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恋爱教育应有针对性

中学生恋爱教育应有针对性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出现恋爱现象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父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思考再三,认为老师和父母对学生子女的恋爱,一方面要正确对待,甄别其是来往密切还是恋爱,另一方面对于真正的恋爱要采取疏导,而不应该用严堵。把同学的“要好”作为可以恋爱的理由。同学的“要好”实际就是同学之间的友谊。生理上各种器官的发育成熟,势必会有时在心理、行为上反映出来。

中学生恋爱教育应有针对性

孩子出现恋爱现象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父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一)冷静分析

如果您发现孩子有中学生恋爱苗头,不要如临大敌,一味斥责孩子,而应分析他(她)恋爱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张扬,要冷处理,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说来,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并且要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一方面让他充分认识中学生恋爱的危害,另一方面应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盲目钟情的孩子,要帮助他们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马,认识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任务,青苹果看起来美、吃起来是酸涩的,并鼓励他们开阔心胸,振作精神,升华感情。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孩子转弯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另外,优化家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缺乏爱的环境里,那么,他是很难形成健康心理的。

小知识 中学生心理变化过程:

1.在青春前期即初中阶段,孩子们出现异性吸引是正常的、健康的和合理的,但需要得到成年人的指导使之健康发展,否则他们会盲目地,简单地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如谈论异性、阅读言情小说,特别津津乐道于其中的男女关系的描写,与异性交往越来越频繁。看上去好像是谈恋爱,实际上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是恋爱和爱情。所以这一时期的性心理表现也可以指向歌星,出现疯狂的追星族,甚至幼稚地要献身歌星,当然他们的偶像也可以是老师或是其他人。

2.在青春后期即高中阶段,性心理的发展更加成熟,进入初恋阶段,已有心中的偶像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喜欢避开群体单独亲近,卿卿我我,这时与初中的异性吸引阶段有所不同,但仍与成年人心理有所区别。表现有三:①这种初恋往往是自然和朦胧的。②中学生的初恋是稚嫩的、脆弱的、并不成熟,经不起任何挫折。③这种初恋往往是盲目的,冲动的,容易越轨。结局有四种可能:一是初恋的情感得到升华,抒发,于是集中精力完成人生的其他课题如学习和事业。二是压抑自己的情感,找不到正确的发泄途径,于是痛苦将伴随他们的成长,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将情感健康、合理释放。三是初恋时形影不离,只以对方的喜怒哀乐来改造自己,陷入两人世界,又很幼稚,于是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眼界不够开阔,待年龄稍大些就会后悔,“原来天外有天,比她(他)更合适的竟然还有那么多”。四是越轨行为,理智被情感或肉体冲动所突破,发生婚前性行为,甚至妊娠。身心受伤害,不再相信任何人,往往导致终生遗憾,内疚,甚至出现自暴自弃、以性为手段报复异性地变态病变。

(二)恰当教育(www.xing528.com)

父母恰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和性道德知识教育,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学生恋爱问题。恋爱是异性之间的爱慕,人生的必经之路,本身没有错。而正值中学时期的学生们一旦也有这种感情时,那也不一定就是恋爱。一提起学生的恋爱,老师和父母,都会采用各种“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割断他们之间的感情,但往往“藕断丝连”、事与愿违,学生们不接受老师的训育,父母的劝导,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思考再三,认为老师和父母对学生子女的恋爱,一方面要正确对待,甄别其是来往密切还是恋爱,另一方面对于真正的恋爱要采取疏导,而不应该用严堵。

(三)正确处理

中学生恋爱俗称“早恋”(应该慎用“早恋”这个词,最好不用,学生对这个词普遍有逆反心理)或牛犊恋。中学生已经到了喜欢异性的年龄,中学生恋爱当然是指青春期的中学生出现两性相互爱慕的现象,包括异性过从甚密、探究异性神秘的好奇心、异性自然吸引、两情相依等,但有一个必要条件是排斥第三者介入。陷入恋爱之中的中学生因受到相互的吸引、相互的爱慕、相互的支持,情绪是愉快的,情感也是纯洁无瑕的和天真的。由于对情感处于摸索、探究、总结阶段,往往像自由电子一样盲目地与异性进行接触——碰撞,再接触——再碰撞……当然也就缺乏理性。多数人有肉体和性接触的意向,但不一定都付诸实践。相当多的中学生满足于温馨浪漫的情感交流和卿卿我我的言语交流。当然也有一部分基于性冲动与性欲望而发生性行为。中学生恋爱多与环境因素引起的性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同时也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分析其的最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是同学们没有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把同学的“要好”作为可以恋爱的理由。同学的“要好”实际就是同学之间的友谊。心理学家认为,友谊是朋友或同学之间的一种深厚的感情。亲密的友谊是人类美的感情之一,是人们在共同理想,共同学习,共同工作的基础上产生的相互团结和帮助,并能激励,鼓舞人们前进的高尚道德力量。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说过:“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确实,学生时期培育的友谊是真挚的,纯洁的,它不带任何功利的成份,也没有世俗的铜臭味,因而极为珍贵,甚至终身难忘。与友谊不同,爱情是男女双方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忠贞、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具有排他性、持久性,其最终目的是建立家庭,并要求双方承担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爱情是以真诚的友情为前提的,所以爱情与友谊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爱情与友谊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友谊是广泛的交往,不分男女不必考虑双方的实质性的矛盾冲突等问题,友谊可保持而爱情只存于异性之间,具有专一性,排他性。当然随着男女间友谊的日益加深,有时会萌发出爱情,有时毕竟只是有时,真正的爱情是由包括友谊在内的多种因素构成的,决不能把男女同学的好感当作爱情,甚至置自己的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于不顾而过早地谈恋爱。

原因之二是同学们缺乏对前途的认识,缺乏自己的理想目标而造成恋爱的心理现象。现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发育的基本成熟阶段,即由少年走向青年阶段。生理上各种器官的发育成熟,势必会有时在心理、行为上反映出来。但对于一个有人生目标,有理想追求的中学生来说,为实现自己的努力目标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有精力都整天融入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之中,想别的东西的多余时间和多余精力相对就较少,有时可能是浮光掠影、昙花一现或者是运用与异性的密切交往放松身心、调节情绪。反之,对一个没有理想目标追求的中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理想目标,导致缺乏激情和动力,缺乏动力后人这部“机器”就闲着无事。而正处发育阶段的中学生精力旺盛,需寻找机会释放,一方面无所事事,另一方面精力充沛,需要释放,这两个反差,正适合这时的心理需求,把同学的友谊当作爱情,把精力旺盛充沛的青春年华,沉湎于不成熟的简单谈恋爱之中。一旦到生理发育完全成熟,心理成熟时,双方才感到为此徒然耗费了许多宝贵时间,有的甚至在感情上还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给今后的婚恋生活蒙上了阴影。

原因之三是受社会不健康影视和刊物的影响。在此我们讲述一则古老的故事: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终身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进麦田,只许前进,且仅一次机会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根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株麦穗还要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要采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已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他大致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穗。虽然,不一定属于最大最好的,但他满足地走完了全程。故事完了。相信你对恋爱也有一定的认识了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