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别意图卷》,其由来得从明代安徽学子戴昭说起。他求学苏州,起初跟唐寅学诗,后向薛世奇学治《易经》,再转而从师雷启东,结交了不少吴地名士。正德三年(1508),戴昭离别苏州时得到了众多名士赠诗,唐寅还作《垂虹别意图》,戴昭便将这些吴中名士的诗画作品汇成《垂虹别意图卷》。五百年后,书法史论家葛鸿桢先生在翻译美国傅申先生所著《海外书迹研究》时,发现美国著名收藏家顾洛阜收藏有《垂虹别意图卷》。该图卷由唐寅作画,祝允明题“垂虹别意”引首,戴冠作序,苏州众才子作诗三十六首,汪昱作跋。
明代《垂虹别意图卷》(局部)
垂虹别意诗序
戴冠①
休宁宗弟戴生昭,年富质美。余教绍兴府学时,与其父思端有同谱之好,往来情义甚笃。然思端业贾,什九在外,不能内顾昭,恐昭废学负所禀,因挈来游于吴,访可为师者师之。初从唐子畏②治诗;又恐不知一言以蔽之之义,乃去从薛世奇治《易》;世奇仕去,继从雷启东以卒业。昭为人言动谦密,亲贤好士,故沈石田③、杨君谦④、祝希哲⑤辈,皆吴中名士,昭悉得与交,交辄忘年忘情。及昭学渐就绪,去家且久,不能无廷闱之思。将告归,众作诗送之。君谦诗云“垂虹拂帆过”,因题卷曰“垂虹别意”。盖垂虹者,吴地石杠⑥之名也,送昭必于此地为别,使送者可及夕而返故也。昭自来请序。予曰:丈夫立身,莫先于学。不学,则纵富且贵,不过血肉之躯耳。富则败礼乱俗,贵则败政厉下,富贵将安用哉!死则人皆唾詈不已;其所过之地,如孤鸿雪泥指爪易灭,人亦不齿也。惟人幼而能进于学,以明其理,以修其身,故能入孝出弟,行谨言信;穷则善家厚俗,出则忠君泽民;生则人化之,死则人思之;所历之地,人皆称述而歌咏之。非私也,人心之公道也,古今之直道也。昭生来游吴中,而以明经讲学为务;吴之士夫,亦乐与游。及其去,而送之以诗。即昭他日所历而使人思慕之权舆⑦也;不然则赠昭之言岂徒然耶?昭归以予言谂诸父兄宗族,当必以予言为然。昭字明甫,同余出唐道国忠公⑧胄之后,盖徽之双溪世家云。正德戊辰⑨中秋吉旦,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长洲戴冠拜手序。
祝允明引首《垂虹别意》
注:
①戴冠:字章甫,自号濯缨,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学者。弘治四年(1491),授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后归。著有《濯缨亭笔记》《礼记杂说辨疑》《读史类聚》等。
②唐子畏:即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一字子畏。
③沈石田:即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号石田。
④杨君谦:即明代文学家杨循吉,一字君谦。
⑤祝希哲:即明代书法家祝允明,一字希哲。
⑥石杠:石桥。
⑦权舆:草木发芽,引申为起始。
⑧唐道国忠公:指唐初宰相戴胄,逝后追赠道国公,谥号为忠。
⑨正德戊辰:即正德三年(1508)。
垂虹别意诗
垂虹不是灞陵桥,送客能来路亦遥。
西望太湖山阁日,东连沧海地通潮。
沈周像
酒波汩汩翻荷叶,别思茫茫在柳条。
更欲传杯迟判袂,月明倚柱唤吹箫。
(沈周)
云外晴虹类石桥,送君归省去程遥。
树声撼地天将雨,帆影拖风晩带潮。
短棹载书维古渡,长亭折柳剩残条。
(谢表次韵①)
注:
①次韵:此处指谢表之诗按沈周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祝允明像
把手江南奇绝处,石栏高拍袂初分。
胸中故有长虹在,吐作天家补衮文。
(祝允明)
相逢忆昔自花村,今忍相违赋此吟。
怨鸟啼残归去恨,清风歆动仰高心。
半江寒送苹花雪,一路香浮桂子金。
