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年(1913)五月,常熟人、光绪庠生、近代知名官吏丁祖荫被任命为吴江知事。时值吴江辛亥(1911)大水过后不久,“丧乱饥馑,公私涂炭”。他到任的那天,下车经过垂虹桥,看到这里“弥望菰芦平陂一片”,与以前所听说的垂虹美景有很大的差距,感叹明中叶以来,几百年间的变迁真的很大。他想到,吴江乃是太湖的要冲,不加以治理则水害肯定更大。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感触和想法向省吏告说,上面“稍稍动治湖之议”。又因资金不足,准许选择泄水要口先进行疏浚。
不巧的是,方案定下来了,下一年,即民国三年(1914)夏,丁祖荫却因勤政致疾,辞去了吴江知事之职。于是,他就向上面转告了吴江的民意,在疏浚太湖出水口的同时修缮垂虹桥,并将一年俸金三千缗分文不取,全数捐出。同时,提出资金不足请省里拨给,再不足的话由当地好义者赞助。这一年的八月,湖南长沙人周焘来继任吴江知事。他向江苏省水利局申请拨款,结果拨了一千元。他自己捐俸四百元,加之丁祖荫的捐款和地方上的捐助,开始了垂虹桥的修缮工程。周焘举荐吴江人费承禄为监修,由修建盛泽白龙桥的石匠刘景祺承修。
这次修桥工程,按照“淤者去,塞者通,圮者治,循其故迹,勿伤民居”的原则进行。当时由于桥的东西两堍均有一些桥孔被埋入土中,地面仅见44孔。施工时,拆卸清理25孔,其中西大孔东移二丈八尺,北向镌刻了一副集句对联:“八十丈虹晴卧影;万千年浪直冲湖”,上联取宋代杨杰《舟泊长桥》中句,下联取明代杜庠《垂虹桥》中句,南向镌刻了“中华民国四年六月”和“官绅商富阖邑善姓捐资重修”字样。西首小孔西移二丈,其余14孔均未动水盘石,仅修侧塘、券板石和两面锁口。桥面和垂虹亭予以全面整修。另外,还将桥东侧大孔落架后重建。
经前后近十个月的时间,垂虹桥修缮工程于民国四年(1915)六月竣工,共计用金七千余元。“落成之日,春阳载涂,行旅往来,交口称便”。周焘邀请丁祖荫撰写了《重修垂虹桥记》,并亲自书写。吴江人、曾任江苏省议会秘书长的金祖泽也另撰书了《重修垂虹桥记》。丁祖荫在其中表达了对于垂虹桥重修竣工的喜悦之情,也表示留有一些遗憾,那就是“至于虹霓璀璨之壮观,未遑一复其旧”,但他对垂虹桥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予以憧憬道:“尚以俟诸三吴大治,物力康阜之时,倘有王世美、孙莘野其人者,慨然寻宋元之旧迹,侈江湖之胜概,余虽去(吴)江久,犹将从枫落鲈乡后,策杖重来,登亭抒啸,高吟秋满江南之句,为江人士美且颂也。”金祖泽在记的最后,则赋诗一首,对丁祖荫和周焘两位知事重修垂虹桥予以称颂,“惟三万六千顷兮,侯泽与之俱长”。(www.xing528.com)
桥修成后,还编纂了一本《重修垂虹桥征信录》,现吴江图书馆有藏。
左图:《重修垂虹桥征信录》
右图:邑人金祖泽撰《重修垂虹桥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