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先生说,中国人的世界既不是以个人为本位,也不是以社会为本位,而是以关系为本位。“拉关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社会现象,过去的关系取向比较倾向于情感基础,诸如“人情不是债,提上锅儿卖”,而现代的关系取向则是所谓的利益挂钩,诸如“权贵门前车马喧,常人节日家罗雀”,剥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因素。
这些年来的中国人,逐渐把原有的“朋友关系”转化成“利益共同体”的关系——朋友关系倾向于特殊情感或者个人道德准则;利益共同体则有舍弃“情”字的意味,彼此只是为了好处而结合。
心理学家提出过一套“狗理论”,比如说,先生在单位遭受了领导的批评,但为了饭碗却不敢与领导顶撞,于是把一肚子的委屈和窝囊带回家,向妻子释放;妻子威慑于丈夫的身强力壮,忍气吞声,于是她把遭受丈夫之气的怒火转移给孩子;孩子见到盛气凌人的父母,自然不敢言语,转头把这股怒火转移到了狗身上,揣了狗一脚;狗对主人自然不敢表示什么,生气的跑出门去,咬了路人一口;路人又回过头来找一家之主——丈夫的麻烦。
自我,无形而且自然地成了我们的生命重心。
如此一脉相承的气质,与近些年来的特殊文化背景颇为相关:从表象的敷衍文化,过渡到浅薄的利益挂帅的冷漠文化。(www.xing528.com)
古人说知音难觅,现代更是如此。我们都市化的性格,逐渐把仅有的邻里互助的粗浅沟通抛舍了,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或街坊。人际淡漠重塑了现代人的人际性格,互相帮忙的时候少了,彼此观望的时候增多了,在都市性格中,很多人学会了冷眼旁观。激烈的竞争中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
人与人之间常常只有金钱与利益的交集,缺乏人与自然,人与温情的揉合。
心情不好会被说成是庸人自扰,而不是悉心聆听;学业受挫会被邀去把酒言欢,而非谆谆教导;学习落后,最好去请家教或退学,没有人会向你伸出援手;与同学吵架或打架,或被火上浇油,或与你同流合污。
中华民族一向被认为是重人情的民族。“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情有意真君子”“人情不是债,提上锅儿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以往因为人际关系共建的解困网络已经溃散,现代的人际关系更像人际危机,使人变得无助与无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