有约明年重过我,不妨杯酒话更深。
(山塘吴龙)
文徵明像
久客怀归辞旧知,扁舟江上欲行时。
多情最是垂虹月,千里悠悠照别离。
(长洲文璧①)
注:
①文璧:即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徵明,原名璧。
相送江头水映空,孤舟渺渺下垂虹。
秋深无限江枫思,欲赠相思苦未工。
(陈湖陈键)
柳脆霜前绿,桥垂水上虹。
深杯惜离别,明日路西东。
欢笑辜圆月,平安附便风。
归家说经历,挑尽短檠①红。
(苏门唐寅)
唐寅像
注:
①短檠:油灯的代称。
书剑客金阊,梧桐叶又黄。
蛩催归思早,江渺去途长。
余暑庇山影,西风来桂香。
垂虹拂帆过,凫雁满银塘。
(弘农杨循吉)
垂虹桥下碧流长,送子明经返故乡。
道向南归传易理,水流东去过吴江。
卦爻象箸分奇耦,交谊情深各惨伤。①
婺邑晦翁生长地,邻封英俊有余光。
(顾福②)
注:
①卦爻:《易经》的基本因素,分阳爻、阴爻;象箸:象牙制作的筷子。
②顾福:(1440-?),字天锡,吴县(今苏州吴中区)人,进士出身,曾任光禄寺署丞。
秋风振乔柯,客子归意扤。①
落日垂虹桥,停桡待明发。
渺渺兮予怀,望望兮水阔。
暌违不足道,鄙吝谁我豁。②
(吴兴仇复③)
注:
①乔柯:高枝;扤:撼动。
②暌违:分离;鄙吝:鄙俗。
③仇复: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居苏州。
卷束残书上短槎,临行不用叹抟沙。①
惟余似水交情在,相逐云帆送到家。
(古吴练同悳)
注:
①卷束:卷起捆束;槎:木筏,指船;抟沙:喻聚而易散。
白首忘年交子久,临期握手思难禁。
垂虹桥下有流水,别意与之同此深。
(八十七翁雪厓陈仪①)
注:
①陈仪:字雪厓,庐山(今属江西)人,居苏州。
枫落江堤晩带烟,行人把袂买归船。①
溪分野色东西路,桥跨清流上下天。
酒为锦心浇磊磈,诗凭玉轴寄留连。②
何时又是逢君日,夜雨联床话昔年。
(东吴厚亝朱侗③)
注:
①把袂:拉住衣袖,表示亲昵。
②磊磈:众石累积貌,亦喻胸中不平之气。
③朱侗:吴县(今苏州吴中区)人,字厚亝。
芙蓉动清秋,凉飔拂衣袖。
游子轻别离,执手不可久。
长虹滟滟吴云低,阑干插汉天为齐。
君不见临邛桥柱侈今古,相如亦是寻常题。①
(吴门陆稷)
注:
①相如:指司马相如;题桥柱:指司马相如初离蜀赴长安,曾于成都城北升仙桥题句于桥柱,喻对功名有所抱负。
秋江水清兮秋日明,送所昵兮将远行。
判两袂兮何怔营,指归岑兮云英英,
差道阻兮江之程,酒拍拍兮满兕觥,①
君再饮兮延我情。
(射渎徐子立)
注:
①兕觥:古代酒器。
久客怀乡井,阳阳不遂留。
自知归计好,何用别时愁。
酒尽钟声发,诗成夜气浮。
相逢惜相别,犹欲上江楼。
(黄纹)
秋云随彩动蛟龙,才子行踪气贯虹。(www.xing528.com)
无奈离杯重留恋,不禁吹雨冷江枫。
一脉情衷发短篷,西风漂泊任行踪。
于今莫问江南事,夜月晨钟两地同。
(长洲俞符)
临流祖席正清秋,歌罢新词不自由。
此日送君和兴去,何须风雪夜乘舟。
(练仝璧)
临岐慷慨掷离觞,仗剑南归发棹郎。①
情似三忠桥下水,远随君梦过钱塘。②
(鲁参)
注:
①临岐: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棹郎:船夫。
②三忠桥下水:垂虹桥边有三忠祠。
送君归去上垂虹,霜落吴江几树枫。
堂上有人真倚望,布帆休挫送潮风。
(太原祝续①)
注:
①祝续:太原(今属山西)人,居苏州。
心怀亲舎远,身上客船忙。
昧昧情千种,匆匆酒一觞。
江波摇落日,枫叶著余霜。
顾此垂虹影,种愁谁短长。
(漕湖①俞金)
注:
①漕湖:古代苏州北侧一湖泊,现属相城区。
送别江枫日已斜,倚栏把酒思无涯。
渺渺烟波牵客恨,迢迢秋浦乱芦花。
不堪回首天空阔,一鹜横飞带落霞。
(吴释德璇)
客子匆匆买棹回,临岐相别思悠哉。
