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省积极应对疫情,有效防控疾病

云南省积极应对疫情,有效防控疾病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迅速部署、科学应对,及时启动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病例救治和随访、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复核、密切接触者排查及管理等各项工作。

云南省积极应对疫情,有效防控疾病

【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疫情防控】 2019年5月7日,昆明机场海关检疫部门在1例发热病例样本中检测到基孔肯雅热病毒。5月9日,经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对昆明海关采集样本和患者样本检测,结果均为基孔肯雅热病毒阳性;5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对云南省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疑似病例标本检测结果为基孔肯雅热病毒阳性。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省级专家组诊断该患者为云南省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轻症)。疫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迅速部署、科学应对,及时启动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扎实开展病例救治和随访、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复核、密切接触者排查及管理等各项工作。5月20日,省卫生健康委召集省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昆明海关及省卫生健康委所属和联系单位,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通报了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分析研判了我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

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州、县三级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努力,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到得及时、科学、有效处置,未造成病例死亡、未发生二代病例、未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官渡区官渡古镇“5·20”火灾事故伤员救治】 5月20日20日5时左右,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古镇秀英村发生一起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危重(均收住昆医大附二院)。接报后,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要求昆明市、昆医大附二院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开通绿色通道,认真做好专家会诊、优化治疗方案、完善检查等各项救治工作。5月21日00:35,1名危重伤员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名伤员经治疗痊愈出院。

【陇川县缅籍入境务工人员野生菌中毒救治】 6月21日,德宏州陇川县王子树乡罗朗村发生一起缅籍入境务工人员食用野生菌(疑似鹅膏菌)中毒事件,造成7人中毒。21日凌晨1时左右,7名患者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先后到村卫生室、中心卫生院诊治,未见好转;12时50分送达陇川县人民医院救治,入院病情判定为6人危重、1人重症。15时40分,德宏州派出州人民医院肾内科和重症医学科专家抵达县人民医院,组成州县专家组积极抢救。

接报后,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要求德宏州全力抢救中毒患者,同时根据德宏州需求,6月22日派出省一院急诊重症、肝病科的2名专家,与州、县及沪滇合作援陇的上海专家组成联合医疗救治专家组,对中毒患者进行多学科多专业会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全力抢救缅籍中毒人员。24日上午,根据患者救治需要,派出省一院1名手术专家赴陇川参与救治工作。

6月26日,缅驻昆领事馆人员到医院看望患者。患者家属强烈要求所有中毒患者返回缅甸,联合专家组已向中毒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及可能发生的后果。德宏州政府研究决定,尊重家属意见,同意患者返回缅甸。6月26日15时,7名患者出院返缅。

【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疫情防控】 7月2日18时,省卫生健康委接昆明海关电话通报:7月1日,1例入境发热患者血样标本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7月5日,该患者标本经省疾控中心复核和中国疾控中心确认检测,结果均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系云南省首次报告寨卡病毒病病例。

接报后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迅速行动、科学防控,认真组织省、市、县三级卫生健康部门开展检测结果复核和确认、病例追踪、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各项防控工作:一是联防联控,配合紧密。省公安厅、昆明海关及昭通市联合行动,6小时内追踪到患者,告知患者病情及防控相关信息,取得患者理解和支持,当天转运到昭通市人民医院隔离治疗;二是开展虫媒应急监测,在以患者居住和停留过的酒店、村社和医院为中心,对100米范围内的外环境开展伊蚊幼虫监测,未发现积水容器及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为0;三是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在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指导下,昭通市、县两级疾控中心迅速行动,及时派出流行病学调查组开展病例追踪、流行病学调查,认真判定、排查和管理密切接触者;四是认真做好实验室检测工作。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将云南省首例寨卡疑似病例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五是认真组织省级专家适时开展疫情风险评估;六是省卫生健康委按规定及时向国家卫生健康委报告了寨卡病毒疫情,并及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疫情;七是对患者家属及周围人群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并指导家属采取防蚊灭蚊措施。

【开远市东城幼儿园师生烧伤救治】 2019年11月12日10时,省卫生健康委接红河州卫生健康委报告:11月11日15时30分左右,红河州开远市东城幼儿园发生一起幼儿园师生烧伤(氢氧化钠烧伤)事件,事件共造成54人(3名教师、51名学生)受伤。其中4人重伤(1名教师,3名学生),50人轻伤;35人在开远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19人在解放军926医院救治;重伤员收治在920医院。

事件发生后,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省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批示精神,及时派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名专家(烧伤科、眼科和心理科)赶赴开远市指导救治工作。11月12日14时25分,省级专家组到达开远市后,立即与红河州(市)两级专家对收治在两所医院的所有伤员进行了会诊,对症状相对较重的伤员及时调整,完善治疗方案。13日凌晨3时30分,国家卫生健康委派出的3名国家专家(烧伤科、眼科和精神科各1名)和省心理卫生中心1名心理专家到达开远市。国家、省、州、市以及解放军926医院组成联合专家组,对所有伤员再次会诊,对伤情进行判定;对病情相对较重、收治在926医院的伤员都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了伤员出院标准,安排做好出院人员追踪随访工作;整合医疗卫生、教育等心理干预资源,完善伤员心理干预工作方案,对心理干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统一心理干预方法和措施,提高了干预效率和质量,对伤员、家属及教师开展心理干预和辅导。经国家、省、州、市四级专家共同努力,所有伤员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累计开展心理援助4人次、床旁访视201人次、个体咨询92人次、团体辅导47人次、家庭随访8次。(www.xing528.com)

