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物理学(下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解析

大学物理学(下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解析

时间:2023-1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通过物质传播时,将与物质中的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是:一部分光的能量不断被物质吸收,一部分光向各个方向散射,使得光的强度被减弱;另外,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将小于真空中的速度,且随频率变化.因此表现为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等效应.1)光的吸收光通过物质时,电矢量与物质中的带电粒子作用,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光的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吸收.实验表明,在透明物质中,当光强不是很大时,光被吸收

大学物理学(下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解析

光通过物质传播时,将与物质中的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是:一部分光的能量不断被物质吸收,一部分光向各个方向散射,使得光的强度被减弱;另外,光在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将小于真空中的速度,且随频率变化.因此表现为光的吸收、散射和色散等效应.

1)光的吸收

光通过物质时,电矢量与物质中的带电粒子作用,将其能量转化为热能,从而使光的强度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吸收.实验表明,在透明物质中,当光强不是很大时,光被吸收的程度与吸收体的厚度成正比.

如图12.64 所示,在各向同性的均匀物质中取一薄层,厚度为dx,光强为I0 的平行光入射到该薄层前时光的强度为I,从薄层射出后的光强为I+dI(dI<0),则有

式中,αa吸收系数,对于一定的波长,αa 可以认为是不变的.积分得到通过厚度为d 的物质后的光强为

图12.64 光的吸收

称为朗伯定律,它是朗伯于1760 年发现的.

实验还表明,光在液体中传播时,稀溶液的吸收系数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比尔发现,溶液的吸收系数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即αa =AC,因此,式(12.103)可改写为

称为比尔定律.式中,A 是与浓度无关的常量,C 是溶液的浓度.应当注意,在稀溶液中比尔定律成立,当溶液浓度很大时比尔定律不再成立,但是朗伯定律仍然成立.

真空对任何波长的光都是完全透明的,而其他物质却不同.任一物质对光的吸收都由一般吸收和选择吸收组成.一般吸收是指物质对光的吸收率随波长变化很小,而选择吸收是指同一物质在某些波长处吸收得很多,并且随波长剧烈地变化.(www.xing528.com)

一般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是不同的.连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物质后,用分光计可以发现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从而形成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吸收物质中的原子吸收入射光能量的结果,可以用来作物质成分的分析.物质成分的极少量变化,会导致吸收系数的很大变化,因此在化学、医药、材料、遥感航天和气象预报等定量分析中都广泛运用到吸收光谱.

物体对光的吸收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例如,金的颜色是黄色的,这是由于金对除黄光之外的其他成分的光波吸收很强,因此表面反射的光以黄色成分为主.

2)光的散射

光在均匀物质中传播时,沿着一定方向传播,在其余方向上光强为零,观察不到光.当光在不均匀物质中传播时,从侧向却可以看见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

散射由于机制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但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物质中悬浮颗粒的影响,如空气中的尘埃、溶液中悬浮的颗粒等,这些颗粒的线度一般小于光波波长;另一种是由于物质分子密度的涨落而引起的,因为密度的涨落取决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这种散射也称为分子散射.

瑞利对颗粒散射进行了精密的研究,发现当散射颗粒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入射光中不同的波长成分有不同的散射,散射光强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

称为瑞利定律.式中,f (λ)为入射光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函数.例如,红光的波长约是紫光波长的1.8 倍,相同入射光强的情况下,紫光的散射大约是红光的10 倍,因此红光的散射较弱,通过薄雾的能力比蓝光强,信号灯多用红色就是这个原因.由于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比可见光强,所以在遥感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

天空的颜色也是由散射引起的,如果没有大气,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白天看到明亮的天空是由于日光受到了大气的散射,散射后的光从不同方向进入人眼.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是由于白光中短波成分的蓝色和浅蓝色光比红黄色光散射得更厉害.而早上和傍晚时分,因日光中短波被大量散射,沿着原来法线方向前进的主要是长波部分,因此太阳此时的颜色偏红;中午时分由于太阳直射地面,光经过的大气层厚度较薄,对短波的散射没有早晚那样强烈,此时的太阳是白色.

当散射颗粒的线度大于光的波长时,散射光对波长的依赖性不强,各个波长成分的散射光强差别不大.此时的散射称为米⁃德拜散射.云雾的颜色呈现白色就属此类散射.

3)光的色散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但波长改变,不同波长的光其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也不同,穿过物质后,会从不同的角度射出,在空间中分开.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或折射率)随波长而变化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可以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通常称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的色散为正常色散;而称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小的色散为反常色散.德国物理学家孔脱发现,反常色散总是与光的吸收有密切联系.任何物质如果在某一波长范围有反常色散,则在这个区域内的光被强烈吸收,形成吸收带.当波长在两个吸收带之间并远离它们时,发生正常色散.后来人们发现,任何物质在红外或紫外光谱中只要有选择吸收存在,在这些区域中就表现出反常色散.这就是说,“反常”色散实际上也是很普遍的,“反常”色散和“正常”色散仅是历史上的名词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