石梁照水垂虹远,泽国涵空鸣雁哀。
星斗光铓堪淬剑,风霜牢落且衔杯。
吴门剩有相知在,开遍梅花拟复来。
(邢参①)
注:
①邢参: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丽文,与文徵明、蔡羽等交善,时称“东庄十友”,有《邢处士集》等。
乾坤上下恣遨游,独鹗高横万里秋。
剑化延平津水上,钓垂严濑石矶头。
时清不进圯桥履,月白曾携赤壁舟。
不似吕岩空诳世,帆飞直过岳阳楼。
(长洲戴冠)
七泽三湘作胜游,楚天凉雨值新秋。
江湖来往多青眼,山水登临半白头。
赤壁矶荒重吊古,武昌城晩更维舟。
元之虽去清风在,复读遗文上竹楼。
(庐山陈仪)
终岁览江山,得得避复游。
闲云泽国天,野鹤林泉秋。
年少从亲继为宦,急流勇退旋田头。
足迹天下慨无半,犹胜出门莫解舟。
九垓汗漫拟黄鹄,何时叙问城东楼。①
(长洲周同人②)
注:
①九垓:中央至八极之地;汗漫:广泛。
②周同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新安十日程,足为千里游。
江湖志汗漫,仗剑气横秋。
昨逢阿戎与之语,知君楚尾并吴头。①
不须琵琶浔阳郭,泊此书画沧江舟。
(长洲朱存理②)
注:
①阿戎:称堂弟。
②朱存理:明学者、鉴赏家,字性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壮怀未易惬,直作汗漫游。
长啸楚江晩,浩歌彭蠡秋。
一函图书随所适,相逢谁不甘低头。
春风帆樯薄南郭,飘作桃源神仙舟。
为问贤郎读书处,古濠东畔元龙楼。①
(吴郡俞金②)
注:
①元龙楼:指三国陈登的百尺楼。陈登,字元龙。
②俞金: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人生示弧矢,志已在远游。①
彼昏罔克知,苟延春与秋。
佳山佳水目未覩,种种白发已满头。②
幡然便欲出门去,光景又若逝水舟。
何如戴君游汗漫,朝登楚阁暮秦楼。
注:
①弧矢:指从小立大志。
②覩:古同“睹”。
江枫未摇落,江水正澄清。
水色君颜色,相思无限情。
(应祥)
夕阳枫叶吴江上,一片秋光送马蹄。
(海观陆南)
宝带秋波启别筵,垂虹晚日送行船。
白云似与越山隔,明月还同吴地悬。
后夜相思各杯酒,来年重会剩诗篇。
殷勤再写桥头景,江冷丹枫岁暮天。
(长洲朱存理)
相见无几又送君,江枫洒酒话殷勤。
橹声摇落山头日,帆影冲开溪溆云。
柳剩残枝犹可折,词将前意不堪闻。
归家谈及吴中事,挑尽寒灯坐夜分。
(葑泾顾桐)
重别垂虹秋正云,相思从此散鸥盟。
东南一水分吴越,书剑十年如弟兄。
黄叶不堪风雨路,孤舟忍共酒杯情。
归来有梦君何处,明月杭州第几程。
(城南钦遵)
松陵一水卧长虹,多少行人感慨中。
此日送君无限意,萧萧黄叶与丹枫。
(昌溪王俸)
跋垂虹别意卷后
苏、徽,古吴越地,今俱直隶为邻封①,故徽之客于苏者甚众且久,至历几星霜②忘归者,必其山川、人物可嘉而可乐欤。苏多名士,善诗赋,为诸藩称首。戴君明甫与之游,获其诗累卷,抑明甫之言语、事为、忠信、笃敬,可欲而可慕欤?不然,何客苏者非一明甫,别垂虹者亦非一明甫,而独能致诸名士重之以辞。若是也,明甫得此,诚知重璠璵③矣。使徒知重之而不知所以重,恐非赠言者之本意,惟勉于学、慎于德,所谓忠信、笃敬者,益加修省而精进焉,则徽士将不忍与之别而去,苏士又不忍与之别而归矣,岂非吾徽之光,斯卷之华哉!窃意赠言者之意,固如此。余敢附言于卷末者,意亦如此。也若夫纪述之详,勉进之切,则橡庵先生之言诚然,余复何言。正德甲戌④孟冬月既望,眷生⑤顾斋汪昱书。
注:
①邻封:本为相邻的封地,泛指邻地。
②星霜:指年岁。
③璠璵:美玉名,泛指珍宝。
④正德甲戌:即正德九年(1514)
⑤眷生:旧时尊长对姻亲晚辈的自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