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责任:以爱教会学生沟通与理解

教师的责任:以爱教会学生沟通与理解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我们把马克思所说的第二个“人”字理解为“仁”,就可以转换出孔子“仁者,爱也”的至理名言。生命的本体是爱,爱是人类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全部就是爱的教育,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用心灵去沟通、理解,教会学生爱。当这五种自然情绪的任何一种被扭曲时,问题就会产生。人会因慢性抑郁而杀人,或自杀,或危害社会,给家庭或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教师的责任:以爱教会学生沟通与理解

马克思说:“人的最高本质是人”。如果我们把马克思所说的第二个“人”字理解为“仁”,就可以转换出孔子“仁者,爱也”的至理名言。进而,如果我们把“仁”理解成为“爱”,那么人的最高本质就是爱。

生命的本体是爱,爱是人类的灵魂。爱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言行的经验中体验和积累的,真正的爱是信任、尊重、鞭策、激情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爱能使人获得快乐、喜悦、鼓舞和创造力,更能使人诱发创造思维,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全部就是爱的教育,那么,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会学生用心灵去沟通、理解,教会学生爱。

爱就像是色彩中的白色一样。许多人以为白色就是没有色彩。其实白色涵括了所有的色彩,它是所有色彩合而为一的结果。所以,爱是所有感受的总和。它并不是情绪(喜欢与痛恨、高兴与愤怒、欢欣与哀伤、羡慕与嫉妒、大方与贪婪……)的不在,而是所有情绪的总和。因此,个体若要体验完美的爱,它就必须体验每一样的感受。这就如同一个人没有处于下的体会,他就不知道什么是上;没有在左边的经验,他就不知道什么是右边;如果他不认识冷,他就不知道什么是温暖。

情绪有以下基本表现形式——悲伤、愤怒、羡妒、恐惧和爱,我们把它称之为五种自然情绪。

在这五种情绪中,爱与恐惧是所有这些情绪的基础。其他三种情绪是由这两种情绪所衍生的。

实质上所有的意念,都是由爱或恐惧所推动的。爱与恐惧虽然是两个大的极端,但是所有的思想、观念、概念、领会、决定、选择与行动,最后都是以爱为基础的。

事实上,爱是所有的一切。即使恐惧,也是爱的衍生物,而当恐惧得到恰当的运用时,就表达了爱。

为什么说恐惧表达了爱呢?

一切事物当以其最高的形式表达,都表达了爱。

孩子在车辆奔驰的马路上玩耍,父母义无反顾去救出孩子,表达的是恐惧还是爱?

我想父母是为孩子的生死恐惧,而爱——则足以使他们冒着自己性命的危险去抢救孩子。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恐惧的最高形态可以转变为爱……,是爱……,而以恐惧表达出来。

同样的道理,自然情绪的忧愁、愤怒与羡妒,既是恐惧的某种形态,而转过来又都是爱的某种形态。

当这五种自然情绪的任何一种被扭曲时,问题就会产生。它会变得怪异,无法认出是爱的产物——绝对的爱。

伊丽莎白·库布勒·鲁思博士(Dr.Elizabeth Kubler·Ross)对这五种自然情绪的解释是:

悲伤是一种自然情绪。是这种情绪,让你在不想说再见时说再见,在遭遇到任何一种损失时,表达出内心的悲痛。这种损失可能是失掉你所爱的人或者是失去你所心爱的物件。

当你的悲伤可以表达时,你就除去了它。孩子们在感到悲伤时,如果可以表达悲伤,长大后对于悲伤就有非常健康的态度,因之往往很快就可度过悲伤。

那些被大人说“不行,不行,不准哭!”的孩子,长大以后却无法宣泄。因为从小他们就被人告诫,终其一生都不可哭泣。因此他们就压抑他们的悲伤。

悲伤长期被压抑,会变成慢性抑郁,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绪。

人会因慢性抑郁而杀人,或自杀,或危害社会,给家庭或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愤怒是一种自然情绪。它是让你说“不,谢了”的原因。它不一定有辱骂之意,不一定有伤人之意。

