大学团队主要以洱海流域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利用、畜禽粪便沼气资源化等为研究对象;大理大学团队主要研究洱海流域水生态、农业对洱海影响等;云南师范大学团队借助GIS等计算机技术与模型模拟洱海流域非农业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土地利用变化等;华中师范大学团队从生态文明、水环境约束等视角研究洱海流域产业结构;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团队通过光照、气候、洱海水位、湖滨带恢复、浮游动植物等探讨洱海生态环境的变化;上海交通大学团队研究了经济植物湿地处理洱海流域低污染河水的性能等。

众多学者对洱海生态资源与环境技术展开研究,如洱海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周边的污水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积累了大量丰富而宝贵的环境生态经验。然而,对洱海生态环境变化与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研究,以洱海湖滨带、湿地等技术措施为主,并未从环洱海区域传统聚落在生态环境变化的不同时期深入探讨,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