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 2019年,全省赴沙特朝觐人员共1400余人,省卫生健康委与省民族宗教委、昆明海关、机场集团等部门密切配合,筑牢“三道防线”,扎实做好朝觐医疗卫生保障和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工作。在沙特朝觐期间,安排医疗卫生人员随团保障;朝觐人员回国入关时,联合昆明海关、省民族宗教委、机场集团等部门驻守机场联合办公,组织医疗、疾控专家对5名发热症状人员及时会诊,开展实验室平行检测;朝觐人员回国后,组织疾控机构对朝觐人员进行为期2周的医学随访,并进行督导检查。

【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和能力建设】 一是卫生应急队伍管理不断规范。开展了州、县卫生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基层调研,积极推进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的制定。在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中组建先遣队,在日常训练基础上,强化野外生存、现场处置等训练。有序推进区域性省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继续推进6个州(市)区域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全省累计有11个州(市)建设了区域性省级卫生应急队伍。积极争取750万元资金,加快推进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二是立体化卫生应急体系稳步推进。水—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已基本形成,12个州(市)医疗机构与通用航空企业建立了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机制;与省公安厅联合印发了《云南省警航卫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了卫生应急与警务航空的联动机制;申报的《推进航空紧急医学救援发展》课题被省政府选为年度重点研究课题。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和演练规范开展。组织举办了云南省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培训班、野生菌中毒重症病例救治培训班、航空医疗救援培训班等卫生应急培训班,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7月25日,组织医疗、疾控机构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10月14日至18日,组织参加在四川省自贡市举行的“长江中上游五省市卫生应急联合演练”,并建立了五省市区域卫生应急合作机制。四是不断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针对年度干旱、洪涝地震等严峻形势,及时建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地震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部门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印发《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航空器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联动处置预案》。五是加强应急值班,卫生应急队伍随时待命。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省级和各州(市)卫生应急队伍均建立了一线、二线卫生应急值班制度,一线队伍24小时待命、30分钟集结,二线队伍2小时内集结。节假日尤其是国庆节期间,各单位全面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加强边境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 6月25日,在昆明举行“中国—老挝边境地区跨境传染病联合应对桌面演练”,制定了《中—老边境地区急性传染病疫情联合处置卫生应急预案联合预案框架》。10月中旬,在红河州蒙自市举办“中国—越南边境地区传染病联防联控培训班暨联合桌面演练”。组织省地病所参加“2019年度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疟疾登革热跨境联防联控协调与疫情交流会”暨第二届“澜湄周”活动;组织省级鼠疫专家指导瑞丽市对缅甸八莫县的鼠疫调查工作。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委托,承担《“一带一路”沿线边境省份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跨境沟通联动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食物中毒事件】 2019年全省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1190起,发病5851例,死亡61例,病死率1.04%。与2018年同期相比,发病起数上升39.51%,发病人数上升20.37%,死亡人数增加20人。

从时间分布看,2019年食源性疾病事件各月均有发生,6—9月为高峰。该期间报告起数占报告总数的72.69%,发病人数占报告总数的65.39%,死亡人数占报告总数的62.29%。与2010—2018年平均水平相比,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从地区分布看,全省16个州(市)均有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报告起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依次为:文山州(271起)、玉溪市(135起)、昆明市(127起),3个州(市)报告起数占报告总数的44.79%;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依次为:文山州(955例)、昆明市(811例)、玉溪市(749例),3个州(市)报告发病人数占报告总数的42.98%;报告死亡人数居前三位的州(市)依次为:文山州(10例)、西双版纳州(10例)、曲靖市(9例)、德宏州(7例),4个州(市)报告死亡人数占报告总数的59.02%。与2010—2018年平均水平相比,2019年文山州、昆明市和玉溪市报告起数增长较快,分别增加了208起、100起和93起;报告发病人数以文山州、昆明市和玉溪市增长较为明显,分别增加了614例、499例和387例;报告死亡人数增长较多的是西双版纳州(增加7例)、曲靖市(增加7例)、德宏州(增加6例)。

从场所分布看,发生在家庭的事件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首位,分别占总数的82.02%、63.42%和83.61%。发生在农村宴席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单次发病人数较多,平均每起发病27例。

从原因食品看,1190起报告事件中真菌性(野生菌)食源性疾病报告起数最多,共733起,占总数的61.60%;其次为动植物性食源性疾病279起,占总数的23.45%;原因不明88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55起(主要由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污染引起);化学性食源性疾病19起,主要因误食农药甲醇亚硝酸盐引起;其他混合因素16起。真菌性(野生菌)食源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35例),占总数的57.38%。

(杨春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