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一)种皮
由胚珠的珠被发育而来,包被于种子的外面,起保护作用。通常种子只有1层种皮,如大豆;也有的种子为2层种皮,即外种皮和内种皮,外种皮常较坚韧,内种皮较薄,如蓖麻。种皮可以是干性的,如豆类;也可以是肉质的,如石榴的种皮为肉质可食部分。
在种皮上常可看到以下结构。
1.种脐(hilum) 是种子成熟后从种柄或胎座上脱落后留下的瘢痕,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2.种孔(micropyle) 来源于胚珠的珠孔,是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以及胚根伸出种皮的部位。
3.合点(chalaza) 来源于胚珠的合点,是种皮上维管束的汇合之处。
4.种脊(raphe) 来源于胚珠的珠脊,即种脐至合点之间的隆起线,内含维管束。倒生胚珠发育成的种子,其种脊呈1条狭长的突起;弯生胚珠或横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脊短;直生胚珠发育成的种子,因种脐和合点位于同一位置,无种脊。
(二)胚乳(www.xing528.com)
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位于胚的周围,呈白色,细胞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丰富的营养物质,一般较胚发育早,供给胚发育时所需要的养料。
少数植物的种子的珠心或珠被,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未被完全吸收消失而形成残留的营养组织,包围在胚乳和胚的外部,称外胚乳,随即正常胚乳便可称为内胚乳了,如胡椒。少数种子的种皮内层和外胚乳常插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如槟榔;少数种子的外胚乳内层细胞向内伸入,与类白色的内胚乳交错形成错入组织,如白豆蔻。
(三)胚
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是种子中尚未发育的雏形植物体。种子成熟时分化成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
1.胚根(radicle) 幼小未发育的根,对着种孔,最先生长,从种孔伸出,发育成植物的主根。
2.胚轴(embryonal axis) 连接胚根与胚芽的部分。
3.胚芽(plumule) 胚的顶端未发育的地上枝,发育成植物的主茎。
4.子叶(cotyledon) 胚吸收和贮藏养料的器官,占胚的较大部分,若出土后变绿,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单子叶植物具1枚子叶,双子叶植物具2枚子叶,裸子植物具多枚子叶。有些养料贮藏在胚内的植物,由胚的正常维管组织转运可溶性物质到分生组织区域;有些养料贮藏在胚乳中的植物,胚所需的养料通过胚的原表皮细胞吸收。禾本科植物是由高度特化的子叶即盾片来吸收养料,如小麦、玉米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