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与南子的相遇:一段纯洁的历史

孔子与南子的相遇:一段纯洁的历史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开始还推辞谢绝了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南子。所以,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孔子和南子之间绝无绯闻。“子见南子”这件事一直是后世人关注的对象,可以说是孔子一生中唯一一次红粉事件,现代拍摄与孔子有关的电视剧、电影也常据此演绎。孔子见南子之后,首先表示不满的是子路。《论语》中直白地记录了“子路不悦”: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如果准确地定位“子见南子”,应该是粉丝会见自己的偶像文化名人。

孔子与南子的相遇:一段纯洁的历史

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常有人说他有绯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话说孔子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时到了卫国,卫国的国君夫人南子是个名声不佳的风流女子。她比卫灵公小三十多岁,美貌惊动天下,又富有风情。据说她与宋国一个叫朝的男子相好,而且还说因为她而使卫国发生了争夺国君位置的内乱,并引起了大国齐、晋的介入,以至于卫国君位的继承问题成了一个“国际”问题。总之,南子是个很有争议的“红颜祸水”。

孔子是个非常严肃、基本和女性没有什么瓜葛的人,怎么就和南子夫人有了那么一次会面,当时被子路误会,多少年后还被人说三道四呢?

我们根据历史文献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

“子见南子”,这件事情的主导者是南子,是南子要见大名鼎鼎的孔子。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是这样说的: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

司马迁不愧为写史的圣手,把南子想见孔子的心情写得栩栩如生——是南子主动派人到孔子的居处游说孔子,说:“各国的君子(请注意,南子要见的是各国的君子,而不是乌七八糟的人),凡是看得起我们国君,愿意与我们的国君建立像兄弟一样的情谊的,必定会来拜见我们的南子夫人。我们南子夫人说了,她也愿意见见您。”从这位使者的辞令中,可以看到,卫灵公夫人南子不仅想见孔子,还很迫切。

《史记》对“子见南子”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至今读来还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司马迁是这样说的: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孔子开始还推辞谢绝了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南子。南子夫人坐在帷帐中等待。孔子进门后,面朝北叩头行礼。南子夫人在帷帐中拜了两拜。她回拜时,所佩戴的玉环玉佩首饰发出了叮当撞击的清脆声响。事后孔子说:“我本来就不愿意见她,现在既然不得已见了,就得还她以礼。”

这段细节中值得关注的是,两人中间有帷帐,是符合礼仪要求的相见。所以,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孔子和南子之间绝无绯闻。“子见南子”这件事一直是后世人关注的对象,可以说是孔子一生中唯一一次红粉事件,现代拍摄与孔子有关的电视剧电影也常据此演绎。这其实是对孔子的误解!

孔子见南子之后,首先表示不满的是子路。他毫不掩饰,直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论语》中直白地记录了“子路不悦”:(www.xing528.com)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雍也》)

《史记·孔子世家》中直接收录了《论语》的这段文字。子路不高兴是有根据的,因为西周礼法有着“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子路质问孔子:难道您也好色吗?这个问题很尖锐,很难辩白,所以“孔子矢之”。“矢之”等于赌咒。看着满脸不高兴的子路,孔子只得郑重地赌咒发誓说:“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句话可以解释为“我假如不对的话,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为此赞美孟子贬低孔子,在他的《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中的《君子和小人》文中写道:“孟轲先生的学问也很大,道德也很高,起码孟轲先生没有闹过桃色新闻,孔丘先生却为了一个漂亮女人吃过瘪。”

南子这个女人真的有那么恶劣吗?

我们查查卫国的历史,她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劣迹。当时卫国的政治在列国间还算是好的,不然孔子也就不能到卫国去。卫灵公敬重孔子,南子也敬重孔子,这是不言而喻的。国君敬重贤者是美德,女性敬重贤者就是罪状?这个道理讲不通。

后人对于南子夫人的批评,主要来自这次相见一个月以后的又一件事。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坐一辆车,出宫后,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上跟从,并大摇大摆地从集市上走过。孔子对此事的评论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子罕》),并说孔子因此离开卫国,往曹国去了。其实,孔子离开卫国,与南子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是卫灵公不能重用孔子,孔子又有了在鲁国时的那种无望感。《论语》与《史记》都记录了一个直接导致孔子离开卫国的事情,是与卫灵公有关的: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论语·卫灵公》)

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中说,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史记》的记录更详细、生动,“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第二天,两人又会面了,言谈间恰好空中飞过一只大雁,卫灵公只顾抬头仰望,神色就不在孔子身上了,孔子因此离开了卫国。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孔子却从中感觉到,卫灵公随着年纪的增大,不仅懒于处理政务,更不会重用孔子。孔子是在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情况下离开卫国的。

就因为孔子见了这样一个女子,历史就要没完没了地纠缠下去。直到“五四”时期,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编写了一出历史独幕剧《子见南子》,发表于《奔流》月刊1928年10月号上,并因此酿出了轰动全国的“子见南子事件”。1929年,孔子的故乡曲阜第二师范学校的师生,将其改编成讽刺喜剧,并于当年6月8日晚的家长游艺会上公演。此事引起孔氏家族的强烈不满,孔传等人以“孔氏六十族人”名义控告曲阜第二师范师生“侮辱宗祖孔子”。后经国民政府派员调查处理,结果将校长宋还吾撤职,并开除了两个在剧中担任男女主角的学生与教师。这件事先后惊动了孔祥熙、蔡元培等高级官员,蒋介石也知道这件事。后来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了全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大讨论。

如果准确地定位“子见南子”,应该是粉丝会见自己的偶像文化名人。因为孔子当时声名卓著,所以南子很感兴趣,想见见孔子,并主动策划、安排了这次会面。因为南子是个传闻很多也传奇很多的女子,所以,这次简单的相见才被附会出许多原本没有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