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省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成果

贵州省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动机是驱动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力。刘启刚等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倾向[10]。这里主要介绍与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有关的三种学习动机理论。

贵州省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成果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界定

动机是解释人们为什么产生或执行某一行为的理论概念。它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学习动机是驱动学习行为的一种动力。具体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对学习动机做了不同界定。如冯现刚等(2011)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由其学习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和态度,是大学生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进行直至完成的内在动力,驱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9]。刘启刚等(2015)将学习动机定义为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倾向[10]。张干群等(2016)提出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11]。而史雅静等(2016)的研究将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个体的学习行为、维持已引发的学习活动并促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个体内部启动机制[12]。此外,要海玲(2013)将学习动机看作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核心力量,它通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投入水平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能力的提高[13]。这些定义都强调了学习动机是驱动个体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概括而言,学习动机就是指引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动机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动机的本能理论时期、动机的驱力理论时期以及动机的认知理论时期[14]。不同的理论站在不同的角度从某个侧面对动机进行了解释。这里主要介绍与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有关的三种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属于行为主义的动机观,行为主义将动机看作是一种对奖励和激励的反馈,很大程度上由学生的外部资源决定。该理论认为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行为与刺激的联系是否受强化而稳固,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受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行为主义模型建议教师通过加强有目的学习行为(课堂的专注力、任务完成的细致和彻底程度、讨论的思考性和频繁程度)来培养有动机的学生,并鼓励学生保持优良传统。而对于不能立刻投入这些行为训练的学生,可以通过强化其正确行为加以改善。对于那些不恰当的行为,可以通过不强化使其消失,也可以通过惩罚使之改正。

(二)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任何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发生的基础上被激发起来的,并且需要是按层级排列的,从最低到最高分别为五个层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至少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产生。在学习中,这意味着只有学生低等级需求(如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等)被满足了,他们才会把精力放在高层次需求上(如求知、审美、自我实现等)。此外,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共有,也越容易获得满足。对于高层次的需要来说,能真正产生这种需要的人很少,而且其满足的百分比也较小(指满足的相对程度)。

(三)自我决定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 Edward L.)和瑞安(Ryan Richard M.)等人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简称SDT),它是人本主义思想在动机领域的集中体现[15]。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16]。自我决定理论有四个分支,分别为基本心理需求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 theory)、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和因果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 theory)。由于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有机整合理论与本研究关系最密切,因此对这两个理论做简要介绍。(www.xing528.com)

1.基本心理需求理论(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Theory)

基本心理需求理论认为人有三种基本心理需求:胜任需求、归属需求和自主需求(或自我决定需求)。胜任需求是指个体知道如何获得外在和内在的结果,并可以有效地从事某项活动,这一概念类似于班杜拉自我效能感;归属需要是指个体可以很好地与他人发展一种安全、令其感到满足的关系,并体验到被关爱、被支持和归属感;自主需要是指个体采取主动并自主调节行为的需要,个体参与某项活动时有主宰感,感到可以充分控制自己的行为。基本心理需求理论认为人产生动机的原因主要是这三种需求得到满足,自主需求的满足是人能够自我决定的前提[17]

2.有机整合理论

有机整合理论主要根据自我决定程度的不同将外在动机分成不同维度,并研究了促使外在动机内化的条件。该理论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无动机三种类型。个体的外部动机可以通过内化过程逐步整合为内在动机。在外在动机的内化过程之中,研究者依据自我决定程度的不同,由低到高将外在动机分为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四种类型。由于外部调节、内摄调节主要是迫于外部压力而行动,自我决定程度低,因此又被称为受控动机(Controlled Motivation),受控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内部内疚或外部他人的要求压力而产生从事某行为的动机[18]。认同调节、整合调节以内部控制为主,自我决定程度高,因此又被称为自主动机(Autonomous Motivation)。自主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自己的意愿和自由选择如兴趣、个人信念而从事某行为的动机”[19]。具体模型图见图1。

图1 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的划分

(引自索玉贤《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动机、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总之,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自我决定学习动机强调的是学习活动的自主性、行为的自愿自发性,突出内在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一个由无动机向内部动机不断转化的连续变化过程,当胜任需求、归属需求和自主需求三种内在需求得到满足时,内在动机便得以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