如果允许孩子表达他们的愤怒,他们长大后,对愤怒就有一种健康的态度,通常也容易度过愤怒的时刻。

如果让孩子觉得发脾气是不对的,甚至根本不应该生气,则他们长大以后,就很难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

愤怒如果持续被压抑,就会变成暴怒,而这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绪。

人会因暴怒而杀人,或自杀,或危害社会,给家庭或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羡慕是一种自然的情绪。这是使五岁的小孩想要像姐姐一样可以够到门把手,或骑脚踏车的情绪。羡慕是那使你想要“再做一次”的自然情绪;是使你一试再试,不屈不挠,直到达成的情绪。羡慕是非常健康的,非常自然的。如果让孩子表达他们的羡慕,长大之后,他们就对这种情绪有非常健康的态度,很容易度过这种情绪。

如果让孩子觉得羡慕不好,不应当表达,甚至根本不应当有这种情绪,则长大之后,他们就很难处理这种情绪。

羡慕如果持续受到压抑,就会变成嫉妒,而嫉妒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绪。

人会因嫉妒而杀人,或自杀,或危害社会,给家庭或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恐惧是一种自然情绪。所有的婴儿都生而仅仅具有两种恐惧:害怕跌下去,害怕很响的噪音。其他的恐惧都是由学习而来的反应,是由环境带给孩子的,是由父母教给孩子的。自然的恐惧是为了让人小心。小心是为了让身体可以活下去,它是爱的衍生物,对自己的爱。

如果让孩子觉得恐惧是不对的,是不应该表达的,甚至根本不应该有这种情绪,则他们长大以后,就很难处理这种情绪。

恐惧如果持续被压抑,就会变成惊恐,而惊恐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绪。

人会因惊恐而杀人,或自杀,或危害社会,给家庭或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爱是一种自然情绪。如果让孩子可以自然的表达与接受,不加限制,不加条件,不被禁止,不感困窘,则它可以什么都不再要。因为以这样的态度表达与接受的爱,其本身就完满自足。然而,爱如果受到限制,被设下条件,由规范与仪式捆绑扭曲,被操纵和制止,就会变得不自然。

如果让孩子觉得他们自然的爱是不好的,是不该表达的,甚至是不该有的,长大之后,他们就会难以处理这种情绪。

爱如果持续被压抑,就会变成占有,而这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绪。

人会因为占有而杀人,或自杀,或危害社会,给家庭或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而当这些自然的情绪被压抑,就会造成不自然的反应。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自然情绪却都受到压抑。然而,这些情绪却是人们的朋友。它们是人们的礼物。它们是人们神圣的工具,用以雕塑人们的经验。

人们生而具有这些工具——它们是帮助人们安度生命的。

你是爱。爱是一切所有。所以你是爱,我是爱,没有任何东西不是爱。

那恐惧又怎么说?

恐惧是你所不是的。恐惧是那看起来如真的假象。恐惧是爱的反面,是你在你的实相中创造出来的,好让你去体验你是什么。

爱,是那没有限制的。它没有始,也没有终。没有前,也没有后。爱永远是(存在):现在是,过去是,未来是。

所以爱也是永远,它是永远的实相。现在回到前面用过的另一个词:自由。如果爱是没有限制,是永远,则它就是——自由。爱,是那完全自由的。

在人类的实相中,人们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寻求去爱,寻求被爱。人们会发现人自己总是渴望着爱是不受限制的。人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希望能够自由的表达爱。

在每一次爱的经验中,人们都寻求自由、不受限制的永恒。你可能未能总是获得,但却一直寻求。人们寻求它,因为这就是爱,在人们内心深处知道;因为这就是爱,借着爱的表达,人们在寻求去认识和体验自己是什么,是谁。

人们是生命在表达生命,爱在表达爱。

所以,这些字眼都是同义词。它们都是同一个东西:生命、爱、没有限制、永恒、自由。

凡不是其中任何一个的,就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是所有这些东西,人会寻求去体验自己是所有这些东西。

谁想要体验恐惧呢?

