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期临近,考生会因复习功课或心情过于紧张而发生头昏,头痛,心悸,失眠,心烦不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倦身乏,神经衰弱等症状。这就是考前紧张综合症。如果能在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调整心态的同时采取饮食防治,不仅能减轻症状,而且能收到滋补养身之效。
1.牛奶煮蛋黄。牛奶250克,鸡蛋黄数个,同煮食之。牛奶含色氨酸,有镇静作用,能治心烦难卧之症。
2.肉汤黄花菜。黄花菜30克泡软,瘦猪肉100克洗净切片,加水煮汤,调食盐,酱油,味精食之。有安五脏,利心智,解忧烦之效,治难眠不安等症。
3.大枣糯米粥。大枣20个,糯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食之。大枣能治惊悸怔忡、恍惚健忘,糯米能健胃和中,益气扶正。
4.百合冰糖粥。干百合50克泡软,冰糖、粳米各50克,加水煮汤食之。有滋阴降火,养心安神的功效,治神气衰弱,心烦难眠,入眠多梦。
5.龙眼红枣粥。龙眼肉12克,红枣10个,粳米100克,用水煮成粥,加红糖食之。有安神,健脾,补血之效,治心悸失眠,体质虚弱。
6.芹菜梗米粥。芹菜连根120克洗净切碎,粳米100克,加水煮粥,有醒脑安神,润肺止咳功效,适于神经衰弱,肺燥咳嗽者食用。
7.喝合欢花茶。合欢花又叫马樱花,每次3~6克,用开水泡代茶,有提神解惰、活血作用,烦躁不安、失眠者宜用。
(二)考前健脑
1.充足的睡眠可健脑。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保护脑组织细胞大有裨益。医学家建议,考生每天应有7~8小时的睡眠时间,建议午饭后应当睡1小时,晚上不宜“开夜车”。
2.适度锻炼可健脑,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加大脑供氧量,改善脑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促进记忆、思维能力的增强,学习之余,可选择一些强度适宜的项目,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健脑徒手操、羽毛球、静坐,舞剑等。
3.悦耳音乐可健脑。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不仅能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思维发展,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给大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得到良性调节,抒情音乐,可使人体内产生一种叫乙酰胆碱的化学物质,它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均有裨益。
4.花香可健脑。若在书房或学习环境里摆上兰花、茉莉、米兰等,空间飘荡着清香,可使学习者头脑清新,精神振奋,有助于健脑提神消除疲劳。
5.头部按摩可健脑,每天花几分钟时间,按摩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也可用手指梳头,通过按摩来缓解大脑疲劳、振兴精神,增强记忆。
(三)面临中、高考会自我放松
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不少中、高考生因情绪紧张和思想压力而吃不香、睡不好,这势必会影响临场发挥。
为了减轻压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考场,考前几天应以休息放松为主。如果自己的神经很难放松,不妨试一试下面的减压口诀和减压活动。
1.减压口诀:①我平静、我越来越平静;②我放松,我感觉很放松;③我没有负担;④我静静地享受这一切;⑤我爱自己;⑥让阳光照进我心里;⑦我的心灵非常自由。
2.减压活动:①晨起或晚饭后到室外散步疾走,配合甩手或扩胸运动;②欣赏轻柔宁静的大自然音乐,有海浪和溪流声最佳;③躺在阳台或草地上欣赏蓝天白云;④找出白纸和彩色笔,把所有的压力尽情划出来;⑤想象到海边去度假,想象所有有趣过瘾的事情;⑥晚上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边洗边放声唱歌;⑦睡前平躺在床上做深呼吸,聆听自己的呼吸韵律。
附录:
中、高考专业选择的分析
中、高考志愿的选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问题,在此仅从心理层面进行分析,供考生和父母参考。(www.xing528.com)
一、正确分析,科学选择
(一)要正确分析考生的综合实力
例如所在中学的教学水平如何?历年的升学率是多少?考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平时学习成绩和中、高考模拟考试在什么分数段上;上下幅度如何;有何特长;是否有附加分数及应试的心理状态如何等等,所有这些构成考生的综合实力。
(二)把握志愿间的档次
首先要选择好第一志愿,要认真分析的报考的第一志愿专业历年来的录取情况,如录取分数的上下线,录取的比例及今年扩大招生的规模等等。填报第一志愿既要量力而行,实事求是,又要积极大胆,敢于突破;对第二、三志愿选择则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留有余地,小心谨慎。要在高校的类别(重点、非重点、教育部直属、地方所属,所在地区等)拉开档次,避免“马鞍型”“上坡型”“天平型”“重叠型”的不当排列。
(三)要分析“大小年”的录取规律
即分析某校单双年录取分数变化,找出相应的规律。一般来说,高校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录取分数范围,但也有例外。如某年某校考生报考人数减少,生源不足,录取分数降低,结果第二年报考人数骤增,录取分数大幅度提高,第三年又没人敢报,致使一些学校的录取产生高低起伏,这就是所谓“大小年”规律。考生和父母要从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分析高校录取分数,以减少自己判断上的失误。
(四)个性特征与专业选择
父母在早期就要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我国古语所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这段时期正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注意力是否集中,对挫折的承受如何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向型的人一般适合将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教师、律师、记者、演员、社会工作者等;内向型的人往往适合从事与物打交道的工作,如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会计、科研工作等。很多职业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经常变化,要求创新(记者、演员、作家);有的严谨、稳定、反复重复(会计、编辑、化验);有的要求独立(医生,教师、外交家、管理人员);有的要求协作和服从(秘书、翻译);有的是劝服(律师、教师、心理咨询);有的是机智(主持人、公安人员、驾驶员)等等。考生和父母,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
(五)兴趣爱好和专业选择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及相应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大道。兴趣可以培养、激活,更重要的是引导。培养兴趣要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同时要强烈地表现出父母的同理心,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父母要引导孩子的职业兴趣。对孩童期的“职业理想”要积极认同,正确引导,不宜轻易否定,横加干涉。很多孩子提出要当警察、小学教师、明星等,是出于简单的思维。可是往往有很多父母惊恐不安,横加干涉。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当老师也要当大学教授”等,实在是没有必要。其实孩子的“职业理想”是十分模糊,不确定的,容易幻想,从众,受暗示和见异思迁。因此,对孩子的职业兴趣既不能顺其自然,也不要逼“子成龙”,操之过急,应从积极的意义进行引导。
二、认真防范风险
(一)了解有关政策和信息
如报考条件、体检规定、政策加分、就业状况等,可能对录取产生影响,应作为填报志愿的参照。
(二)填报志愿认真,仔细
姓名、学校、考号、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是否服从调剂等等,要求涂实的地方涂实,该填写的地方填好,要符合技术要求,千万不要在这些方面出问题。
(三)父母不能越俎代庖
父母喜欢的事业不一定孩子喜欢,不一定要“子承父业”,父母的兴趣不一定是考生的兴趣。不要强迫考生,而应因势利导;父母的期望值一定要适度。
(四)考生和父母要避免不良的心理
一如幻想、冒险、固执心理,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眼睛只盯在最好的院校和专业,往往力不从心,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再如求稳、保守、犹豫心理,过低估计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求稳,也容易错失良机。正确的选择是报考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又有兜底的专业,因为来日方长,将来肯定会更多的机遇去把握。
(五)合理认识冷、热门风险
冷热门专业只是相对而言,入学时的冷、热门,并不代表毕业时的冷、热门,更何况大学本科教育现在只是复合式、通才式的教育,根据考生的实力,不要过于趋“热”避“冷”,冷热专业可以兼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