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则预言:“只有当一棵大树被砍下,只有当最后一条河流被下了毒,只有当最后一条鱼被抓住了,你才会发现金钱是不能吃的。”这则预言告诉我们,人类在追求科学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忽略了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那么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讲两件真实的事例:
事例一:2005年7月25日晚,在北大33号宿舍楼,一男生从5楼宿舍的阳台坠至水泥地面,因抢救无效身亡;2005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北大理科2号楼,02级数学系一博士生坠亡;2005年4月22日下午4时,北大理科2号楼,一女子坠亡。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的顶尖学府,令多少学生向往,使多少学生作为苦苦学习奋斗的目标。然而,却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发生学生跳楼自杀现象,使人唏嘘不已。7月25日自杀的学生是北京大学心理系一名本科男生。这就奇怪了,作为心理系学生就是学习心理方面知识的,遇着困难和思想问题,应该比别的学生更知道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可是,居然也选择了跳楼自杀这条路,更加令人费解。
事例二:1991年11月1日下午3时左右,卢刚在美国依阿华大学枪杀了包括他的导师、中国同学在内的六个人后自杀。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非常有潜力的学生自杀或毁人后自灭呢?这个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教导学生如何读书写字、如何计算加减乘除以及那些我们自认为是良好教育的东西,但却忽略了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如何去爱。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需要爱的程度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多,只是我们把它忽略或忘记了。我们汲汲于追求其他的目标,比如事业、金钱、财富和声誉,我们专注地追逐休闲、娱乐,而忘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大家想想,有什么比爱更重要呢?
洞灵子在《薄白学》中指出:人世界有一种要得便得、要失便失的东西,此即是情感。例如幸福,你觉得幸福,你便幸福;你觉得痛苦,你便痛苦。愁绪与快乐、紧张与轻松、爱与恨、幸福与苦闷等对应之情感,仍是可以“按需分配”,要之有之,要多少有多少。你丢失愁绪,即获得快乐;丢失紧张,即获得轻松;丢失恨,即获得爱。在心理情绪之上,南宋陆象山的名句“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即是印证。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呢?一句话,“爱始于思想”。
“爱始于思想”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它真的可以让我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如果你一心想着气愤,你就会体验到气愤;如果你有着兴奋的思想,你就会兴奋起来;如果你想着快乐,你就会快乐……当然,如果你有爱的思想,你就可以体会到爱。改变思想,你就改变了行为和经验。它就是这么简单。(www.xing528.com)
有一句话叫“境由心生”。很多时候,人的痛苦与快乐,并不是由客观环境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思想决定的。你看路边的小草,被人踩来踩去,可它还是活了下来,它拼命地站起来,接受大自然给予她的阳光、雨露和爱抚,所以,它比温室里的花朵更有生命力。你就像那小草,你很有生命力!
“改变思想”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就不会那么简单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击败自己的心灵比击败无数个论点来的伟大”。不过它是有可能做到的。我们本来应该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思想的,但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却被教导着去选择错误的思想——评判别人、踩踏与自己等同的人、歧视比自己差的人。从我的实践来看,当你向一个孩子敞开胸怀无私地去爱他的时候,这个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这就是人类爱的本能。问题是,孩子会从师长的一言一行中,来构建他们对爱的理解——如果对孩子总是批评、否定和体罚,他们就会相信这种行为是可以接受的,然后就以这种方式对待别人,来取代爱的行为;每当我们一说到爱,师长们就认为是情爱、性爱、恋爱,这不仅扼杀孩子们对爱的领悟能力,而且也把孩子们的美好心灵推向了邪恶的边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重新学习爱的真谛,以及被爱的意义。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信仰和态度,才能走进爱的世界。
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态度;种下一种态度,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行动则产生行为;而行为则造就了我们的命运。爱一个人就是去关心他们,当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在他们身边,换句话说,就是表现出你最高的仁慈。
当我们去爱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就是我们必须先想到他们,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渴望。举个例子来说,当我刚刚从事教学的前五年里,我认为教育学生就是传授学科知识、技术、技能,我的眼中只有学科知识、技术、技能,所以学生不仅与我远离,而且对我所教的学科毫无兴趣。通过反思我很快发现,我所教的不是学问,而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人的个体不仅有不同的灵魂所主宰,而且有不同的心理需求,还有不同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把这些个别特性考虑进去,才能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乐趣而积极主动地去学好本门学科。
生活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要,才有可能拥有爱的关系。具体的做法就是,我们要把自己的脚放进他人的鞋子里,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事情、去尝试一下。比如说,很多人陷入了无爱的关系里,经常抱怨他们的伙伴、同学不爱他们,可是他们不要总是问:“我的伙伴、同学为我做了些什么?”而反过来扪心自问:“我能为我的伙伴、同学做些什么?”当他们这样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伙伴、同学就会有被爱的感觉,同时也会把更多的爱回馈给他们。问题是我们经常想着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别人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到他们的需要,那就很难得到爱了。
从上可知,任何事情都是从一个想法开始的——爱的思想引导着爱的行动,以及爱的经验。也就是说,爱的思想不仅能帮助你寻找到爱,而且还能把你吸引到和谐的爱之中,进而创造出爱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