没有人想要体验恐惧,但人们被教导要恐惧。

小孩不知道恐惧,他以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小孩也不会觉得缺乏自由,他以为他可以爱每个人;小孩也不认为自己缺乏生命,孩子们以为自己可以永远活下去——而那像孩子一样行动的人,以为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小孩也不知道什么是邪恶的——一直到他被大人教导什么是邪恶的以后。

爱是对一切人、对生命的深沉的爱。

你对某个人将这种爱表达出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www.xing528.com)

你不可能对两个人用完全相同的方式表示爱。因为你是原创性的造物,也是原创性的创造者。你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原创性的。任何的意念、言词和行为,都不可能是重复的。你无法重复。你只能原创。

所有的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两个相同。因此即使你想要,也无法以相同的方式爱两个人;而且你也不会想要,因为爱是对独特之物的独特回应。

因此,当你对某人表示爱,你是以不可能对他人相同的方式表示。你的一思、一言、一行——你的回应——实际上是不可能重复的。每次都不一样……。正如你对之产生这些感受的人,个个都不一样。

如果你想要独独对某人表示这特殊的感受,那么,选择它就是了。去表达,去承认,去宣示。但你的宣示要时时刻刻都是自由的,而非义务。因为真正的爱永远是自由的,在爱的领域中,没有义务存在的余地。

如果你将你以特殊方式对唯一对象的爱视为神圣承诺,永不可毁,则将有一天你会感到此承诺是义务——你将为之恼怒。然而,如果你不将它视为承诺,一言无悔,却视为随时随地所做的自由选择,则恼怒之念永不致来临。

记住:神圣承诺只有一个:去表达、去实践你的真实相。一切其他的承诺都是对自由的毁弃,不可能是神圣的。因为自由就是你之所以为你。如果你毁弃自由,你就像丧失了你的本我。那不是神圣,那是亵渎。

爱没有要求。这就是爱之所以为爱。

如果你对他人的爱带有要求,就根本不是爱,而是仿冒品。

很显然,如果学生没有在正常的交往中学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学、爱周围环境、爱家乡,他就不可能升华出完美的爱的实质。若要个体的灵魂去体验爱,就必须让他明白:爱是什么。

爱不仅需要传授,更需要影响、点拨和引导。“爱”字大家都会写,爱也许大家都会做。在每个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爱。爱,有先天所给的,有后天学会的;学会爱,是从教育开始的。学习爱,首先应该从爱自己开始,爱自己,给自己机会,而中国人的教育就比较保守,甚至说是在自己欺骗自己。那种传统的误导是:爱自己就好像是自私。试想,连自己都不爱自己的人是正常的人吗?每个人的心里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又不能说出来,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自“五四”以来,我们把“破”理解和运用为“抛弃”,把“立”理解和运用为“引进”或“创立”,使传统之精华趋于被抛弃之状,仅“毛发肢体授之父母”之自爱变成了假大空的说爱,就可见一斑。中国教育是到了该扭转的时代了。如果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给自己机会,博爱是在自爱中得到发展和升华的!

我们提倡爱的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爱自己的毛发肢体、衣衾用具、父母居处等等,从这些最基本的爱叠起,进而达到最广宽博大的爱。一个孩子,从出生,就得教会他爱。爱什么,爱自己、爱生命!生命从何而来,是父母给的,爱父母!在生命活动中,他会接触到许多的人,怎样才能达到人见人爱?只有首先爱别人!从最基本的爱,逐层上升到广宽的爱、深远的爱,最终实现爱祖国!

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这些老掉牙的字眼。不是因为在象牙塔中,才说出了爱生活、爱世界这样的话;是知道外面的黑、脏、丑陋之后,是你经历了坎坷不平、不公正的一生之后,还要说出这样的话。人要懂得诚实地去爱、去生活,在这种多彩的大千世界生活,懂得如何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才能去珍惜这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

生活总是一段一段的,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哪怕是点滴的恩惠,也值得去以涌泉相报;人生总是不随人愿的,人生就是抗争:它有成功,也有挫折。在你沮丧无望的时候,有人给你一些帮助或启发,也许你就能享用终身。感恩既是天启的领悟,也是苦难给一个能够反省的人的宽厚的馈赠,感恩能使珍惜从世俗中拔擢出神性。

记住,人要无畏地去生活,世界是值得你去奋斗的。要快乐,要开朗,要冷静,要自信,要创造。生活有时不能太低调,必要时还要强悍一点。凡是成功者都有一段在黑暗的矿坑里爬行的经历:他孤独,他没有援助,他的前途仅仅是一点微光,只有当他历尽千辛万苦在洞口站起来时,他才有资格说:我是大写的人。

爱物质,适当地。“黄金有价,乌金难求”,某些时候,永远知道精神更重要。知识不仅是创造的一种力量,也是享受的一种手段。要学会善用时间,勤奋求知,否则将失去自己对人生的主导权。充实自己,不但是你唯一的路,而且也是你非走不可的路。比起那些所谓的名牌及物质,更加值得骄傲的是你自己。

劳动者是美丽的,不要为劳动羞耻。土地不脏,汗味也不难闻。要尊重那些生活状况不如你的人,因为这样才是尊重自己。只有劳动,才能造就真实的自我。永远体恤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因为我们的亲人就是在这些人群中。心存怜悯,可能会使你更高贵!

自我肯定是十分重要的。接纳自己的意义,在于懂得开放胸怀,明白这个世上并无完美的人。能够欣赏自己的人,就更懂得欣赏别人,并能够容易一点和异性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而不是终日埋怨、挑剔和不满。

下面是由“爱的教育”研究会负责人倪美琪老师所编写的《学会关心学会爱的能力24条》,希望它们能对你有所帮助。

(1)学会喜欢别人,欣赏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优点。

(2)学会感激,学会道谢,学会记住别人的恩惠,有恩图报。

(3)学会同情和怜悯,学会善待别人,学会说安慰的话。

(4)学会理解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站在不同角度的想法。

(5)学会聆听,用心去听老人的倾诉,父母的唠叨,教师的批评,别人的意见。

(6)学会沟通,真诚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学会表达自己的善意。

(7)学会宽容,学会妥协,学会吃亏和让步。

(8)学会合作,学会相融,学会接纳别人(包括有缺点的人)。

(9)学会敏感别人的需要,经常从别人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

(10)学会慷慨,学会付出,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

(11)学会体贴关怀,学会耐心帮助别人。

(12)学会说“请”,说“是不是可以”“能不能这样”,不恶声恶语。

(13)学会尊重别人办事的不同模式,不同方法,不轻易否定别人。

(14)学会喜欢自己,接受自己的容貌、个性、所处的位置。

(15)学会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满心喜欢、全力以赴地投入眼前最平凡的生活。

(16)学会自立,不依赖,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去解决。

(17)学会向自己挑战,不断克服困难,正视挫折,不断超越自己。

(18)学会相信自己的潜能,遇事敢于说“让我来干”、“我能行”、“我能应付”。

(19)学会承担责任,不推委,敢于对承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0)学会自我保护,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

(21)学会求助,必要时敢于请求别人帮助,不怕被拒绝,被耻笑。

(22)学会容忍,学会忍耐,学会在受到委屈时不马上反击,经冷静思考后,逐步辨明是非。

(23)学会正直,善待别人,亦不畏惧恶人与恶行,敢于挺身而出,保护被凌辱者。

(24)学会以天下为己任,放眼世界,关心大事、位卑未敢忘忧国。

附录:

人的“八大”心理弱点

1.疑心病。凡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如有位妇女见到别人小声交谈,就认为是在议论她。

2.争公平。企求绝对公平的结果,总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嫉恨比自己强的人。

3.应该论。许多人的情绪被“应该论”所操纵。例如如果我对某人好,他就应该对我表示感谢,否则,就会郁郁寡欢。

4.依赖性。有的人依赖异性,一旦离开,便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情感生活。摆脱这种情感陷阱的最好办法是要人格独立

5.寻赞许。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力量,其实质是:“不相信自己。”

6.至善狂。这种人要求自己或别人的所作所为一定要十全十美,到头来,却使自己或别人变得无法接受。

7.自封心。具有自封心的人,总是借口秉性难易,不愿再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其实是害怕约束自己,企求原谅自己。

8.内疚狂。过分的内疚是一种畸形责任感,总是主动承担本来不是自己的责任。这种心情自然是对身心极有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